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素质提升66】优秀辅导员有哪些成长规律——基于北京高校40名十佳辅导员的案例分析

对外经贸大学杨熙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2021-12-05

高校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及培育机制的研究

——基于北京高校已评40名十佳辅导员的案例分析

一、优秀辅导员“优秀”在哪里

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校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后,北京市教工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并从2006年开始每两年从北京市优秀辅导员中优选10名辅导员成为北京市十佳辅导员。他们表现出优秀辅导员特有的典型性特征。从40名十佳辅导员的调研材料中,我们发现以下高频词是他们在工作中的共性,如“创新”“党建”“热情”“责任”“研究”“培训”等。这些词汇背后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工作内容、状态,也勾勒出这群辅导员的优秀特质。通过访谈和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十佳辅导员的“优秀”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政治素养高。40个辅导员都表现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仰,并将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所有工作活动的主线和重心,都能有特色地开展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是创新意识强。无论在什么工作环境和院校风格差异下,他们不仅能熟练开展业务工作,还能反思经验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适应学生群体和时代的变化。

三是奉献投入多。任何一个辅导员,对工作的持续热情和精力投入都是工作良性开展的保障,而优秀辅导员在此基础上还能做到对学生有更个性化的关注和全面指导,还能深入到学生生活和校外的更广泛环境中开展教育,这其中有个人资源的共享、个人财力的相助、个人情感的共情。

四是理论科研精。优秀辅导员往往能够从事务性的工作感受中抽离出来,善于用研究的视角去思考和改进工作,通常都通过对问题的反思研究进一步促进工作效果。

五是实践历练多。这些辅导员大多经历了国家社会重大事件和突发危机事件的考验,有着对时局判断、活动统筹组织等方面的认识和判断。

六是师生群众基础好。优秀辅导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深受学生欢迎,也必须和学科专业教师打成一片,在师生中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在这40名十佳辅导员身上都集中体现了以上这些优秀的内涵和标准。那么,这些优秀是如何炼成的,这些优秀的辅导员有着怎样的成长规律,以下作深入分析。

二、优秀辅导员的成长规律:基于本质内涵和结构外延的视角

优秀是一种价值判断,从一般标准成长为优秀标准是有内在规律的,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子系统。从人才一般成长规律看,大致可以分为内部、外部和交互作用规律。内部规律主要从主体需求和主体动力性的角度出发;而外部规律主要从组织机构、平台环境等外部条件创造角度来看;而交互作用规律则更多考虑内外在因素综合作用下对辅导员成长的助力方式。

其实无论是内部、外部还是交互作用规律,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成长规律的内涵要素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并如何促成了辅导员的“优秀”?这些成长规律在实践中又是如何体现、如何被结构化的?通过事迹收集、深度访谈以及田野观察,对40名十佳辅导员的个人成长轨迹和事件进行整理编码,试图从案例中归纳出这些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的本质内涵和结构要素。

(一)成长规律的本质内涵:成为“优秀”的内在机理何在?

不同的辅导员有着不同的教育专业、成长习惯和环境背景,但无论成长规律有多少种表现形式,从根本属性来说优秀群体的成长都应该具备一些规律性、可验证性的必然特点,我们从对40名辅导员的资料整理中也发现了他们的这些本质性规律,通过归纳推理梳理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在机理。

1. 成长本质说

成长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辅导员的优秀不是短时间练就的,不是“飞来峰”的结果,成为优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优势叠加的累积过程,是一种基于个体需要、动机强烈、自我积淀、组织契合、融入团队、战胜困难、绩效优等的系统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过程。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十佳辅导员在入职前有着比同辈更为突出的素质基础,并对入职具有更强的期许和动机,在辅导员生涯和工作中有很强的身份感、定位感和目标感,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优秀升级。

P大学的C老师在谈他的个人经历时谈到总会有一种精神不断激励着他,那就是他命运多舛和不断奋斗的读书生涯所造就的顽强奋斗的精神,因此,在工作中他也谈到“无数次的考验,十几年的磨练,现在的我相信自己能克服一切困难,平安度过任何险关。”

Z大学的Y老师响应团中央“从全国高等院校选派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的号召,坚持申请到新疆最艰苦的地方去,她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作为辅导员一直在跟学生说要到基层去、到西部去,言传不如身教,自己应该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看一看,有了亲身体验,回来才能更好地跟学生说明国情和社会发展实情。正是有了崇高的职业奋斗目标和道德标准才有不断追求的动力。

2. 综合效应说

成长过程是单向度,还是多向度?显然,成长是内外诸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是多向度合力的结果。其中,内在因素是成长的根本动力,外在环境的助力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尤其外在环境创造的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若没有外在环境创设的平台和机会,辅导员很难实现成长的几何级增量发展。

本研究中的40名辅导员不少还兼顾其他工作,他们在面对各种要素时能够准确抓住核心变量并能将其综合运用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在多重的外部环境中整合资源,实现工作增效。

S大学K老师身兼很多的身份和角色,但是他坚信“态度决定一切”,面对繁杂的工作,处理好各项工作的关系,一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二是要有科学而正确的规划,选择正确的人和适当的方法去执行;三是要有有效的监控,而且这个监督是毫不留情的,一定要有效,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而该校的L老师带领教育学部学生会主席团,访问了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四所知名高等学府,赴香港中文大学等四所著名高等院校进行了培训和参观,她对教育管理工作也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更坚定了为学生搭建自由发展平台的决心。

3. 过程周期说

人才成长都有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有一定的周期规律可循。虽然优秀辅导员是结果性的产物,但这个结果是由过程铺垫的,是由特定路径和周期形成的。一般职业生涯都有一定的成长阶段,优秀辅导员的职业生涯也有一定的阶段,这个过程也是逐步从适应到熟练、从熟悉到专业,从突破困境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完成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周期。

Z大学的Y老师刚工作时,学院也新成立,学生工作全无前例可循,一切事情都是从零做起。她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以服务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不断探索开拓,克服困难,很好地完成了工作。带着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她从一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她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按学校要求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多年来她伴随着人文学院的学生工作从零起步,一点一滴,逐步成长,恪尽职守,勇挑重担,各种工作都能做到扎实而深入,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黄金时段说

成长有过程,但更有关键期,也称为黄金时段,重点关注并主动抓住这些阶段,就能达到个人成长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辅导员的成长过程的几个重点时段中,入职的年龄和时间是加速成长的关键时段,如果在尽快度过职业的适应期,准确找到辅导员身份的价值、熟悉工作后就进入了辅导员成长的黄金阶段,其脱颖而出的概率就大;当然由于个体性的差异,辅导员的黄金时段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集中在入职后的35年,这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规律。

北京高校密集,辅导员队伍学历高、年轻化,对工作热情高,干劲足,辅导员在很多高校也被认为是最具综合素质能力的群体。访谈中发现,很多专职辅导员的前三年属于适应阶段,打好了基础,熟悉了环境,从此开始进入职业的黄金时段,主动性增强,熟悉度增加,创造性更强,组织提供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也增多。若此时段抓不住,就很可能进入职业平稳期或倦怠期,失去成为优秀辅导员的绝佳机会。

5. 时势英雄说

古人说,时势造英雄。在辅导员这个领域,很多优秀人才也是“时势造英雄”的现代演绎。在北京,像2008年奥运会筹备工作,5060年国庆大型群众游行活动组织等,都是很好的时势,特殊的历史机缘和机遇往往让辅导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井喷式”的集中历练,当然这也是组织考察干部、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据和途径。优秀人才一定善于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并很快脱颖而出。

这些十佳辅导员几乎都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有主动作为,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了快速反应、妥善处理和逆转局面的能力,这些重要时势往往成为辅导员能否经受考验和历练,快速成长的临界点和转折点。H大学的D老师在汶川地震中不仅能迅速疏导灾区学生的情绪,还在学生的灾后重建中亲自带队前往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K大学的 Y老师在辅导员工作的第二年就面临了网吧失火、学生死伤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生命安全最重要,一分一秒都耽误不得!”配合学校做了大量工作。

6. 社会网络说

辅导员也是社会中的人。院系、学校都是小社会,是社会就有内部网络关系;不仅内部,还要争取更多的外部社会网络资源支持成长。优秀辅导员要遵循所在院系的内部关系网络规则,学会借力联合做事,同时还会主动争取更多的外部关系网络资源,如社会资源、校友资源等,支持自身工作和成长发展。L大学李老师自2007年任学院学生工作组组长以来,利用校友、合作企业等资源募集资金30余万元,先后使近100名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资助。

(二)成长规律的结构外延:“优秀”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以上对辅导员成长规律的本质内涵作了初步分析,诠释了有哪些规律在起作用。关键是,这些本质要素是如何在实践中被结构化的?或者从辅导员成长规律的外延表现看,这些之所以被贴上“优秀”标签的辅导员,从结果倒逼看,他的优秀到底是如何炼成的?优秀辅导员的成长规律在实践中又是如何表征的?

我们在访谈中重点关注了这个问题,总结出以下6个方面。

1. 及时找准自我精准的职业定位

要成为行业中的优秀分子,首先需要对职业有准确的认知判断和明确的发展定向,也就是职业定位。定位不准,劳而无功;定位精准,事半功倍。要成为优秀的辅导员,首先就是职业定位精准,对职业生涯有明确预期和规划设计。

在对十佳辅导员的访谈中,我们能听到反复提及的就是“定位”的问题:F学院的G 辅导员说:从一开始就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在这个领域具有说服力。L大学的F辅导员则认为,做辅导员是一种责任,就是以学识激励人、以品德感化人、以爱心呵护人。他为学生工作自创了一则座右铭:事为同学心常泰,心系学生品自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注脚。

2. 坚定辅导员角色的身份认同

有了对职业方向和目标的确定,能够达成目标的动力就很重要,而对其辅导员的身份认同则是最持久和稳定的动力源。身份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位置,其核心内容包括特定的权利、义务、责任、忠诚对象、认同和行事规则,还包括该权利、责任和忠诚存在的合法化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此做出界定。但时至今日 , 一些人仍然认为辅导员不是大学教师,认为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职业尚未完全被认同,依然是“双重身份”,是临时性、兼职性的“过渡角色”。这就消解了辅导员身份的认同感。所以,优秀的辅导员一定要有强烈的身份认同,并在各种学校言论和评价中能够坚定这种认同,实现职业游离的超越和突围。

正如S大学的K老师说,身份认同感是辅导员走向专业化的基础,除了做好日常事务工作之外,辅导员还要给学生上课。目前,由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的心理健康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形势政策课程已经覆盖到2006 级、2007级、20093个年级,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让辅导员有了成就感。

3. 练就优秀过硬的业务素养

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需要个体有过硬的综合素质,研究发现,有很多十佳辅导员通过辅导员岗位的历练后走上了更为重要的领导岗位上,而他们都一致认为,工作能力的基础都是在基层做辅导员时打下的。那么,哪些综合能力是十佳辅导员集中展现的呢?结合文本分析和个体访谈,我们把优秀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以德为先,立德树人,优秀辅导员自身具有很强的政治感召力、思想影响力和道德示范力,这既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功,也是优势,只有辅导员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真正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引导和教育,辅导员工作才具有真正的有效性。其次,专业化、职业化的成长道路就必然需要辅导员具有专业化的能力,这是优秀辅导员和一般辅导员在业务熟练度和精准度上的重要区别。在十佳辅导员身上,有着辅导员专业化最核心的三种素养:心理素养、科研素养和创新素养。最后,无论从个体发展还是工作处理的角度,十佳辅导员均是出色的工作多面手,表现出了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在辅导员队伍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校千针万线的工作都要穿辅导员这一根针。如何在忙乱中告别事务主义,从容应对千变万化、千头万绪的工作则是很多辅导员头疼的事情,十佳辅导员基本都身兼两职以上,不仅是他们强烈的身份认同给他们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他们还需要有游刃有余处理多头工作的能力,不仅要苦干,还懂得巧干。

4. 把控独树一帜的成长周期律

个体成长不仅要靠实力,还需要在关键时候抓住机遇,十佳辅导员之所以能快速成长,关键在他们不仅懂得蓄势待发,还知道发展节奏,能够顺势而为。只有掌握了个体快速发展的成长周期律,抓住发展的黄金阶段才能从辅导员队伍中脱颖而出。当然,这并不是投机取巧,因为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5. 会在关键时刻树立担当精神

优秀辅导员一定是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积极分子。担当就意味着付出更多,奉献更多,责任更大,当然机会也就更多。从事辅导员职业时间长了,总会碰上一两次学生的危机事件,身处首都高校也比其他地区辅导员面临更多的政治任务和舆情压力,辅导员也可以被称之为高校系统中的高危行业。在这一行业中能否承受压力、敢于担当也是区别辅导员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这40位十佳辅导员在职业经历中都曾经遇到过学生的危机事件和重大政治任务。在关键时刻他们都能够冲在最前面,敢于承担,敢于负责,让自己也更好地成长。

L大学的 L辅导员解决“老大难”事件有办法。针对系里的“老大难”,她多方了解情况,设计辅导方案,面对面笔谈或深夜QQ、短信鼓励安慰,用敏锐的洞察力关注着学生,一点一滴化解他们的问题,传递给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

6. 调处和谐的社会关系

优秀辅导员的成长不仅需要过硬的个人工作素质,也需要和谐的社会关系和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否则很难在几乎全天候的工作环境中全身心投入。辅导员也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只有处理好各种关系,获得同事、家庭、社会的支持理解,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工作;而优秀者还善于把人脉关系、资源关系整合成为优秀的砝码,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正好印证了前面分析的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的“社会网络说”。

P大学J老师热衷于整合多方资源为学生发展创造机会。在人民大会堂“超融低碳经济高峰论坛”上、在“地球公民传媒”论坛与敬一丹、白岩松等“名嘴”对话中,在每一个 J老师参与筹备的活动里,都有他的学生展示的环节。J老师还积极联络院友,为同学们创建就业见习岗位,聘请院友导师。他积极搭建学院与校友工作单位的长期联系,组织学生去专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交流学习,很多学生也因此获得了实习和工作的机会。

三、优秀辅导员的培育机制探索

通过访谈分析我们初步诠释了优秀辅导员的成长规律,这为培养更多的优秀辅导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下面从制度构建的角度,探索如何建立更好的培育机制,使更多辅导员能“不拘一格”成为优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这支主力军能不断发展壮大。

机制是制度的下位概念,培育机制是优秀人力资源开发的顶层设计、以人为本、制度安排、方法创新等的综合过程。这里对优秀辅导员的培育机制建议如下。

其一,完善科学选拔机制。教育部有关辅导员选聘工作的文件对辅导员的选聘定了一些标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等。但这些标准,在实际选聘过程中很难量化,如何挖掘真正有潜力、有理想、强动机的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必须完善科学的选拔机制,把好入口关,选对人、选准人、选好人。借鉴十佳辅导员的成长规律,应该在选聘时不仅仅以能力导向作为标准,还要以职业定位和身份认同来选择人才,建议开发辅导员职业能力测试、身份价值观测试的题目进行遴选,不要让辅导员成为一些毕业生进入高校“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

其二,创设合理使用机制。选好人是基础,选好人后一定要用好人、用对人。将有潜力的优秀人才选聘进入辅导员队伍后,如何合理使用,使人岗匹配,使辅导员能够在关键点崭露头角,历练发展,教书育人,否则就是浪费人才。从十佳辅导员的成长规律中我们发现,不同专业背景和资源优势的辅导员都能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工作,也能借重大活动和事件助推发展。学校应该创设制度性的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大胆使用辅导员,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其三,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在用人的同时,优秀辅导员的成长离不开组织主动有意识的教育培养,让辅导员通过不断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素质。十佳辅导员的一些共同特质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和培训获得的,尤其是科研能力和心理素养。而辅导员对工作问题的研究意识和敏感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后期培养。建议教育部、市委教工委、学校在原有辅导员教育培训工作基础上,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定期轮训、专题培养,加大科研支持,开展国际交流学习。

其四,建立激励保障机制。辅导员在面对工作难题、危机事件和职业倦怠时很容易出现职业的停滞,需要得到更多的激励保障。十佳辅导员的成长中都曾经有重要他人的鼓励帮助和组织关怀,支持其成为优秀。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和校本层面的辅导员激励保障制度,真正落实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

其五,创新出口推送机制。一方面支持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一方面要为其更好的出口提供制度安排和组织保障。成为优秀辅导员是职业辅导员的目标,但不是所有辅导员都以此为终身职业,需要有新的出口。其实十佳辅导员大多已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这也说明优秀辅导员制度是好的,出口也是通畅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出口转岗的组织推荐机制,支持辅导员更快更好地成长。


作者简介:杨熙,女,汉族,中共党员,19828月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团委副书记、讲师、教育学博士。曾担任2007级(472人),2011级(457人)辅导员,所带2007级荣誉实验班班曾获全国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012年《光明日报》以辅导员的一天全文跟踪报道。曾获北京市奥运先进个人、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优秀工作者、北京市优秀辅导员、北京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项目资助课题“优秀辅导员的成长规律与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JDSZ3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