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提升281】当今大学生的“坏毛病”如何治?
——与大一学生谈思想与学业问题
编者按:大一,是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型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需要适应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成绩竞争到全面素质提升的转变,需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重点关注、加强引导,更需要大学生自我调适,自律上进。这篇讲话稿围绕大一同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展开,既一针见血指出了部分同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又给出了经验和理性的分析,指出了问题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和解决问题的方向。
同学们好!
今天,应辅导员霍老师和部分班主任老师的邀请,来和同学们做一个交流,主要是针对目前我院大一部分同学在思想和学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看法、找找原因、提提建议。
在这次交流之前,我请霍老师协助做了一次全面的调研,收集了各班级部分同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今天只谈问题,不谈成绩,希望大家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力争有所警醒、有所启发、有所行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同时也是我们大一同学思想和学习方式的转型期,在由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向大学全面素质教育转型、由被动向主动转型、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型过程中,一些同学出现了种种不适应。同学们中存在的“浮躁”“迷茫”等心态,一定程度上是当前转型期社会上“浮躁”“焦虑”“功利主义”心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投射。
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青年及大学生提出期望和勉励,2014年5月4日,对全国大学生提出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了“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希望。总书记针对青年和大学生的几次重要讲话,已经给我们指出了奋斗的方向,同学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的原文,用心体会和领悟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和殷切期望,克服自身的“迷茫”“浮躁”“焦虑”,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大学目标和人生方向。
结合对同学们在思想和学业方面的调研,下面我谈五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1
沉迷网游和社交平台。当前一些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玩手机、电脑的时间远超过看书学习的时间,甘愿被“网游”和“社交媒体”所奴役,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同学们为何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何会近年来炙手可热的短视频等网络社交平台乐此不彼呢?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主观上是因为部分同学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的淡薄,进入大学后失去了高中阶段“考上理想大学”的明确目标和竞争压力,没有规划好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没有做好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客观上是因为在那些炙手可热的大型游戏、社交平台,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通过满足感的及时反馈、成就感的内在激励、线上建立的情感联系等因素,满足了一些同学现实世界无法满足的幻想和需求,带来了现实世界提供不了的奖励,一些意志力较为薄弱的同学,很容易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2
集体观念淡薄。当前,我们学校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无论质量、水平、品牌,还是影响力和覆盖面,与兄弟高校相比,我们都是非常有自信的。可是在一些集体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总有一些同学拖拖拉拉、自由散漫,对一些通知和要求无动于衷,甚至需要老师或班委“上门通知”、一再提醒。参与活动时,有些同学人到心不到,认为集体活动与自己无关,漫不经心、敷衍应付。这种现象,虽然有少部分原因是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方式满足不了新时代学生成长的需求,但更多还是体现了一些同学团队意识薄弱、组织纪律性不强、集体荣誉感缺失。一支部队如果没有组织纪律性,是不可能打胜仗的,同理,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基本的组织纪律保证,人人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由散漫的风气,也不可能形成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集体观念的缺失,会让同学们失去很多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和协作精神的机会,集体观念缺失,就会自由主义盛行,最终受损的将是每一个同学。
3
对学业的忽视。结合我近五年来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常见却有被忽视的两个规律:即大一下学期是学生学业滑坡问题的高发期。一些同学在入校时谨小慎微,对学业不敢马虎,到了大一下学期,突然开始松懈。迷茫、不思进取、知难而退,导致自身学业负担加重。从统计数据来看,许多同学因为大一期间的放纵影响了大学四年的学业走向;大二阶段是学生考试违纪的爆发期。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熟悉后,有些同学对诚信和校纪校规的敬畏意识反而变得薄弱,平常荒怠学业,考试时心存侥幸,不惜冒作弊被罚的风险“挺身试法”。部分同学对学业的重视不够,觉得课程成绩与未来职业发展没有必然联系,“60分万岁”的错误思想很有市场,部分同学只关心所学课程“过不过”,不关心自己学的“好不好”,错把底线当高线。个别同学甚至“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逃不逃课看老师“脸色”决定。还有些同学认为公共基础课和非专业课是可有可无的,将来工作了也用不上,考试及格就行,用社会上职业培训的模式来要求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本科人才培养。这些现象,反映出少数同学目光短浅、视野不开阔以及浓厚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荒怠学业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代价是极其巨大的,我们每年都有一些学生被学业警示后却不反省、不改变,最终导致留级“回炉重造”,还有一部分同学课程积欠较多,大四时失去进入毕业设计阶段的资格,每年有近5%左右的同学因毕业前还有课程积欠而无法顺利毕业,这些问题都是前车之鉴,值得警醒。
4
专业认识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我们提供学习动力,激发求知欲望,克服学习畏难情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必须建立专业学习的兴趣。我们对自己选择的专业,首先要从宏观上了解专业的全貌,学这个专业将来适合从事何种职业?这种职业对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有哪些核心要求?所学专业所对口的行业目前有哪些领军的企业?这些企业招聘人才时对大学生有哪些专业技能要求?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的专业学习就会更加聚焦,方向就会更加明确。作为一名工科生,必须有把自己锻炼成卓越工程师的学业追求。有人说,专业兴趣培养和精力投入,就像谈一场恋爱,只有真正用心用情,实实在在的投入付出了,才会建立深厚的感情,并擦出火花、结出硕果,我觉得很有道理,大学的学业成绩,也许不完全决定我们的未来成就,但是,学好专业知识可以给我们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是我们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最好证明。
5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欠缺。当下,许多同学存在一个很普遍甚至说是司空见惯的问题——人际交往能力薄弱。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少同学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忽视了这项能力的锻炼和提升。非常普遍的一种表现是一个“宅”字!不少同学的课余时间都 “宅”在宿舍、窝在床上,打游戏、看视频、玩微博、刷微信等,大量宝贵的时间从指尖溜走。同学们学的是信息类专业,应当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当前许多光怪陆离的手机应用,都是充分利用人性的弱点,结合用户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后设计和不断改进的,是冷酷无情的时间杀手。沉迷于虚拟的游戏世界和各种微视频等社交平台,不知不觉中耗费了我们的青春,是精神空虚的表现。我们一些同学不愿意走向操场、走进图书馆或自习室,交际圈子也仅限于同班级或宿舍的几个熟人。在熟人社会沉浸太久,未来我们就会难以适应陌生人社会的人际交往需要。这问题如果听之任之,必定会导致许多新的状况,例如,过度“宅”在宿舍打游戏玩手机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学习积极性减弱,更长久的影响还是在今后走入职场,无法面对合作和竞争所需要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表达能力需要,成为职业发展的桎梏。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给同学们开一个五字“药方”
第一个是“志”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励志,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校校训“志存高远、责任为先”高度概括了励志的价值导向。鸟贵有翼,人贵有志,有志者则断不甘为下流。我们有没有远大理想?我们的远大理想是什么?孩童时期,或许只是受别人影响随口一说,也许大家现在都不再提儿时的梦想了。但在大学阶段,在心智成熟之后,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思考理想是什么,并为之努力。
一个人的理想要远大、要崇高、也要脚踏实地,必须兼顾理想的两个层面。一是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要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我们的贡献。北宋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的社会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社会理想,我们新时代大学生,不能仅仅考虑“吃饭问题”,还应该学习毛泽东主席年轻时“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青年的理想问题也曾指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二是个人理想。就是一个人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现实追求,是我们实现个人社会理想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励志,就是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该怎样为理想而拼搏奋斗。志向往往会决定我们的视野和未来。志向远大的人,看到的机会也更多,也就有更大的施展空间,而没有志向的人,会安于现状、止步不前。或许我们都曾对自己的未来畅想过,但是,一切没有付出行动的理想都只是空想。
第二个是“慎”字。即慎独、自律。大学阶段,同学们有更多自由掌控的时间,在独处的时间里,如何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如何利用宝贵的时间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对大学生的成长进步非常重要。慎独,就是自己管好自己,摒弃侥幸心理,慎独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美德。那些平常忽视学业,考试时心存侥幸企图通过舞弊“过关”的同学,最终都会承担不够“慎独”的昂贵代价。做好一个“慎”字,可以克服诚信意识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生活学习消极被动等一系列问题。所有伟大的成功,都源自于强大的意志力,源自于“坚持”和“自律”。要成为一名卓越的工程师,一名令人景仰的专业精英,真正的方法,永远只有痛苦持久的慎独自律。
第三个是“敬”字。敬,就是敬畏。明代学者方孝孺对敬畏二字有过概括“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做人做事,要有对法律、道德和纪律的最基本的敬畏。我们所处的新时代,鼓励创新,鼓励大胆探索,但是我们的创新和探索,必须建立在道德、法律和公共规则的框架之内,否则就会闯祸,就会为自己的莽撞承担后果。这些年,学校严抓考风,全面加强诚信考试教育和考风考纪教育,可每个学期总还有不少同学或置若罔闻、或心存侥幸,以身试法的后果就是被绳之以法,挑战纪律底线的后果就是被纪律严肃惩处。缺少对大学学业相关制度和纪律的敬畏,就会荒怠学业,就会漠视纪律要求,最终自酿苦果自己尝。
第四个是“勤”字。勤,就是勤勉。一勤天下无难事,勤能补 拙,勤能成事。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间的所有幸福,都是辛勤奋斗出来的,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些同学在学业问题上总想走捷径,平常不努力,临考抱佛脚,不愿意在勤字上下功夫,最后导致的是考试挂科,学业基础不牢,个别同学甚至坠入至学业警示、留级退学的境地。为何会有那么多同学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上挂科亮红牌?就是因为学习过程中欠缺一个“勤”字,课堂上不专注、课堂外作业敷衍,考核时浑水摸鱼,这种学习态度,学任何东西都是学不好的。事实上,做任何事都是这样,不当一回事,迟早要出事。过去读书人的座右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今天依然应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第五个是“仁”字。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有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在封建时代“仁”字既是为政之道更是为人之道。在新时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依然可以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甚至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如果充分理解了“仁”的核心理念,本着“沟通、理解、尊重、包容”的态度,就没有处理不好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比较纠结,大学阶段究竟是应该搞好学习为主?还是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社团活动提升工作能力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为主?我给一个明确的建议,如果你上进心强、严格自律、精力旺盛,那么就应该相互兼顾、全面发展,如果你做不到,那就先把学业搞好。对于我们的学习目标而言,完成学业、顺利毕业是底线,学业良好、专业扎实是中线,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优秀是高线。
同学们!大学,是人生求知的黄金期,是准备读研深造或就业的冲刺期。大学期间练就的过硬专业能力、良好人际交往能力、敬业负责的态度,是未来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全国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人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希望全体同学,牢记总书记教导,做到知行合一,成就完美大学生活。
作者简介:汪峰,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现挂职任赣州市委政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