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干货)谈心谈话中的技术技巧(2016之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辅导室 Author 湖南大学 茹娜

 

模拟情景谈心谈话的分类和技术(一)

清明节以及之后的几天,我很努力的把冯刚主编的《新形势下意识形态相关问题研究》一书看完了,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也大致翻了翻,前者细读后者通读,收获良多,个别问题上感觉打通了自己的一些经脉。说来惭愧,前书购买于两年前的现在,当时我正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省赛之后是片区赛,片区赛之后是总决赛,一轮又一轮,一项又一项,书本来是那时买回来临阵磨枪用的,当时大约是翻了翻,感觉似乎和比赛考试题关联不大,因为它书中具体的方式方法其实并不多,还是以描述问题、探寻规律为主,所以放下了没有细看。今天拿来仔细看后,我有了三点不一样的认识,一是感觉做了13年的辅导员似乎很多方面白做了,因为了解意识形态、引导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但是我竟然不太了解;二是描述问题的书段怎么样小结成一些规律,怎么样和现实工作进行联系指导实践,我觉得可以用书里的东西试一试;三是对于现阶段的比赛,其实比赛的很多命题在此书里都可以找到影子,如果说命题是万变不离其宗,那么书里已经揭示了很多的宗。

以下撰文纯属个人观点,属于个人对书中内容的引用、对实践的试用,一次性说明,就不再一一的标注引用出处了。

一.思想政治教育题

例题1:学生小亮看到网上通知说学校党委宣传处招募官网评论员,小亮发帖“官方找五毛党”,此贴炒作得沸沸扬扬,身为小亮的辅导员,你将如何处理此事?(根据2015年片区赛题目稍改)

例题2:学生王某家境一般,在评奖评优中以一名之差落榜,王某心怀愤懑,常常在同学中间说“就是因为没有去送礼”、“拼搏不如拼爹”等言论,身为王某的辅导员,你将如何与之谈话?(根据湖南省2016年省赛题稍改)

以上两题表面看起来稍有不同,但是内里的相同之处也很多,一是都牵扯到了学生的自身现实利益或者是权益,二是都有不当言论的产生和扩散,三是言论的背后都有一些社会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子。在我看来,123又是相联系的,1是导火索,2是行为层面的问题,3是观念层面的问题,对社会的公平、民主、自由等产生了质疑。所以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无论是谈心题目还是案例分析的题目,123三个方面肯定是都应该涉及到的。关于案例分析的做法不是我今天想要说的重点,我们回到说谈心谈话的技术技巧上来。

此类题目一般是聚焦反马克思主义意识思潮、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各种具体案例,相关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有多种形式,概括来说,在经济领域,主要是新自由主义,比如信奉绝对的市场自由;在政治思想领域,主要是民主社会主义,比如政治制度的对比;在价值观领域,主要是所谓的“普世价值”;在历史领域,主要是历史虚无主义;在生活领域,主要是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主义。

此外,在外在表现上,宗教(含邪教)意识形态、其他民间意识形态题目也常常出现。

按照书中的观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非主流意识形态有包容、超越和批判的能力,所以我尝试将包容、超越、批判的规律体现到具体谈话中来,形成具体步骤。仍以案例1为例,如下:

1.辨析学生问题——

语句:“这个帖子是小亮你发的吧?(确认事实问题)……怎么了,五毛党是什么意思?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确认学生情绪)……似乎里面透露着你对宣传处的招募通知的不满?(确认学生感受)……从而让你觉得社会不民主学校不民主?(聚焦学生观念问题)”,此处可用我们在心理学上讲的共情、释义等沟通技术,从而对学生的感受进行总结,总结得一定要准确。

2.影响学生观念——包容、超越、批判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可以说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观念的影响,也是比较难的一步。

细分为对学生观念的包容、超越和批评三步。

A.包容

包容是为了寻找学生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在价值追求中的共同之处,此处可以用理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引领学生,比如“你也希望国家越来越好”、“你是非常渴望民主公平的制度体系的”;

B.超越

超越是为了指出学生所持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对比起来的差距,其实从理论上来说,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最明显的差距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奋进的价值取向和理想空虚的状态之对比,二是关注国家整体利益和关注阶层局部利益之间的对比,三是体系性的科学和暂时的精神寄托之间的区别。在谈话交流的互动实践中,超越学生的观念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反例—澄清—归谬—再反例—澄清—再归谬”这样的循环,一般就一些事实进行澄清之后,学生往往会暴露出对原有的观念所在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不甚了解甚至自相矛盾中,从而引领他进入对原有观念的反思中。比如在本文的案例2中,反例的运用可以体现为“你觉得你的遭遇是因为不公平所导致的吗?——那么你是期待公平的是么?——如果你也去送礼也去拼爹,那么和你之前所期待的公平是一致的还是相反的呢?——你觉得别人有个可以依赖的爸爸妈妈而你只能靠自己是么?——你对自己自力更生开拓和建设,觉得这是一种羞愧呢还是一种自豪?——如果你觉得自力更生是值得自豪的,然后你又去像有些人一样拼爹拼妈,那不是自己前后矛盾吗?”。

C.批判

当他的反思一开始,那么此处的“批判”就可以实现了。

我在最近的尝试中发现,在思想教育面对面的沟通中,尤其是当学生情绪强烈的持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阐述时,包容、超越再到批判的三个步骤对影响其观念具有非常有效的实践作用。

3.解决实际困难or获得行动承诺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做通了观念层面的工作,自然可以开始进行行为层面的梳理、反思,在这一步,要让学生明确关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各种阐释和表现,我们在行为层面可“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从而获得学生愿意传播中国能量、宣扬中国精神的承诺。

当然,在这一步也要着手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

4.给与关注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次交流所能解决的,所以最后尾声处辅导员也应该给学生一个关于继续关注和帮助的承诺,同时在下一次约聊之前,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比如赠语、赠书、介绍良师、介绍益友、介绍实践活动等。

有些老师在台上比赛时,到了尾声的赠书、赠语等往往是套用准备好的词句和道具,曾经因为生搬硬套导致的僵硬备受诟病,其实,现实工作处理中,我们确实常常会这样做,那是因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大段时间空间接受的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非主流的观念的持有,往往是碎片式、偶得之,所以给与学生读书、交友、社会实践等建议,恰恰是为了促进其体系化的学习和实践,体系化恰恰是战胜碎片化的有效方式。

 

二.网络舆情题

也如我们上文的案例1

网络舆情:从表现类型上分为微信、微博、论坛;涉及内容大多为后勤事务等学生关心的切身利益;往往呈现着心理学上所说的两种认知问题,一是偏好全称性逻辑判断,比如学校平时做什么都是职责份内,一旦一件危机没有处理好或一个老师的一次不当行为出现,就给与全盘否定;二是聚焦邪恶事物、夸大不良现象。

网络的题目往往离不开几个方面的处理思路,即:

守住网络活动底线

提高网络鉴别能力

丰富网络传播趣味

掌握网络传播主动

网络活动七条底线:

一是法律法规底线;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三是国家利益底线;四是公民合法权益底线;五是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六是道德风尚底线;七是信息真实性底线。

交流步骤:

1.澄清问题所在:信息是否真实、信息来源、个人角色;

2.亮明是非观点:主张所是、反对所非。此处的步骤和前文说的有一点不同,学生的行为造成了什么后果、是否违法、还是违反公共道德但是不违法,行为的界限要在交流中给与亮明。当然此步也会伴随着学生的观念上的不认同,那么仍然可以使用“包容—超越—批判”三个步骤进行观念上的引导。

3.共定行动计划:学生做什么、怎么做

4.后续跟进反馈。

 

    下期将继续探讨谈心谈话中关于就业指导、学业指导、党团班级建设等其他问题的交流技术技巧,欢迎继续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