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提升229】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三化并举”法
近日,教育部思政司在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千名高校优秀辅导员‘校园巡讲’和‘网络巡礼’活动”,教育部思政司遴选了30名历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在全国开展巡讲;各省、市也将遴选一批优秀辅导员赴各高校开展巡讲。本微信公众号从《高校辅导员学刊》“辅导员年度人物笔谈”栏目中遴选部分内容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三化并举”法
重庆大学 蒲清平
从1992年工作以来,我一直尝试以科学理念为先导,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理论研究为动力,以实践行动为展示,探索职业化、科学化、专家化的发展路径,20余年的坚守让我收获了万余名学子的成才恩,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的先行者、实践探索的行动者、辅导员专业化的践行者。
坚定职业化发展目标不动摇,抛弃自卑感,获得价值感
长期以来,我们觉得做辅导员低人一等,谈发展,职称不行;谈价值,收入不行;谈能力,别人可替,自卑感油然而生。我们相当多的辅导员把辅导员工作定位为过渡的短板,转岗的行板,升学的跳板,从担任辅导员之初就在思考未来如何转岗。而高校过去的通行提法也是“优转、优升、优提”,这样的潜台词就是辅导员工作是不那么优秀的人才干。我从1992年开始担任辅导员,一直以职业伦理坚持把辅导员作为人生的事业追求,矢志不渝,追求卓越,以长期的坚持、坚守抛弃比较中产生的自卑感,获得人生成长和积累的价值感。我坚信,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光辉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稳定和人才培养大业,唤起对辅导员工作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其次,坚持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职业追求,才能在和其他人群的比较中以行业区分度抛弃自卑感;最后,坚守职业化目标不动摇,才能用心做、潜心做,长期做,通过做好辅导员工作获得价值感。
坚持科学化工作实践不松懈,抛弃无助感,获得效能感
人的内部动机的激励与自我效能感高度相关,远高于通常意义上的金钱、奖品等物质刺激。我们面对思想活跃、逆反心强的大学生可能因为工作方式不当吃力不讨好,面对纷繁复杂、全能要求的辅导员角色定位可能因能力水平不足茫然而无助,产生不同程度的无助感、无力感。以科学化的工作实践探索是化解无助感,获得效能感的最佳途径。
(一)明确三认知:科学认知时代特征、学生特点和工作要求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大数据、跨界、娱乐化、用户至上等需要我们深刻把握这些特征去开展工作;这是一个自拍、吐槽、恶搞、迷恋等文化深刻影响大学生和去权威化、去单向化、去个体化的工作要求的时代,我们的工作需要满足主体诉求、平等对话、互动交流,才能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灵魂深处去。
(二)树立三观念:科学的人才观、培养观和工作观
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关心,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学生不是我们管出来的,是他们自己实践出来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搭舞台,让他们唱戏;厘清工作的范畴和边界,虽然我们是“119”,“120”,“110”,“114”,“112”,但是我们最主要的使命和职责是思想教育、政治引领。2014年昆明暴恐事件让很多老师对维族大学生采取隔离疏远态度,而我对一个很具有号召力的维族毕业生采取关心和尊重,让他发调查问卷信任他,锻炼他,帮助他治疗椎间盘突出温暖他,毕业离校后给他寄去新婚的祝福礼物等持续的教育关心他,他十分感动,毕业一年后专门回到学校来看望和感谢母校老师。
(三)确立三态度:学会放权、放手、放心的工作态度
放权让学生干,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辅导员要敢于放权,舍得放权,不要把评奖评优的权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要通过制定规则,制度引导学生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按照规则行事,去监督他人,约束自己,管理班级。放手让学生做,锻炼他们的能力素质,要弄明白我们开展学生活动的目的和初衷,鼓励学生在做中学,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好,包办是不可能让学生长大成才的;放心让学生想,培养和他们的创新思维,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很多,可以给我们的学生工作很多创新源泉,通过让他们创新思考,策划方案,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外化和转化的重要方式。在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时代,青年人的价值诉求更加趋向参与、互动,通过参与体现价值感,通过互动实现获得感,放权、放手、放心是很好的途径。在去年的毕业典礼学生代表发言选择上,我采取学生自己报名,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票选,结果一个很普通的同学脱颖而出,他的发言我没有审核,但是他讲得情真意切,十分感人,深得同样普通平凡的大多数毕业生的广泛好评。
(四)坚持三路径:理论指导、实践总结、模式创新
以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辅导员实践工作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础。我们长期以来凭经验办事的多,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工作的少。这些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灵活应用,可以显著提升我们工作的水平,改善我们工作的效果。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对学生的激励措施,是给钱越多他对学习的兴趣就越大么?实际上在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科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
善于在实践工作中去总结和凝练经验。在做工作的同时,要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效,需要不断总结,并结合理论探索提升工作实效性的科学路径。我在国家烈士纪念日,采取有效通知(利用登门槛效应,先预通知,再正式通知),合理激励(书记和辅导员陪同前行),科学步骤(先5个小时徒步2O公里的艰苦情感体验,再以现场宣誓突出神圣感,其三对比宣讲(5个小时一一渣滓洞常年的拷打折磨;20公里~25OOO里,为什么革命先辈没有放弃?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最后学生谈感悟。把革命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效果十分好。
创新思想教育的模式。我们工巾可能有太多的工作闪光点,但是没有归纳和总结出系统的模式,把粒粒珍珠串成项链。我在进行学生信仰教育时发现信仰教育内容不具体、方式老套、手段传统、效果不佳,就把握网络时代特征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设计一个“E颗红心”信仰教育项目,实现了教育手段时代化、教育形式新颖化;教育过程翻转化、教育对象参与化,学生反应良好,并获得2015年全国辅导员精品项目。
凸显专家化发展导向不停步,抛弃倦怠感,拥抱获得感
成为一名辅导员专家,首先我们得学习和掌握和辅导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原理,还是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都尽可能有所涉猎,对于我们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创新开展工作就有助推力;作为一名高校老师,辅导员必须能走上讲台,上好课,在上好课中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特别是上好形势与政策课,通过上好课,拓展我们的视野和知识领域。辅导员要坚持做科研,把工作看成科研的试验田,把科研作为工作的助推剂,不但埋头拉车,还要仰望星空。
在学习中指导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成果。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成为辅导员工作某一个方面的行家里手和专业人才。
蒲清平,男,1969年3月生,博士,教授。重庆大学城环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团中央学校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主研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余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多项。担任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委;获得全国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
转载于:《高校辅导员学刊》
微信编辑:张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