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33】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特别荣誉奖中南大学林韵玲
潜心育人三十载桃李留芳浩气存
以仁爱无私的“师道”铸就崇高厚重的“师魂”
——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特别荣誉奖唯一获得者
中南大学辅导员林韵玲先进事迹材料
一、个人简历
林韵玲,女,汉族,1941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65年8月毕业留校担任辅导员,1980年晋升为工程师,1988年晋升为副研究员,曾任原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工业大学辅导员、系党总支副书记、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副书记等职。1996年10月退休,在学生工作一线辛勤耕耘了31年,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林妈妈”。2014年10月,林韵玲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
二、工作情况
林韵玲老师一生都在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事业,她视学生为亲人,以学校为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的执着追求。她三十一年如一日,坚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辛勤呵护学生成长,累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退休后仍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院发展、关心学生成长直至病倒,把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她深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和怀念。
(一)兢兢业业、求实进取,立德树人行“师道”
学高为师,坚持育人先育已。林老师深刻认识到“学校是培养接班人的阵地,也是个争夺接班人的阵地,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必需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丰富的知识、正确的观点教育影响学生,要育人必先育已”。为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系统自学了党史、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精读了大量马列主义原著和毛主席著作,撰写了多本学习笔记,在学校举办的科处级干部培训班上,她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结业论文评为优秀。她连续10年坚持给学生讲授“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和“形势政策课”,为了把课讲好,她认真备课查阅大量资料,并向社科系的教授及有关专家虚心求教,累计撰写了7万多字的讲稿。在讲课过程中,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逻辑性、针对性强,语言生动,问题的表述深入浅出,收到良好效果。学生们普遍反映:“林老师的德育课,把深奥枯燥的理论讲得丰富有趣,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引领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索学生的成长规律及教育方法,她坚持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撰写了《试谈红与专》、《浅谈新形势下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商品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的预测和分析》等多篇论文,为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受到有关同行专家的好评。
不断探索,锐意进取求实效。采矿工程、露天开采、工程测量三个专业均系艰苦专业,为了解决学生的专业思想问题,树立“开发矿业”为荣的荣誉感,她积极联系邀请有突出贡献的校友、专家回校作报告,在国内采矿界知名人士和有关企业的赞助下,在资开系设立了“开拓”奖学金,奖励热爱专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刻苦学习,成为了全省首创,在全国有色、冶金、建材等系统的高等院校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上世纪80至90年代,学生们普遍面临英语学习的困难,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她从“教和学”两方面来抓,亲自到外语系老师那里求助,软磨硬泡地请他们帮助辅导,安排每周三个学习日的早晨7至8点为英语补课时间,每逢这三天她6点多就得赶到学生宿舍,督促大家早起去补课,等到了7点多,她又到课堂上跟踪检查学生的出勤率,协同英语老师们共同搞好教学。通过她和全体师生的努力,学生们的英语一次通过率名列全校前茅,部分班级一次通过率达到100%。林老师注重结合学院、学生的实际进行探索创新,她主动与长沙工程兵学院一大队联系协调,共同组织开展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从1984年起直到1996退休,共坚持了十二年,开展了近百次的共建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爱党、爱国、爱校、爱事业的政治热情,学校也因此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忘我工作,孜孜不倦育桃李。她每年从新学生入学前就调看学生的档案,在学生们入校前就已经详细了解了学生们的情况,并把一些家境较差或者比较特别的学生重点关注起来;她还将大部分学生的情况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翻看,因此她能喊出所有学生的名字、籍贯、年龄、家庭状况和性格特点,甚至于学生毕业多年后,他仍然能够立马说出大家的名字、工作单位,回忆起大家在学生时代的表现;她探索建立起了“三早”、“两晚”、“五记”的检查评比制度,开创性地进行了“文明寝室竞赛”和“五星级文明寝室竞赛活动”,使资开系成为全校获得“文明寝室”奖最多的系;为丰富学生的文体生活,她每年精心编排毕业生文艺晚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组建矿山系女子足球队,亲力亲为地解决相关经费、人员、教练、场地、训练等问题,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成为学校一道靓丽风景。她注重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系团总支多次连续被评为“先进团总支”,系学生会多个部被评为校级先进部,系学生会被评为“优秀学生会”。在1989年的非常时期,为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她从关心、爱护青年学生出发日以继夜、废寝忘食战斗在第一线,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她毫不畏惧,坚持到底。在后来的党员重新登记总结中写道:“我与值班的几个同志都预感到比较危险,但我们互相鼓励,紧急关头正是党对我们的严峻考验,不能逃避,不能退却,要坚守岗位,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骨气,我把个人的一切都置之度外,做好了随时准备牺牲一切的准备。”31个寒暑往来,她凭着这份大爱和对工作的兢兢业业,迎来送走了采矿、城市地下建筑、工程测量、城市规划等多个专业的23届学生,给国家和社会输送了6000余名人才。正如林老师的爱人陈寿如老先生在回忆文章中饱含深情写道“三十多年来,她为事业努力拼搏,顾不上自己的身体,长期的超负荷加班熬夜大大透支了自己的健康,以致于退休后,严重失眠和慢性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困扰着她,作为她的丈夫,我不但在爱情家庭婚姻上得到了她的付出,更在她兢兢业业、廉洁高尚、无私奉献的高贵人格中,获得了更多精神的升华。”
(二)甘于付出、以情感人,无私奉献扬“师德”
爱生如子,安危冷暖挂心间。三十年来,林老师一心扑在学生工作上,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了每一个学生身上,被学生称作慈祥的母亲。在她的生活中,没有八小时工作制的概念,没有周末、节假日的概念。她白天在在办公室工作,晚上就在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动态,听取学生意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她大部分休息时间不是跟家人团聚而是守候在学生身边,彻夜不眠悉心照顾生病住院的学生,四处奔走为学生联系工作单位;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她经常自已掏钱,以组织名义给学生提供帮助,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才知道这个秘密,感动不已;对于后进的学生,林老师从不厌弃,总是满腔热情地开导他们,逐个进行帮教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克服缺点努力上进。工测85级有个甘肃籍男同学,感觉别的男同学有意接近自己心仪的女生,竟然想用小刀给这男同学“破相”,被林老师及时发现制止,避免了一起可能的严重伤害事故。这事在当时是要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的,林老师觉得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意味着前途毁于一旦,她思前想后,认为这件事事出有因,不能草率处理,适当的惩处是必要的,更重视的是对他进行思想引导,帮助他树立健康的爱情观,后来该生在她的教导下不仅在生活中表现得好,而且还发奋努力,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快,毕业后顺利参加工作。2002年当再次见到林老师时,他感激涕零并跪谢老师的恩情;林老师不仅对在校的学生照顾周到,对毕业后的学生也关怀备至,例如85级有一位女学生,刚分配到广东后,因用人单位的人事变动,一时对她的工作不作安排,给她以很大的打击,使她感到前途渺茫,曾一度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林老师获悉后,以慈母般的焦虑心情,连连给她写信安慰、开导,并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最终得到妥善解决,被安排到合适的单位工作。
公道正派,行为世范作榜样。三十余年来,她一心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关系上,处处以大局为重,无条件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那时,爱人因工作原因长时间在矿山出差,她一个人又要照顾孩子又要工作,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大儿子才七个月就送去了外婆家,小儿子才八个月就送去了幼儿园的婴儿间。为了工作,有时孩子病了她来不及管,孩子的学习也顾不上辅导,甚至有时放学回家也只能吃剩饭。在林老师的追悼会上,小儿子陈晓方感慨的说道“以前不能理解母亲的行为,甚至埋怨对自己关心不够,直到自己读了大学才明白她的崇高与伟大,她用她的爱温暖了万千学子的心,培养他们成为国之栋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在工作中,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秉公办事,忠诚老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被全系传为佳话,说她是“铁面无私的慈母”。1985年有一位学生家长坐了6个多小时火车,把家里仅有的一只老母鸡,带到学校送给林老师,想请林老师关照将他儿子分到好一点的单位。她当即表示绝对不能收,但又不忍心学生家长来回折腾,就拿了远远高于市场价格的20元钱买下了那只鸡,并替他买了返程的火车票。1987年冬,正值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学生思想极不稳定,林老师虽然左脚腕粉碎性骨折,医生叮嘱他要卧床休息,但她总惦记着学生,坐卧不安,稍能活动,就拄着拐杖深入学生宿舍,对思想和行为偏激的学生,进行悉心地劝导,使学生深受感动。正如林老师的学生、中共益阳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永军同志在回忆文章中所讲的那样“她的责任和爱心,她的陪伴和温暖,她的人格和魅力,影响了一届又一届从采矿楼走出的青年学子。同学们带着林老师和母校的期望,走出中南校园,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走出坚实精彩的人生之路。”
(三)桃李流芳、风骨永存,一片丹心筑“师魂”
退而不休,俯首甘为孺子牛。林老师退休后,从退休起至2011年9月生病住院,十多年的时间里,她仍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学院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倾注了退休后的所有精力。她义务担任学院关工委委员和马列辅导员,积极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建言献策,经常深入课堂配合做好学院做好教学督导,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她认真分析整理成教学督导报告反馈给教师和学院;她常年坚持义务为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与本科生党支部结对子,承担起党员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用自己人生的感悟教育学生,让理论可亲可近,好学,好懂,好用;在她的具体指导下,马列学习小组相继在各班级建立起来,并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教育实践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对于学院提出的任何工作要求,她都毫不犹豫的答应,并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的完成,对于在学生、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同学,她得知后总是热心帮助,带头为患病或需要帮助的同学募捐,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温暖。
德韵长存,师魂之道永流传。2014年10月17日,林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50多名学生专程从外地赶赴长沙,参加告别仪式,很多不能赶来的外地同学或发来唁电,或专门打来电话,或通过微信QQ,表达对林韵玲老师的沉痛悼念和无限缅怀。为了表达追思之情,林老师的学生、同事亲友纷纷自发撰写了纪念文章180余篇,并编辑出版《用一生诠释师魂——林韵玲纪念文集》一书,共计31万多字,文章朴实真挚,饱含对对林老师的怀念感恩之情,记录还原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并籍此来缅怀她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林老师的爱人陈寿如老先生感慨的说道“像她这样一生从事学生工作培养了几千名合格大学生的辅导员对社会的贡献,比我这样一生只培养了几十个博士、硕士的教授博导要大得多,我一辈子“活”在讲台和科研项目中,而她却“活”在了学生们的心里。”根据林老师生前的意愿,林老师家属主动提出向学校捐赠100万元资金,设立“优秀辅导员奖励基金”,以继承和发扬林老师的崇高精神,激励广大辅导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扎根一线,坚守岗位,努力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在得知林韵玲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校党委书记高文兵同志欣然为纪念文集作序,并个人捐款1万元用于资助该书的出版。斯人已逝,风骨犹存,诚如高文兵书记在序言中所讲“林韵玲老师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她的“师德”、“师风”、“师魂”却永远地留给了我们,为我们留下了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她用一生诠释了师魂的深刻内涵和崇高价值。”
三、获奖情况
1996年6月获湖南省教委、湖南省军区司令部、湖南省军区政治部授予的“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1996年12月获长沙工程兵学院政治部授予的“军民共建最佳领导”光荣称号。
1991年12月获湖南省委组织部、省教委等六单位联合授予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光荣称号。
1995年9月获湖南省教委、人事厅等两单位颁发的“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记二等功”。
1994年4月获湖南省教委授予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1995年6月获中南工业大学党委授予的“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光荣称号;1989年11月获中南工业大学授予的“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92年、1993年两次获中南工业大学授予的“优秀学生政工干部”光荣称号。
1988年3月、1990年6月、1993年6月、1995年6月、1996年7月、2003年6月六次被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高校教书育人】林韵玲:“妈妈级”辅导员是如何炼成的
4月29日,中南大学“林韵玲优秀辅导员奖励基金”设立,用来奖励学校优秀辅导员。
此时,距离林韵玲故去快两年了。临行前,她留下遗言:“简单就好,不要大办。”
林韵玲是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上世纪60年代留校后,在辅导员这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了31年。采访中,林韵玲的爱人陈寿如说,1960年大学毕业,她有很多选择,可以搞专业,但她偏偏选择了辅导员这条路。
祖籍福建泉州的林韵玲有着南方人特有的气质,细腻、敏感、温和。
中南大学资源安全与公共学院,是林韵玲工作的地方,为了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动向,她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都泡在学生中间,早上,她会把学生一个一个从被子里拎出来,逼着大家锻炼身体,陪着他们一起在操场背单词。晚上,她检查晚自习,督促作业,查寝室。
在小儿子陈晓方的记忆中,妈妈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拉着学生的手在谈话。
31年来,林韵玲把6000名学生送向了国家建设的第一线,在他们中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大学校长、博导、教授。
在林韵玲当辅导员的日子中,也遇到过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当时他们最不听话,毕业后,他们却成为和林韵玲最亲近的人。
“林妈妈”是当年那些“问题学生”对她的称呼。采访中,中南大学采矿1977级的吴超说,大学期间他们班上的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不好,不但毕业设计不及格,还没有取得学位证。但林韵玲没有放弃那位同学,还一直鼓励要振作。第二年,那位同学重新进行答辩,顺利拿到了毕业证,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上学期间,‘林妈妈’在我们身上倾注的心血很多,如果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我们。”吴超说。
在林韵玲培育的6000多名学生中,只要和当初教过的学生见面,她能一口气倒出对方的姓名、专业、年级、籍贯、工作单位、兴趣、特长、爱好。
这样的超常记忆力常常让人目瞪口呆,但熟悉林韵玲的同事,中南大学宣传部部长刘建华说,林老师并没有超强的记忆力,只是拥有超乎平常对学生的爱。
林韵玲的爱人陈寿如(右一)向学校捐赠100万元
陈寿如教授向中南大学辅导员代表赠送纪念文集,并将由他和家人以及校友捐资、筹集的100万元捐赠给学校以设立“林韵玲优秀辅导员奖励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