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展示25】邵清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要求,本工作室开展了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征集活动,活动得到了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的大力支持,后续我们将陆续推送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经验展示,期待更多人参与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经验的分享活动。
今天推送第25期:首届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邵清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工作室介绍
“邵清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是2018年首届云南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评选的第一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工作室由首席辅导员邵清友和学校的9名团队成员组成。
工作室的建设目标是立足云南艺术学院实际,学习全国优秀工作室经验,面向全体学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通过专题研究、成果推广、选派进修、评选先进等方式,将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成为辅导员工作交流的重要载体、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阵地、学生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最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
工作室成员基本情况如下:
首席名师:邵清友
“2010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云南省高校工委“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2015年云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评委,2018年云南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云南省高校优秀辅导员校园巡讲活动”优秀宣讲员。
△
刘林
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辅导员。云南省心理学会会员,创业指导师,主持教育厅科研项目一项,参研两项,参编就业指导教材一部,发表各级各类论文8篇,主持云南省2015年辅导员精品项目一项,2017年获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意创业大赛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5项。
△
朱立霞
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辅导员。2013年云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三等奖; 2017年云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云南省第八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
成清琴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辅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获云南省2017年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2016年云南省第六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第四赛区复赛获优秀奖;2017年云南省第七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获省级二等奖。
△
王瑛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辅导员。发表论文4篇;出版专著1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2年获得云南省“优秀辅导员”称号。
△
张萌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辅导员,2015年云南省第五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 2015年荣获云南省第七届高校辅导年度人物提名奖。
△
李顺年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辅导员。参与多项科研实践,发表论文9篇,开设辅导员微信公众号“顺年之声”,围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模块和日常工作实践先后发布文稿80余篇;在高校易班网络平台全国首页头条推送发布《老师,我想对你说》《面对职场,在校该准备些什么?》两篇博文。
△
郭馨忆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辅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云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分会理事成员;第五届云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能力大赛获优秀奖;云南省第八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
潘道波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辅导员。美术作品多次荣获省级奖励,云南艺术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三等奖。
△
工作基础和经验
团队成员业务能力强,具备协同合作精神。团队成员多为长期在一线的辅导员,具备工作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有云南省最受学生敬佩辅导员、有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和云南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优秀选手,有本硕心理学专业辅导员,也有综合类研究型辅导员。多名辅导员有联合申报的科研课题,也有学院交叉合作的校级科研项目。团队成员具备科研能力和协同合作精神,是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研究工作室已形成体系,能形成合力提供借鉴已具备工作基础。工作室以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为目标,开展专题培训,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已经在省级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辅导员科研工作室”“辅导员精品项目工作室”正在筹建当中,现面向全校辅导员征集论文和工作案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工作室”正在规划当中。辅导员团队工作室聘请校内优秀辅导员担任负责人,根据全校辅导员专业特点和工作兴趣组建团队,分别由各研究小组承担并组织实施,进一步明确全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和路径。此项工作的开展为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期的一线工作经验,为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一是长期坚持队伍建设,突出“大思政”格局 。辅导员、班主任级管理、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学生工作开展顺畅。不断健全“党、团、学”组织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主动性,突出提升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紧紧围绕“大思政”格局不断完善队伍建设和提升工作水平。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利用重要节庆日、重大事件、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等特殊时期开展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爱家爱校教育等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中。
二是长期坚持日常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保证学生工作有序开展。坚持学生工作例会正常化、坚持联系制度、坚持谈心制度、走访制度、调研制度、开展“三点半面对面”辅导员工作机制、坚持安全教育常态化,切实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坚持我院传统品牌活动,新生拜师礼、学长团帮扶、走进设计、团队拓展、毕业生典礼、生活美学等活动得到不断完善。
三是长期坚持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以网络育人为抓手,利用网络问卷开展班主任工作满意度、课程满意度、毕业生就业创业、新生适应性等意见搜集分析工作。
四是坚持创新毕业生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就业创业质量。开设创业就业指导课和推进“星光育才——创业导师进校园公益活动”第四期、结合每年主题创意设计展实际情况,积极筹划毕业生系列工作。五是积极开展就业创业研究科研工作,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教育培训和实践,完成科研论文2篇和科研报告两册。
工作室建设思路
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推动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建设原则,以大学生思想引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建设内容,以工作研究、学术交流、成果推广为建设环节,以培养优秀的辅导员骨干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建设目标。
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的十大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整合力量,凝练特色。
前期在全校范围内培育和重点建设科研、实践、网络、心理四个工作室方向,重点做好“雨花新语”辅导员宣讲平台、着力打造好新时代网络思政平台,如雨花易班、“云艺清友”、“顺年之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切实构建新时代“十大”育人体系。
实施计划与工作机制
时间计划方面,前期建设周期为三年,鼓励跨院系组合,专兼职结合,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工作室在每年年初对每年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提出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每年年终要认真进行工作总结。党委学生工作部每年组织开展中期评估,重点考核在育人项目、专题研究、团队建设和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实际成效。
团队建设方面,以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的学术能力和工作影响力为核心,以学习型、创新型、专家型的辅导员为培养目标,以共同的研究方向为纽带,建设工作务实、学风浓厚、梯队合理、团结协作的工作团队,鼓励工作室成员积极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创业教育培训师等资格证书,鼓励工作室成员提升专门指导课程或讲座的能力,鼓励工作室成员培养较强的理论素养、突出的工作能力和全面的科研水平。
重点建设方向,辅导员工作室能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我院当前学生工作的空白或薄弱环节,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积极培育富有创造性、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的精品项目或主题活动,重点从网络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科研育人四个方向进行建设。
网络育人方面,着力打造线下线上融合的网络思政教育项目“雨花新语”,推动“易班”和辅导员个人微信公众号共建,推选展示一批校园网络名站名栏,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
一是着力打造线下线上融合的网络思政教育项目“雨花新语”, 旨在通过辅导员论坛的形式,向广大学生传播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前沿、艺术和热点话题,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讲坛、进生活、进头脑,不断丰富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不断提升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积极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校辅导员与广大学生日常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我校辅导员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窗口。
二是推动“易班”和辅导员个人微信公众号共建,推选展示一批校园网络名站名栏,引领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丰富网络内容,积极做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高校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
实践育人方面,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继续推进星光育才——创业导师进校园项目;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一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继续推进星光育才——创业导师进校园项目,通过校友资源不断吸引更多优秀校友和社会企业家走进校园走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采访并录制优秀校友企业家创业访谈录增强创业教育的网路教育功能。
二是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呈贡云上小镇、云大启迪K栈等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
三是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发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完善支持机制,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建设一批实践育人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心理育人方面,心理研究小组成员每年组织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不断研究完善建立“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专项小组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剧创作等在线课程。
一是由辅导员工作室心理研究小组成员每年组织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品牌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
二是在已有基础上,不断研究完善建立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三是由专项小组开发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剧创作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四是加强预防干预,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的结果,抓住学生重点人群,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性。五是依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带动更多辅导员参与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科研育人方面,使工作室成员养成“在工作中加强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工作”的良好习惯,具备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具备独立主持省级及以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能力。
一是使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养成“在工作中加强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工作”的良好习惯,具备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工作五年以上辅导员具备独立主持省级及以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能力。辅导员工作室的实践和科研成果应以新闻报道、论文、专著、讲座、研讨会、报告会、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介绍、推广。如已有的校级项目新生学长制项目、新生团队训练项目、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等,使这些活动载体在所属研究方向起到良好示范作用,能够带动我校辅导员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二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结合设计学院创意系列活动成果,把创意活动成果进一步提升,把可行性项目纳入到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同时参与全国大学生互联网+项目,不断健全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服务国家和云南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研究生和本科大三大四学生群体中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与艺术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及时掌握科技与艺术的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加大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创业校友优秀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四是依托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导师进校园项目,大力培育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培养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示范团队。
预期效果与远景目标
通过5年努力,把我院辅导员工作室打造成具有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的展示辅导员风采的窗口、创新育人理念的平台、孵化辅导员名师的摇篮、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内核,建立研究式、讨论式、互动式工作模式,产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成果,使辅导员队伍形成团队、人才形成梯队、骨干形成核心、“带头人”形成专家,进一步推进我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工作室展示征集:
因大家的热情参与,为展示更多的先进和典型,工作室建设经验征集活动还在持续中,如果您正在主持辅导员工作室,有丰富的工作室建设经验,邮箱1149739279@qq.com,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