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健康的城市
“健康城市规划与治理”系列丛书
《迈向健康城市》
健康,无论何时都备受关注。最基本,也是最难得的便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但又不仅仅如此,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福祉的完整状态,享受可达到的最高健康标准,是每个人的基本权益。
一种新的视角:场所关系的视角
:
物质/建成环境-健康观 | 场所关系视角 | |
地理 | 按照确切范围划分界限(即人口普查区) | 没有优先设定的界限 |
距离 | 固定的实际距离 | 物理距离兼容社会距离;网络距离 |
人口 | 时间/ 空间内静态固定;各人口群体间存在跨区划差异 | 具有流动性和随机性,各人口群体内部及相互之间存在纵向差异 |
健康改善资源 | 物理社会资源存有地区差异,文化中立 | 被赋予具体的物理、社会、文化意义 |
政治力量 | 未明确解决 | 场所人口间的关系,由塑造场所的机构来维系 |
场所的关系视角强调健康城市规划并不能用一套受限的、物质决定性的框架来改善福祉。设计健康社区的概念是一个具有物质决定性风险的方法。现今大部分设计、建成环境、公共健康的工作过分强调通过改变物质景观以促进健康的社会和行为改变,例如增加体力活动。但这些工作过度简化了由物质要素、社会动力和意义形成过程之间的复杂关系所组成的场所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方式。
来自作者的阅读说明书
如何迈向健康城市
在这个城市星球,研究、科学和政策决策都应为所有城市居民改善其健康条件服务。出版于2009年的《迈向健康城市》正是希望能传递这一信息。在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星球的城市化仍在继续,因气候变化产生的健康影响日益增长,城市的不公平状况威胁着经济和全球的可持续性;这些理念、概念和实践在现有背景下更显迫切。而《迈向健康城市》中文版的出版或将让更多研究者和实践者有所触动,并参与到为我们所有人建设更健康、更可持续且更公平城市的工作中去。
当前,超过6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区域。城镇化已然且并将持续作为一项政策和实践,用于改善人类健康以及地方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正如我在书中历史评论部分所展示的,19世纪和20世纪的城镇化决策改善了一部分人群的健康状况,但也可能导致了其他人群的健康恶化。城市卫生保障、建筑规范、安全的工作场所条件、公共交通和有品质的绿地空间,与其他政策和建成环境的改善一起,为大量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从而提升了其健康水平。性别和青少年保护政策、养老金和扶贫资金,以及针对种族、宗教和少数族裔移民权利的社会政策,也有利于改善我们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医疗卫生和新技术应用本身并不能如同社会政策和建成环境改善那般提升城市健康水平。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洞见能为应对21世纪的城市健康挑战提供借鉴;这些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住房隔离、食品(不)安全和不稳定的工作。
然而,本书并不建议将公共健康、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西方模式粗糙应用于其他地区和文化背景中。相反,本书指出用于西方城市的健康战略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之处;只有当研究、政策和实践都细致关注当地的背景、文化和治理模式,才能改善城市健康。在过去几个世纪里,那些有损于城市居民健康的关键失策之处正是忽略了城市居民自身的实践、理念和洞见,特别是被边缘化和穷困的人群。健康促进工作的展开应该邀请居民一同参与,以开创可降低疾病和死亡率的新健康战略。《迈向健康城市》想说明的是,关于健康的场所的营造,从没有一体适用的途径,其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并且实践者必须在推进这一复杂工作过程中抱有谦逊之心。
《迈向健康城市》倡导建构面向21世纪的新的健康城市科学。新的参与者、数据和方法需要在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工程学、环境科学和其他学科中得到应用,从而使人理解究竟是什么决定了当今城市和人居环境的健康或不健康问题。这一新的“健康城市科学”要求新的测度方法和新的“市民科学家”,以确保科学的合法性延伸到那些受此“科学”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并将由研究成果转化而来的政策和实践的新路径纳入其中。但这一21世纪的新“健康城市科学”也会包含结论(即何时且如何实施行动)的不确定性。
本书呼吁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怀着谦逊之心来开展健康城市规划,这将指导我们考虑这项工作的伦理维度,不再只诉诸科学以寻求关于公平的答案;也引导我们在开展更多记录风险和效益分布的研究之前,考虑修正现存的不公平性和脆弱性。在我的前一本书中,我将这一过程称之为“街道科学”;而在《迈向健康城市》中,其含义已被拓展,包含了例如健康影响评估在内的新方法,这要求新的数据和分析工具及参与者的介入,从而使专家和非专业人员能共同为健康场所的营造提供可循的证据,并共同开展相关实践。
我们现在知道的是,我们所处的“场所”或邮政编码所指代的地区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我们是否会生病、是否会患上并非由基因所致的伤残或早亡。采用新科学、创新政策和实践的结合,这一情况完全可以得到预防和改变。尽管需要政府在这些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市民社会、学术圈和私营部门等也都需要参与其中。在本书中,我提出的“健康城市治理”包含了跨越多个学科的新规范、新法规法律和新实践,需要从建筑和规划到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学,再到工程学和法律等多个学科共同协作,为迈向健康城市而一起行动。迈向更为健康的城市将永远是一个推进的过程,而不是某个固定时间点的既成状态。
我很高兴看到中文版《迈向健康城市》的出版,并希望读者能告知本书中的理念和战略与中国国情是否相符合。我不想假装有一种适合所有场所和时间阶段的秘诀或模型。相反,我期待读者能将迈向更健康城市的过程视作打磨一支管弦乐队使之演奏出美妙交响乐的过程。健康城市营造的“城市交响乐”与其他所有伟大的音乐一样,需要多位演奏者和不同乐器汇聚一堂才能创造出连贯美好的和声。故而,如同交响乐的和声依赖于乐队所有人的和谐演奏,健康城市规划亦有赖于专业人士、研究者和社区居民的齐心协力,以期共同创造更加健康和美好的场所。
作者简介
杰森·科尔本(Jason Corbur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和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伯克利全球健康城市中心主任。
著有《贫民窟健康》(Slum Health,UC Press,2016)、《健康城市》(Healthy Cities,Routledge,2015)和其他三本关于城市健康公平的获奖书籍:《健康城市规划》(Healthy City Planning,Routledge,2013)、《迈向健康城市》(Toward the Healthy City,MIT Press,2009)和《街道科学》(Street Science,MIT Press,2005)。其教学、研究和实践均致力于与社区组织协同工作,在全球范围的城市中构建公共健康、城市规划和社会公平之间的联系。2013年,因其在肯尼亚内罗毕市的城市健康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获得联合国协会全球公民奖。
译者简介
王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健康城市规划与治理一流学科团队责任教授和健康城市实验室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亚洲发展银行—同济大学城市知识中心执行副主任和世界银行的城市发展研究顾问。
著有《宜居·健康·可持续:中国宜行城市》(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Studies on High-speed Rail New Tow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Springer & Tongji University Press,2019)和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Other East Asian Countries(Springer & Tongji University Press,2019)。主持多项健康城市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本中英文专刊。其在教学、研究和实践多方面致力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与治理,探讨城市特定发展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包括高铁新城、全球城市和城市更新;近期专注于健康城市规划的研究和实践。
本书现已上架,您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购买。
(限时8折特惠,受疫情影响,发货时间有所延长,由此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同济大学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
城市行走CityWalk
微信公众号
“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在看”分享给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