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第四,锦城迈向应用型大学的新辉煌

锦城招生 锦城招生 2022-07-23



5月17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即GDI智库)对462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246所独立学院、193所民办院校(不含独立学院)等910所高校进行评价,发布了多个应用大学排行榜,其中GDI应用大学(独立学院)TOP100榜(2020)中,我校排名全国第四!在具体评价项中,应用指数排名第三,声誉指数排名第四。

无独有偶,在2017、2018、2019连续三年的“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上,锦城学院均以全川第一、全国中西部地区领先的强劲实力,一度跻身全国独立学院十强。

办学十五年来,锦城学院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在很多方面创造了多个“第一次”“最早”,走在同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教育界同仁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它们不仅载入了“锦城”史册,也必将载入中国教育改革的史册,为中国教育改革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1.应用型大学定位早、定位稳



锦城学院自2005年建校起就坚持以“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办教育”“学校错位竞争,人才分类培养”“学校谋特色,学生谋特长”等理论为指导思想,旗帜鲜明地办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办学十五年来,学校破除同质同构,坚持改革创新,定位准,定位稳,不攀比,不跟风,实现了高质量办学,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与极具竞争力的办学优势。教育部在2015年提出引导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时,锦城学院在这条路上已探索了10年。




2.招生优势:在同类院校中最早进入省内“二本”和“一本”招生



2010年省内招生录取分数线已被考生顶到“二本线”,2012年主动申请获批省内“二本”招生,2015年审计学(ACCA)专业获批“一本”招生;近年来,招生录取分数线处于我省二本批次中上游水平。考生和社会公众的认可,是对“锦城教育”最大的肯定。




3.劳动教育:在全国高校中较早把劳动教育列入全体学生的必修课



2006年起开展2个学分、覆盖全体学生的农场劳动必修教育,目的是把中国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基因代代相传。教育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学生、家长、校友高度认可。劳动教育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获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联盟年会优秀案例”;《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CHINA DALIY》、新华社、央视等媒体多次报道。




4.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中较早把创业教育列入全体学生的必修课



2006年起把创业教育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已形成“必修课+双创大赛+模拟公司”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让学生从就业岗位的竞争者变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学校获“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四川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奖”等荣誉;已产生1300多位创业校友、1400余家校友企业,校友创业率近3%。




5.传统文化教育: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开展明德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覆盖全体学生



2005年建校起就把明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进教材,进课堂。通过“明德必修课程、百家经典读本、系列文化活动、硬件文化标识”四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明明德”的大学之道中汲取文化营养,建立文化自信。




6.双证培养:在全国本科高校中较早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双证培养”



2005年提出“双证培养”要求:学生要拿到毕业证和职业技术资格证。2019年,教育部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中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试点工作。同年,学校获批教育部1+X证书试点,毕业生非学历教育证书(职业资格证+技能培训证)的人均持证数超过2本。




7.长板教育:创新教育学的“长板原理”,着力学生特长培养



2013年提出“长板原理”的创新教育理念,即一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养合格的情况下,他的成功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最长的那块“板”。学校创造扬长避短、鼓励特长、激发创新、宽松灵活的学生成长氛围,让学生长板更长、亮点更亮。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特长显著的优秀毕业生,如:农大教授段吟颖、哈佛硕士钟雨霄、5G工程师胡泮、国企董事长马超、影视新星陈钰琪、畅销书作家张皓宸、自制3D打印机的余晨睿等。




8.逆向革命:原创性地开展就业岗位调查,进行专业建设的“逆向革命”



2010年起,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调查为起点,创造性地对数千个就业岗位进行了两轮“显微镜+望远镜”式的系统调查,摸清每个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出版《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开展“就业岗位→专业方向→专业→学科或跨学科”的“专业设置逆向革命”,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有效对接。




9.教改创新:走在“翻转课堂”“慕课”等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前列



学校紧跟世界教育变革潮流,在线教学起步早,覆盖广,师生适应度高。早在 2012 年起就学习“可汗学院”经验,主要以“微课”方式启动在线教学;2014 年以来大力推行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实现对全部课程、全体师生的“全覆盖”;“慕课”兴起后,又积极推广“慕课”,2019年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向全社会免费开放首批45门在线优质课程;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获省教育厅领导、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是学校十年来的深耕细作、厚积薄发、走在信息化变革前列的结果。




10.未来教育:站在科技革命的前沿,较早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2016年,学校启动“未来教育”战略,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建设新文科、新工科、新商科、新艺术科等“未来型学科专业”,培养“具备新思维,掌握新科技,服务新产业,胜任新岗位”的“未来型人才”,力争走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2017年,学校提出抢占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的制高点;2018年底,采取跨学科、跨专业组建的模式,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聘请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双院士”陈世卿担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2020年起,人工智能专业正式招生。学校正着力全方位、高标准打造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培养高地。



"锦城2025愿景":使锦城学院成为——

一个应用型、高品质、服务定制化的人才培养基地;

一个智慧型、开放性、资源共享化的深度学习空间;

一个创新型、特色性、充满人文关怀的校园社区;

一个互动型、产教链接、服务地方发展的新型智库;

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百年常青的高等学府。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招生处


编辑:钱思羽

审核:马继征、张乾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