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力大赛172】破解案例分析(二)成长指导类(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信仰行路人 Author 苏蕊 崔祯浩

成长指导类(上)

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强调,辅导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规范学生学习方式行为,营造浓厚学习氛围”;要“研究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变化,并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指导”;要“研究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健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组织学生参与专业课教师的实验或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学术爱好和研究能力”;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形成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格”;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成长指导类的学生工作案例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迷茫、困惑和问题,急需辅导员引导、帮助和指点的各种事例。我们认为成长指导工作应当围绕《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的学业指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两个职业功能所对应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学风建设、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创业教育、求职择业指导、职业心理测评等具体任务开展。

【经典案例】

你所带班级班委为提高同学上课抬头率,规定在教室使用手机集中存放袋,此举引发部分学生强烈不满,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动力欠缺问题,并且侵犯了学生个人权利,因此要向你搞个说法,对此你将如何应对?(第五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真题)

【高分辅导员作答】

第一步:关键点。

通过对案例分析,本案例共有4个关键点。第一是学风建设活动是由班委组织的,第二是在学生当中引起了不满,第三是学生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学习动力缺乏,第四是学生认为侵犯了个人权益。

第二步:问题本质。

我们了解了该案例的关键点后,那么在处理过程中坚持“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充分尊重学生”两条原则,去解决问题本质——学习动力缺乏的问题。

第三步:解题思路。

首先是坚持“共情”的方式,即理解学生会产生不满的心理,但是与此同时也要告诉学生“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的表达方式、想法、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更多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老师理解你们的不满,同时你们也要理解班委这么做是为了谁好,更要理解任课老师的心情,还要理解学校为了学风建设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和行动。第二点是坚持“多方位多渠道了解事情的本质和真相”,切忌人云亦云,以便日后更好的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是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事情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如果通过调查发现,班级干部的做法确实是治标不治本,但是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引导同学们聚焦问题本质——学习动力缺乏,我们最终的目的应该是集中在如何提高学习动力这个点上。

第四步:实施办法。

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我们可以从“此时此刻”和“那时那刻”两条主线来解决问题。

“此时此刻”即告诉学生们此时此刻你们对这个方案不满意,那么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还有什么样更好的方案,我们可以把班级列分为小组,利用团队共创的方式,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学习动力,进而找出更合理的方法。

“那时那刻”即引导学生了解和明白当很多年以后回头看这个事件的时候,你会发现学校对你严格、班委对你严格,并不是一件坏事。你认为有兴趣的、你认为好的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那么这个事件对于你的影响可能在很多年以后都是潜移默化的。

最后,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好的,但是要明白权利和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关系与区别。既要懂得维权,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第五步:相关启示。

第一是学生事情无小事。只要学生提出了异议,我们应该拿出来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学生的不满要给予重视,要尊重学生,要解决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第二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有不满情绪时,辅导员老师要及时进行反省,是否做到以身示范、是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只有自身做好了,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信服,而不是粗暴地让学生单一的服从命令。

第三是建立动态机制。因为这个矛盾点处理过程中,不是停留在这一刻就解决完的,它是动态的、发展的。解决“此时此刻”的问题后,一定要巩固解决的成果,要随时观察后续事件的发展状况。

第四是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探索出一个新的途径、新的方法,利用新媒体、新方式来增强大学生自强、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点评】

本案例选自第五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B组最高分贵州大学王婷婷老师的作答。从作答步骤上看,王老师采用的是标准的“五步法”。从具体的解答环节上看,王老师可谓是“步步有惊喜”。比如:解题思路环节,王老师将具体问题科学化,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建构思路框架。实施办法环节,王老师提出了以“此时此刻”和“那时那刻”为主线的两条解决路径,巧妙地运用“完形治疗”心理学方法来解题,脉络清楚,逻辑分明。相关启示环节,王老师分别从学生、辅导员、问题本身三个点进行升华,条分缕析,纲举目张。在五分钟的时间里,为我们充分地展现出新形势下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不足】

一是案例定性不够明晰。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提炼出该案例的主要矛盾是班级同学们对于设立手机存放带的严重质疑和反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班委未经调研和论证而开展的班级建设活动。因此对应职业能力标准我们可以得出问题本质:这是学业指导中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问题。二是实施办法中忽视对班级干部的教育和培养。解决问题时我们一定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的方面,该案例的导火索是普通同学对班级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的质疑。所以辅导员在处理该问题时,一定要两边找原因、两边做思想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要熟练的运用“共情”“倾听”等技术。辅导员在引导班级干部工作中应该注重奖罚赏惩,对班级干部取得的工作成绩成果予以表扬表彰,对工作中的失误不足进行指导,并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警示和告诫,引导学生干部抱有持久的工作热情,充分信任身边的同学,充分相信集体的力量,使其有信心把班级建设得更好,为班级更好地服务。同时辅导员要对班级干部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排解工作压力。并且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自我干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法,从而消弭自存在的各种压力。

在实际工作当中,学业指导所涉及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其根本目的在于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即要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的问题,这也正是辅导员破题的关键。在解决学生学业问题时,辅导员要坚持“四边制”原则,即专业课教师教育为主导,高校辅导员为骨干,家庭、社会为辅助,学生为主体,互为支撑,相互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保障。而且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行为可以改变态度。当一个人在外界压力下不得不做某件事情时,一段时间后,他就会自动说服自己这件事是值得做的,以此减轻内心冲突。所以,制定合理、具体、严格的学习纪律是必要的。辅导员进行学业指导工作,既要发挥其指导作用、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需要,也要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与艺术,这样才能被学生所认可、所接受,辅导员才能发挥成效。

本文转载

   自微信公众号:

  信仰行路人

信仰行路人

是来自沈阳高校一线的辅导员。

他们有坚定的信仰

他们用独特的视角解析一线的声音

用详实的图文分享生涯成长历程

长按 ↑ 二维码关注“信仰行路人

长按 ↓ 二维码关注  “饶先发

饶先发

这个平台分享

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发布全国最前沿的学工资讯

介绍全国优秀的学生工作经验

为全国高校学生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

本期编辑:

梁涓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挂职江西理工大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