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七大幸福体验,你有几个?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第一辅导员 Author 朱广生
#辅导员爱思考第25期#
李凯跟我提起文章的事,我说没想到《辅导员应该警惕的四大危险,你有吗》这么火,他说因为戳到大家痛点了,建议我不单单写危险,也写写幸福感。我想ok,平心而论,相比危险,我还是偏好幸福感的。退一步来讲,不谈逻辑关系的话,就算危险改不了,辅导员拥有这些幸福体验也够了。
依我看来,辅导员的幸福体验,至少来自以下七个方面:
一、来自学生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毫无疑问,我们最大的幸福感来自学生。刚刚过去的教师节,我想辅导员们一定都“奢侈”地享受了一回学生们的祝福信息轰炸。教育系统这个体系里面,幼儿园的、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大学的,这么多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节里收到祝福最多的我敢说一定是高校辅导员或者是做过辅导员的老师,这个时候什么领导啊什么教授啊都是浮云(不信的话,你去问问你们校长,看看他收到几条祝福)。教师节,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辅导员的教师节。
话说回来,大多数辅导员会因为学生的“倾盆”祝福而幸福感爆棚,也会有少数辅导员因为祝福“毛毛”而略显落寞,而这,完全取决于你平时对学生的关爱和付出。辅导员对学生的这种关爱和付出,影响学生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呢,拿我老师(曲建武)来说,他带过的一个学生毕业后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寄了他,信中这样说:“尊敬的曲老师,父母创造了我的生命,您创造了我的人生。首月工资600元,留下100元伙食费,500元请老师支配。”还有一个学生受到帮助后,这样说:“老师,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以后留在大连,照顾老师的后半生。”学生们最真实的心里话,反映出一名辅导员的工作境界。一个辅导员的工作做到这种程度,你想不幸福都不可能。我2007年第一次听老师的报告,至今多少场不记得了,但每一次听都给我常听常新的感觉,今年海大新生专场又去听了。老师当年对自己许诺,做中国最好的辅导员,让我对“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又有了新的理解。好些人问我,你为什么考来海大,学校又不是很有名,从广西跑这来,这么远,还挨停职(好歹副处级干部了)停岗(一年损失好几万),我口头说是来东北看看雪,其实我就是奔着老师来的,因为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跟我说,向优秀学习,除了听他的报告,看他的书,最好的途径就是近距离观其言察其行。老师已经把许多辅导员工作做到极致了,我没事瞎琢磨,我们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超过他呢,我想一定有的并且也一定可以做到,一是因为我们站在他的肩膀上,二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伟大的年代。对于这个全中国辅导员工作做得最好的老头,我想教育部应该给他颁个辅导员或者思政工作终身成就奖,就文艺界拍几部电影还设这个奖呢,辅导员育人这么高尚的事业不应该有吗?
二、来自学生家长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的结果。南京大学李兴华老师的观点我很认同,辅导员的工作不仅面向学生,也是面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因此,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尊重和感谢也是辅导员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很多辅导员会“怕”学生家长,一到学籍处理或者学生出了事,自己也感觉惶惶不可终日亚历山大,焦躁得干脆想自己也去跳楼算了,为什么?说穿了因为平时工作不到位,心里有愧,没法向学生家长交代。当然也会有一些无理取闹的家长,但我相信天底下没有这么多“恶徒”,绝大多数家长都是善良之人,只要我们工作做好了,家长们都会理解和感谢。今年我带的一个2012级的学生退了学,爸爸被我“忽悠”得高高兴兴地领了孩子回去,回去之后重新高考,分数出来后高兴打电话给我朱老师上一本了填报什么专业好,末了一个劲邀请我去阳朔玩,一定要去。我相信他是出于真心的。有一个学生退学试读,妈妈从沈阳跑过来陪读,在与妈妈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妈妈的问题比儿子的还多,于是“厚着脸皮”教育起妈妈,母子俩打开心扉交流后哭得稀里哗啦,学期末学生考试通过脱离“危险”,妈妈回沈阳前打电话约我出来,我嘀咕着怎么回事有事来办公室直接说不好了,结果是买了两套衣服硬要送给我家小朋友,两人就在大马路上推来搡去,看得旁边摩托车搭客的师傅大笑不已。我相信人类的情感一定是相通的,只要你心到、情到,就能领到学生家长的那份真诚和谢意。
三、来自领导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说,喜欢听表扬和赞美是人的天性。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听到别人由衷的赞美和表扬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种文化传统下,得到领导的表扬是一种特别幸福的体验,可惜想听到表扬从领导嘴里出来像便秘,一般领导更喜欢的是举起批评的武器。有一则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太阳跟北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棉袄弄下来,北风使劲地吹,结果人把棉袄裹得更紧,太阳温暖一照,人就把棉袄解下来了。批评是北风,表扬是太阳,表扬的力量永远胜于批评的力量。辅导员的工作,我们应该多做太阳,多表扬学生。重要活动结束,我喜欢发信息表扬得力学生,寥寥几句表扬和感谢,孩子们的反馈是恨不得给你肝脑涂地。不会表扬学生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不会表扬孩子的家长不是一个好家长,同理,不会表扬下属的领导不是一个好领导。所以,你要碰上经常表扬你的领导,一定要好好珍惜。表扬的效果,场合越大,效果越好,想想哪天你要被习大大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扬,你还不得幸福骄傲得炸掉。
另外是领导的肯定。在学院的时候有一年办公室主任生病休假,我兼职了学院办公室主任,辛苦了一年,年底了领导找我去说,小朱,辛苦了,院里开会决定给你发点补贴。我说不用,领导硬要发,我说,学工办公室都很辛苦,我这边兼顾得多学工那边就会做得少,那边他们就需要做得更多。第二天领导又找我说,我们又开会了,你的补贴你拿,学工确实很辛苦,为学院干了很多事,学工办公室我们另外给。你看,就是你的付出别人都是看得到的,为了让我拿这补贴,领导连学工办公室一起补贴了。钱并不在于多少,关键是你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我当时唯一后悔的就是没说家里也辛苦,工作做得多,家里顾得少。
四、来自同事
在学院的时候,我长期兼职工会干事。平时学院老师们的一些文体活动,基本都我操办,打排球比赛啥的,买水、面包,现场教练(大学曾在校队混过)兼啦啦队,力所能及的能做就做,因为这样,大家对我对我们学工办公室还是蛮认可的。刚出来工作时,好几个大姐张罗着给我介绍对象,那时一个月1000块钱不到,一大姐逮住机会就在我面前数她家的车子和房子,女儿在读大学呢,叫我等两年娶她女儿,那房子车子都是我的了哈哈笑死我。
因为平时的一些付出,市里公选干部,进入组织考察阶段的时候,谈话时大家都踊跃推荐我,主考官最后离开时握着我的手说,小伙子,工作不错,群众基础很好,希望我们早日成为同事。虽然最后没能如愿(也幸亏没有如愿),但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钱少点苦点累点,都不是问题了,按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幸福指数高啊。
五、来自家人
因为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需要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比较多,相应地留给家人的时间自然少,如果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就非常痛苦。像我妈妈帮我带小孩,时常跟我唠叨,你上的这什么班,你看隔壁某某老师,楼下某某老师,人家四点没到就回家带小孩了,天天像度假,你天没亮就出门,七八点才下班,三更半夜还下宿舍,这么忙,也没见你多得什么钱。妈妈的唠叨,属于心疼自己的儿子。幸好媳妇理解,基本管了孩子的吃穿住行,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辅导员工作,特别感谢她。所以说,辅导员工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一个辅导员背后,其实都是一整个家庭在付出,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感谢你们辅导员背后的家庭,因为你们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原本属于辅导员分享给他们家庭的时间和爱。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予辅导员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但同时我们也要相信,我们对学生的爱及无私付出也会带给家人温暖和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一向倡导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们的工作,不计辛苦服务于学生,但又何尝不是同时把真善美传递给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六、来自同行
这里是指辅导员的相互欣赏和致意。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对牛弹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遇见知音,如伯牙和子期。
我以为,辅导员就是一群破译了爱的密码的人。我正在编辑的高校辅导员年度系列文章,大家注意到的话,我着重介绍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因为有样东西是不用介绍的,那就是每一个辅导员年度人物的共同之处都在于他们是一个大爱之人,这种爱是辅导员的核心和灵魂,对学生们的爱和付出,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我们自己。
天下辅导员都在“谈恋爱”,林忆莲那首歌就是唱给辅导员们听的,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弃,至少还有你,值得我去珍惜。如果全世界都不懂你,至少还有我,就是你要开口,对方用眼睛告诉你,不用说了,我懂,因为我也是辅导员。
七、来自社会
这种幸福体验属于辅导员比较高的境界了,优秀事迹被报纸、电台、电视、新媒体等宣传报道。月初老师到央视去录制2015“寻找最美教师”颁奖典礼,获评2015“特别关注教师”,而此前他的事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频频刊载,“全国师德标兵”、“辽宁好人”等,授奖无数。这是对他几十年如一日奉献在思政工作岗位上的最美回报,也是他辅导员生涯的真实写照。虽然不是每一个辅导员都能把工作做到这种程度,登报上电视,但只要我们用心、动情去做这份工作,我相信功不唐捐,所有的爱和付出,最终都会汩汩地回流到我们身上。
后记:幸福的体验都是相互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你的举手之劳,可能就带给别人满满的幸福感。比如我努力码字,幸福感来自哪?其实很简单,只需你阅完动动手指点个赞,聊聊几语写个感受,一块钱赞赏予以肯定,这就是给予我辛苦码字最大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