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提升64】开会中的“前排效应”,你有吗?
开会中的“前排效应”,你有吗?
你是否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不管是开会还是上课,来得早的人习惯选择靠后排的座位,没人愿意在前排就坐;到开会或上课开始时,后排人潮如涌、水泄不通,前排稀稀拉拉、少有问津。
这是我们生活、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我最近看了几篇关于前排效应文章的开头,让我对于作者的观点颇为认同,一篇是公安民警方娴写的,另一篇是写的,道理是相通的。很多问题确实值得我们的思考和探究。
经历这样的事情多了,脑子里就产生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都不愿到前排就坐呢?作为辅导员的您,是否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仔细寻思,其中大有文章。
有些人不敢坐前排,怕领导看到自己,怕领导随时安排什么任务,怕领导问起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怕领导想起自己某某方面工作没干好。
有一些人不愿意坐前排,因为他坐不住,一会儿要跑出去打个电话、上个厕所、透透气,还有的人有事需要提前走,坐前排,在领导眼皮底下,就不自由了。
另外有一些人认为,坐得靠前,就是想引起别人、尤其是领导的注意。个别人甚至觉得,开会时坐前排,用意在于巴结、奉承领导。为了不让同事误解,许多人开会时也会选择离领导远一些。
还有些人担心,既然前排的位置相对比较重要,那么坐得靠前,就说明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这样难免招来同事的不满,最终导致自己被这个群体排斥。
中国向来奉行“中庸之道”,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好都是锋芒不露,随大流,坐到后排虽然不能出彩,却可以保证无事。这样一来,开会坐在后排,淹没于人群中,自然就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因此,在笔者看来,勇于坐前排,是一种自信、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是一种胆略、一种担当。
积极是生存的一块基石。要想得到好的发展,积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凡真正有干事创业精神的人,必须首先具备的就是“永远都要坐前排”的思想魄力。如此,才可能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人生走得更远。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表现,它能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但天上不可能掉馅饼,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是因为他们自己选择了放弃。如此轻易地舍弃“坐到前排”的权利,岂不让人惋惜?
开会的时候坐在前排并不代表你在工作中或是人生道路上也坐在了“前排”,但是它却能帮助你搭起一座通往“前排”的桥梁。至少,它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会议的内容,因为既然坐了前排,就注定要认真听讲。领导就在离你很近的地方讲话,对你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看得清清楚楚。你也不好意思打盹儿,不好意思交头接耳,不好意思摆弄手机,不好意思做其他的小动作,只有老老实实耐心地听讲话内容,即使是“灌输式”的接受会议精神,也会让你受益匪浅。而你的认真会让领导对你增加信心,让他对你有所关注,不失为加深印象的好方法。
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中,坐在前排的人的能力往往都比坐在后排的人的能力要强,而且他们的成就也比后者多。
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佐证。当撒切尔夫人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父亲就要求他坐在第一排,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公共汽车上。后来撒切尔夫人当上了英国首相。可以说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对他的一生影响之深。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我们每个人就应成为往高处走的那部分人,而不是做像水往低处流的那部分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也是同一个道理。
坐在前排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的定位,更是一种精神和灵魂的飞跃。
记住,永远都要坐在前排,如果你想成功的话;如果你不想庸庸碌碌终此一生的话;如果你是为了理想和信念而活着的话。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要有这种对“前排”的渴望精神,要想方设法走到前面去。下次开会、上课、听讲座,我们不妨试着勇敢地坐到前排位置,大胆地展示自我、自信地推销自己。或许,改变也从那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