其他

不到四十年,隔壁"小渔村"反超香港!这些年香港做错了三件事!

2018-01-09 对话老板

击上面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收阅对话老板,和大成者对话!


曾经有经济学家预测,2018年深圳GDP将跃升至3500亿美元,超越香港的3450亿美元。然而随着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走高,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深圳的GDP在2017年度就已经超过了香港。

 

隔壁的“小渔村” 终于超过了昔日的“东方之珠”

 

回溯到1997年香港回归时,香港这一个弹丸之地的GDP占到整个中国的18%以上,是世界上著名的金融贸易中心,地位十分举足轻重。然而香港经济在近20年却走入长期衰退的通道,经济总量连续被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超越,如今香港的GDP已经不到整个中国的3%。

 

从18%滑落到3%,香港人到底做错了什么?

 

要说清香港为何衰落,就要先弄清楚香港因何繁荣。

 

1949年大陆解放时,上海、天津大量的资本家搬到香港,带去了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紧接着西方国家开始封锁社会主义国家,香港成了中国获取西方技术、资本的唯一通道。到了60,70年代,香港以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本基础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香港资本家开始崭露头角。80年代大陆改革开放后,香港成了大陆引进西方成套技术设备最重要的转口基地,配合天然的港口经济和配套的金融体系,让香港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

 

简而言之,香港的繁荣与大陆和西方交流不畅有密切的关系。香港因转口贸易繁荣,而这也未来的变局带来了隐患。

 

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解冻,上海、天津、广州等港口的崛起,以及中国国际地位以及国际事务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中国大陆与西方的交流愈发直接。这导致香港的港口以及转口贸易优势逐渐消失殆尽,香港面临重大的产业转型压力。

 

然而,香港却一连错过三大转型机会。




1999年,香港特首董建华提出了“数码港”计划,意在大力发展互联网科技。那时马云还蹲在家中创业,马化腾带领的团队也只有10人,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还在上中学,董建华的计划可谓非常具有远见。


可是,在已经被戏称为“李家城”的香港,数码港计划被李嘉诚、李泽楷父子硬生生搞成了一个披着“互联网科技”外衣的房地产项目,互联网行业并未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发展。

 

后来,董建华又提出了“矽港计划”,旨在发展半导体产业,打造东方的硅谷。当时的香港政府和来自台湾的企业家张汝京一拍即合,要在香港建立一个大型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厂。然而,香港民众听说此事后,认为台湾人来香港的目的是炒地皮,即便张汝京承诺不买只租,香港人还是闹游行反对,将张汝京赶出了香港。后来张汝京去了上海,创办了中芯国际,现在是中国最大、世界第四大的芯片制造商。

 

此后,特区政府又提出了“中药港”计划。凭借香港严格规范的质检体系,强大的科研能力,香港发展医药产业有着非常好的基础。然而这个计划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无疾而终。

 

这三个机会错过了,香港去做什么了呢?

 

香港脱实向虚,去做了房地产和金融。可惜的是,这两个行业都不像制造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人口,再加上行业极易泡沫化,造成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所以我们看到,最富有的香港人几乎全是房地产商,七百万人折腾来折腾去都在为房地产商打工。

 

可以想象,如果当年香港抓住了这几个机会,今天一定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香港近二十年产业发展给内地树立了一个反面典型。这也再一次说明: 一个城市的产业选择会深刻地决定一个城市的命运,也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