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49】第四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用心享受过程的美丽
——记第四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
宋 燕
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午休时打开手机微信看到的是《第五届辅导员技能大赛的通知》,心中不免有些感概,2015年有近半年的时光都在围绕着这几个字度过着,也有幸成为天津师范大学张家玮老师笔下“非常10+1”中的一“只”。
几个月前,我也许和在看这篇文章的各位老师一样,聆听着之前比赛的老师分享着经验,浏览着饶先发老师的公众平台“饶先发”。听了看了之后,我觉得特别愁、真心愁,因为要经历天津市的比赛,64到30,前10名参加第一赛区的比赛,5个省市50人中前10名,进入到全国赛,70个人一起PK。每一次比赛都有初赛和复赛,还要经历笔试、班会等这5个小关。特别是前段时间的全市辅导员岗前培训上,请来了全国辅导员研究会的夏晓虹主任,我才知道决赛时我的博文评分经历几段破折。这个有点像闯关游戏一样,一关一卡,步步惊心。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的生活,就是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准备比赛,上下班的公交车上,午休时间、孩子晚上睡着之后,我基本这些碎片时间全被利用上了,一遍遍修改班会方案、一个个整理学生案例、反复的看辅导员、学生相关的文件,特别是习大大的讲话。我用努力去打破“一孕傻三年”的诅咒。有一次,看新闻,我闺女,不到两岁,指着电视喊“习大大”。我说,你应该叫“习爷爷”,没想到孩子也耳濡目染的受到影响。
从3月初校赛,3月中旬市赛,4月中旬赛区赛,5月全国赛,每次的初赛完了,你都会看到一群人,围着墙上贴的比赛结果,垫着脚尖找自己,我也在里面。一方面安慰自己说没入围就可以休息了,一方面还特别期待看到自己的名字。晋级了就意味着继续被“虐”,不过南开大学这个强大的后盾、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关心、战友的鼓励、学生的灵感,又让这个“虐心”的过程变得特别温“心”。
一个所有比赛都结束了的周末,我看到了学工口的微信群里,一个同事转发了学生在BBS的帖子,内容同宿舍少数民族同学在宿舍进行宗教仪式,几次沟通未果,宿舍关系紧张。我很快就反映出来了它涉及到了网络舆情、民族宗教、宿舍矛盾这几个主要问题,也一下子理清了解决思路和应对策略等。这些可能是有丰富经验的辅导员几年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但我因为比赛的训练能迅速抓住关键和找到方法。这样一件事情,让我开始总结,这些比赛到底带给了我什么:
1、提笔写作更加流畅
对中央文件、政策法规、领导讲话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写一些总结、专报、讲话时比之前更加流畅。什么“新常态”、“五大战略机遇”等等,下笔更加丛容,给学生解释起来也更加详实。这些都离不开那段时间的强化记忆。辅导员理论修养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2、谈心谈话更加自信
这些比赛让我学会了两个原则:
(1)用法律说事:像上面提到的案例,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校规都有明确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高校进行宗教活动。
(2)从学生角度出发:不再是说教,而是从他们成长出发。告诉学生你具备这方面成功的潜质,你要是再向某个方向努力一下,就会更好。
3、处理案例更加从容
我越来越明白辅导员的职责了,像陪伴自己孩子成长一样的陪伴式教育、学习、就业、创业上给予学生专业化的指导、在学生每个成长的每个环节提供细致的服务,帮助学生成为某个行业合格的从业者。
于是我养成了这样几个习惯:
手机里多了一个应用:学习中国,里面有习大大所有的讲话和解读。
微信里多了一些关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关注主流媒体的声音,当然更少不了饶先发老师的微信平台。
重视了一个平台:辅导员博客和微博,从4月份开始每周更新一篇或几篇博文和微博,引导学生汇聚网络正能量。
认识了一群朋友:赛区赛时,在吉林大学颁奖仪式上,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说的“比赛结果不重要,学历交流才重要。”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辅导员交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收获超多。
最后想借用,我在比赛时用到的一段话: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这个舞台了,从3月份的校赛、市赛,4月份的赛区赛,当备赛将我原本慢慢的日程挤得更加充实的时候,我也抱怨过,希望比赛赶紧结束。可真的走到今天,我却特别不舍。很荣幸我这个工作4年的人,能够作为十万名辅导员的代表,分享成长点滴和感悟。比赛让我明确了辅导员肩负的使命,更为从事这份职业感到骄傲和光荣。
能有机会和这么多优秀的辅导员一起工作,一起比赛,我想说“辅导员,棒棒哒!”
作者简介:宋燕,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现任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辅导员。曾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新疆阿勒泰地区支教一年。2012年7月留校,先后担任2012级本科生、 2010级和2011级直博生、2012级硕博、2013级硕博、2014级硕博、2015年硕博研究生的辅导员工作。获2015年度天津市十佳辅导员、第四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三等奖、第四届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第一赛区)一等奖、第二届天津市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