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展示12】“杏林春暖”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工作室建设经验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要求,本工作室开展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征集活动,活动得到了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的大力支持,后续我们将陆续推送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经验展示,期待更多人参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的分享活动。今天推送第12期“杏林春暖”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工作室。
工作室名称与主旨
“杏林春暖”医学生职业道德培育工作室
“杏林春暖”释义:常被用来赞誉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他为人看病从不收诊金,只要被治愈的病人种植杏树。几年以后,被治愈者无数,而杏树也有了十余万株,蔚然成林。每当杏熟的时候,董奉便贴出告示,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得用稻谷来换杏。然后董奉又将收到的稻谷,悉数用于救济穷苦百姓。乡民们敬佩董奉的人品和医德,便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这以后,"杏林春暖"一词逐渐流传开来,沿用至今。
工作室主旨:工作室主要围绕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初步形成辅导员实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案,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水平;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优秀辅导员团队;借助工作室平台,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辅导员骨干,为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新的实践和探索。
工作室的服务对象
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类专业学生
(涉及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针灸推拿学院、医学技术学院)
工作室建设目标与内容
1.建设目标:
本工作室以我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有基础经验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以实践探索和专题研讨为主要方法,积极开展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力争实现4个“1”的建设目标。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医德教育资源,从中凝练可用以指导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服务于职业道德教育实践。
把本工作室当作学习研究、创新工作的平台打造,有效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充分发挥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在师德修养、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示范、引领、指导作用。
紧密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才成长规律,进行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依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成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德教育特色品牌活动。
2.主要建设内容: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以我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有基础经验为依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方向,开展医学生“321”职业道德培育工程建设,使医德教育落地生根:第一个“3”即理想信念教育、爱岗敬业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三种教育内容;第二个“2”即“典型教育平台”和“学生活动平台”;“1”即医德评价机制一种机制。
主持人前期探索和取得成效
以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为“实验田”,按照医德形成发展规律,将医学生医德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医德萌芽期(大学1-2年级)、医德成长期(大学3年级)和医德社会化前期(大学4-5年级)。针对医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医德萌芽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邀请所学专业的优秀校友“现身说法”,用自己真实的故事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组织新生参观医史博物馆、校史博物馆、国医文化博览园等;针对社会上近期发生的医患纠纷、医疗体制改革热点问题等,开展医德主题班会、党团组织生活会等。医德成长期: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学习;开展“爱心医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协助专业教师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坚持到敬老院献爱心,向老人传授健康保健知识等。医德社会化前期:辅导员深入各实习医院,了解实习生思想动态,配合医院开展医德教育;通过就业回访,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了解医德教育实效。为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自主开展道德教育活动,中西医临床医学系设计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纪实》,引导学生到社区去、到敬老院去、到福利院去,利用所学医学知识开展志愿服务。
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力求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主持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题3项,其中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1项;发表相关论文3篇,其中核心1篇。
主持全国中医药高等研究学会学生工作研究会项目“辅导员对医学生医德教育功能发挥的系统化构建研究”(XGNH2016-S07),结题成果《医学院校辅导员医德教育功能发挥的系统化体系构建》被山海经杂志录用(2015年13期)。主持陕西省社科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课题“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模式系统化体系构建研究”(2017Z042),结题成果《医学生医德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思考》被教育现代化杂志录用(2018年29期);《“知情意行”视域下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系统化构建研究》被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核心)录用(2018年第31卷10期)。主持2018年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模式探索”(2018FKT30),在研。
凯文娟,女,1987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2012年起担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学生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德教育;敬业爱生,勤于思考,2015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大学优秀辅导员”;2018年4月,荣获陕西省第六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工作室成员情况
姓名 | 职务 | 职称 | 所在院系 |
张亚军 | 秘 书 | 副教授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李 隽 | 副主任 | 副教授 | 党委校长办公室 |
张晓萍 | 辅导员 | 副教授 | 人文管理学院 |
高 淼 | 科 长 | 副教授 | 学生工作部 |
杨 帆 | 副书记 | 讲师 | 校团委 |
闵 翠 | 辅导员 | 讲师 | 中医系 |
辛颖妮 | 辅导员 | 讲师 |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
郭宏彬 | 辅导员 | 助教 |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
工作室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中一线专职辅导员16人,占比80%以上;所带学生均为我校医学类专业学生、涉及我校所有医学类专业;在结构组成方面,均为研究生以上学历,副教授3人,讲师14人,助教3人,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格局;成员具备较强研究能力,研究经验丰富,曾发表相关论著1部,主持省级课题4项,发表核心论文8篇。
工作室下一步的建设计划
1.梳理我校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有基础经验,并做分析、总结;搜集、整理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教育资源,进行归拢并使有条理,从中凝练可用以指导医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组织成员专题研讨,探索构架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案。
2.开展医学生“321”职业道德培育工程建设。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医德教育资源,融入到医德教育实践中,同时,挖掘我校医德医风典型人物,构建典型教育平台;针对医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学生活动平台,把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入学到毕业各个环节全覆盖;筹备建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隐性课程,包括养成体系课程和实践体系课程两个方面;建立现实可行的评价办法并尽量加以量化,为医学生建立医德档案,使其与学生奖励、评优、毕业等建立联系,以期取得育人实效。
3.推广转化研究成果,形成可操作、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精品和实践成果,以新闻报道、论文、报告会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介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