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展示17】大学生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室

安徽工业大学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2021-12-05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要求,本工作室开展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征集活动,活动得到了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的大力支持,后续我们将陆续推送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经验展示,期待更多人参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的分享活动。今天推送第17期安徽省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大学生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室









一、工作室介绍 



     “大学生创新教育名师工作室”是2014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辅导员专项建设项目,建设周期2年,省教育厅给予资助经费25万元,2016年9月优秀结题。

    工作室由首席专家杨建和来自6所高校的11名团队成员组成,工科为主,特色鲜明,互补性强。


二、工作室成员简介



三、项目成果


理论成果

一是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工作室首席专家及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2篇,二类以上2篇。

二是协同推进相关科研项目及成果申报。建设期间工作室成员获得教育部2016年高校辅导员精品项目1项、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课题1项、2016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重点1项、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课题2项、省级大学生创客实验室2项、省教改课题1项等课题15项;申报安徽教学成果奖3项,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三是组织汇编了《与青春同行——我的创新创业故事》,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可借鉴和可复制的众多案例。

四是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研究。

五是形成了一套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开辟了“12345”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路,即“一个目标”、“两个社团”、“三步法”、“四个平台”、“五个建设”,形成了“一年级培养兴趣打基础、二年级集中培训提能力、三年级重点组队练实战、四年级服务社会谋创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实践成果:

一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有平台。搭建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引导、课外培训、师生对接、实训实践等平台,并实现各平台的高效对接,并辅之以其他渠道,形成了体系化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实践活动服务平台。

二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有方法。重点实施了“启迪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潜力,体验创新过程”的“三步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路。

三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有基地。建立了南京知识(马鞍山)律师事务所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协同我校与团省委共建了安徽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研究发展中心。

四是工作室出队伍、出成果。

一方面工作室成员获省级、校级奖励达38项,工作室成员科研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出队伍)。工作室建设期间,成员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达20项,获得资格证书10余项。

另一方面工作室成员指导学生在专利申报、创新创业比赛中出成果。举办了4期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营和专利知识培训班,指导学生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TRIZ"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三等奖1项、省市级奖项30余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2项、省级15项、校级15项,指导学生申请专利100余项,获批83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

制度成果:

建立了名师工作室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形成一整套相关管理制度;初步探索了省属高校间合作共建机制、成果推广机制;协同校学工部修订完善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制度,把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纳入到素质学分认定中,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四、工作室取得成效


课程教学建设得以强化:工作室紧密配合创新教育学院和创业就业中心安排创新教学,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教学研究。工作室成员担任《创造学与创新能力开发》、《大学生创业实训》等课程教学,工作室自身开设专利试点班,传授专利申报方法和技巧,2年来培训指导学生1000余名,近200名学生获得创业实训培训证书。工作室成员还在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心理健康教育说课比赛等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奖。

培训交流模式得以建立: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培训模式,加强理论学习和参与创新实践。工作室参加校内外培训37人次;走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10所高校;邀请了中国创造协会副理事长冷护基教授、2010年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同济大学严长征、中国科技大学创业导师张大鸣等专家、学者、同仁到校做专题讲座,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兴趣,培育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

辅导员职业能力得以提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室成员职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名、安徽省2014年教育年度人物1名、安徽省优秀教师1名、安徽省2015年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安徽省2015年度优秀辅导员1名、2014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博客评选优秀博文1篇、安徽省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1篇、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安徽省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1名等多项奖项。工作室成员还获得国际注册创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国家二级证书、国家职业指导人员一级证书、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等职业资格证书,并运用于创新创业教学实践。 

团队科研水平得以提高:工作室提出明确科研要求,积极创造科研条件,大力营造科研氛围,实施学术委员会“结对帮扶”行动,引领工作室成员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大胆进行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作室发表了12篇相关学术论文,论文在2014年“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博文奖”评选、2015年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安徽省第十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论文评选等评选中频频获奖;成员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达20项。


五、工作室经验分析


    组织领导是保障:成立“名师工作室管理委员会”和“名师工作室学术委员会”,加强对工作室的组织领导,理顺体制机制,争取学校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形成建设合力,建章立制,重视贯彻落实,为工作室机制化长效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准确定位是关键:从过程论出发,形成完整工作链工作思路,树立总体性工作理念,准确把握工作室的功能定位。工作室旨在聚集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的队伍力量及已有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资源,在自主建设广泛交流辐射带动有机统一基础上,建设跨校联合、力量协同、合作共建、惠普共享机制,打造富有特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教育及实践路径。

特色发展是生命:着重探索工作室的特色化发展,把工作室作为一项系统建设工程,在全面抓好创新能力兴趣引导、课外培训、师生对接、实训实践等平台建设复杂任务基础上,突出大学生在科技竞赛中培育自身创新能力为重点,找准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角色亮点,形成个性化发展之路,集中力量建成特色项目,以特色化成果打造品牌。


六、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校运用工作室将各方面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及时运用到本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学生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了本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工作室的成功运作,促进了学校2016-2018名师工作室申报,获批4项立项。同时,在学生宿舍区域,各个学院设置了辅导员工作室,发挥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创新创业、党团指导等方面的一线作用。

同城辐射:通过集体备课推进会、中期检查汇报交流会、同城交流等方式,工作室在各方面所做工作在同城联盟高校被推广运用,不仅产生了实效,又得到了检验发展。工作室首席专家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及班主任做交流,推广工作室经验和创新教育成果。工作室协同创新学院和电气学院举办的西门子杯智能制造大赛、恩智浦杯智能车比赛等创新创业赛事也吸引同城高校组织越来越多的队伍参加。工作室多次促进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在安徽工业大学创新实践中应用,在马鞍山专利大赛上推广。

社会推广:一方面工作室重视申报、注重建设,更突出运用,先后面向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辐射推广大学生创新教育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实现了资源共用和共建共享。如首席专家在第97期全国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进行了经验分享,马鞍山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座谈上交流;与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等学校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工作室建立了南京知识(马鞍山)律师事务所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协同我校与团省委共建了安徽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工作研究发展中心,加之协同学校已有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孵化基地,社会基地架起了创新教育和成果转化的桥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