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素质提升89】2015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127,你造吗?
关于2015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2015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规定,经专家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127篇,其中一等奖23篇,二等奖43篇,三等奖61篇,获奖名单见附件。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2015年12月23日-30日
电话:0531-88366713(工作时间8:00-12:00,13:30-17:00)
邮箱:
联系人:田丹丹
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2015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附: 1、
序号 | 作者姓名/课题组名称 | 单位 | 论文题目 | 评定结果 |
1 | 景鹏 | 北京科技大学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科技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 一等奖 |
2 | 唐辉、蒲源 | 北京化工大学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构建朋辈型网络思政模式的探究 | 一等奖 |
3 | 于文华 | 河北师范大学 | 90后大学生恋爱抗挫折能力差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 一等奖 |
4 | 张言军、张远航 | 大连理工大学 | 学生工作视域下《大学生年度发展报告》的构思与实现 | 一等奖 |
5 | 杨光、初青松 | 东北大学 |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机制构建 | 一等奖 |
6 | 崔海英 | 华东师范大学 | 实然、必然、应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探析 | 一等奖 |
7 | 马成瑶 | 上海大学 | 高校学业警示制度的运行现状与改进方向 | 一等奖 |
8 | 赵癸萍 | 无锡职业技术 学院 |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本质研究 | 一等奖 |
9 | 卓亨逵 | 浙江大学 | 高校基层团组织量化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测分析 | 一等奖 |
10 | 张海峰 | 宁波大红鹰学院 | 互联网思维与学生思政工作的耦合分析 | 一等奖 |
11 | 张晓宇、赵伊濛 | 南昌大学 | 倒推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靶向教育机制研究 | 一等奖 |
12 | 叶芜为 | 赣南师范学院 | 高校辅导员职业等级认定:意义、困境与对策 | 一等奖 |
13 | 左殿升、刘贤峰 | 齐鲁工业大学 | 从认知到认同,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证研究——以山东省高校为例 | 一等奖 |
14 | 杨雪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流媒体上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形象研究——基于中国5种纸媒(2010-2015)报道的内容分析 | 一等奖 |
15 | 王莎 | 湖南大学 | 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三观”重塑——对湖南12所高校大学生“三观”状况的调查 | 一等奖 |
16 | 苏少丹、余俊渠 | 佛山科学技术 学院 | 大学生“微”谣言传播模式及其理性解构 | 一等奖 |
17 | 谢君君 | 海南医学院 | 基于个人价值视角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 一等奖 |
18 | 蒋研川、杨聪林、张佩璐 | 重庆大学 | 新媒体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途径研究 | 一等奖 |
19 | 金绍荣、张其光 | 西南大学 | 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度:意义、目标、路径 | 一等奖 |
20 | 权凌 | 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微平台的多维融合的高校学生活动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 一等奖 |
21 | 黄萍 | 西南财经大学 | 大学生心理需求结构、自我管理能力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 一等奖 |
22 | 王妍稳、张海成、张彦彦 |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 | 大学生分阶段教育指导体系研究 | 一等奖 |
23 | 李晔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理及其建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证成逻辑 | 一等奖 |
24 | 申子姣、舒曾、刘芳南 | 北京师范大学 | 内部动机导向的高校心理委员培养方式探析 | 二等奖 |
25 | 董凤姣、张志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校社联动 共学共建——拓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渠道 | 二等奖 |
26 | 卢少华 | 中国政法大学 | “微文化”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以F大学“微思政”模式的实践探索为例 | 二等奖 |
27 | 杨瑞伟、王雪慧 | 北京理工大学 | 增强本科生导师制实效性研究 | 二等奖 |
28 | 张珑膑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全媒体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优化思考 | 二等奖 |
29 | 韩静、朱丽丽 | 天津科技大学 | 基于现代大学治理的学生参与动机研究——以天津市二十二所高校学生调研为例 | 二等奖 |
30 | 康永祥 | 山西大学 |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突破 | 二等奖 |
31 | 陶陶 | 山西财经大学 |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初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 二等奖 |
32 | 王瑞、赵芳、张佳文、赵秀平、武俊丽 | 乌海职业技术 学院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 | 二等奖 |
33 | 崔常铭、董雅致、刘伟 | 吉林农业大学 |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路与途径 | 二等奖 |
34 | 李宏涛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标准体系构建 | 二等奖 |
35 | 包雷晶 | 华东理工大学 | 青年思潮的数字化争夺——基于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实证研究 | 二等奖 |
36 | 黄燕 | 华东师范大学 | 媒体融合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向 | 二等奖 |
37 | 陈伟、熊静 | 上海体育学院 | 圈层现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表现境遇及提升路径——以微信圈层为例的分析 | 二等奖 |
38 | 周治国 | 中国矿业大学 | “学生事务管理学科”:现实、定位与方向 | 二等奖 |
39 | 孟庆宁 | 杭州电子科技 大学 | 符号消费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应对 | 二等奖 |
40 | 王惠燕 | 浙江理工大学 | 团体辅导技术引入高校党校教学改革的应用研究——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课程观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 二等奖 |
41 | 潘杨福、李款 | 温州科技职业 学院 | 论高校辅导员“典型事迹”的“非典型现象” | 二等奖 |
42 | 李风啸 | 中国计量学院 |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自身建设研究——基于浙江省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的内容分析 | 二等奖 |
43 | 吴新林 | 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 | 问题与对策: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探析 | 二等奖 |
44 | 杨燕群 | 嘉兴学院 | 论红船精神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 | 二等奖 |
45 | 任少伟 | 安徽理工大学 | 高校“学霸宿舍”典型群体行为特征、动力系统及培育路径研究 | 二等奖 |
46 | 王夏露 | 皖南医学院 | 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见领袖”角色内涵及塑造策略 | 二等奖 |
47 | 陈永福、陈少平 | 福州大学 | 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 二等奖 |
48 | 李坤皇、郑艳、陈笃彬 | 泉州师范学院 | 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 二等奖 |
49 | 刘志红 | 江西师范大学 | 微文化生态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二等奖 |
50 | 赵振华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与舆情控制 | 二等奖 |
51 | 徐璐 | 曲阜师范大学 | 文化差异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 | 二等奖 |
52 | 刘素娟 | 郑州大学 | 质量文化视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 二等奖 |
53 | 王娇娇 | 河南大学 | 职业能力大赛视角下辅导员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探析 | 二等奖 |
54 | 范媛吉、黄亚玲 | 湖南大学 | 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与方法 | 二等奖 |
55 | 赵麑 | 华南师范大学 | 高校共青团微信传播策略研究 | 二等奖 |
56 | 曾凡富 |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学院 | 高校校园冷暴力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 二等奖 |
57 | 史明娜 | 四川文理学院 | 学生工作中践履“柔性管理”模式之探讨 | 二等奖 |
58 | 王倩倩、任洁、阮湘辉 | 贵州民族大学 | 论高校社团发展模式中的组织认同研究 | 二等奖 |
59 | 朱丹、刘正之、谭明川 | 云南大学 |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及探索 | 二等奖 |
60 | 晏冰 |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 二等奖 |
61 | 陈永华 | 西安交通大学 | 书院制下大学生社会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62 | 王艳、张君博 | 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 | 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因素与教育干预模式实证研究 | 二等奖 |
63 | 王庆军 |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 | 从公开发表论文结构性特征透视辅导员职业发展格局——以2000-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为例 | 二等奖 |
64 | 刘妍良 | 西北政法大学 | 创建“六维一体”模式,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 | 二等奖 |
65 | 玄令增、孙亚萍 | 青海大学 | 探索高校公寓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路径 | 二等奖 |
66 | 张振霞 | 宁夏大学 | 西部高校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 二等奖 |
67 | 姚静仪、索天艺 | 北京大学 | 高校女性学生干部的培养发展研究 | 三等奖 |
68 | 唐平 | 北京大学 | 大数据时代的校园危机管理 | 三等奖 |
69 | 丁莉婷 | 中国人民大学 | 顶层设计基础上的“五位一体”辅导员工作机制构建——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探析 | 三等奖 |
70 | 凌云 | 清华大学 | 新媒体时代创新群团工作的启示 | 三等奖 |
71 | 孙晓丹 | 北京科技大学 | 在本科生中开展主题班会的有效途径探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72 | 林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学习困难生学业帮扶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73 | 刘东东、仝泽民、庄玉琳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新时期研究生科学道德缺失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 三等奖 |
74 | 秦莉 | 北京邮电大学 | 加强高校辅导员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的对策——基于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微博关注情况的研究 | 三等奖 |
75 | 王春蕾、陈玉平、曲小杰、刘莹 | 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 | 当代大学生党员日常行为特点的人种志研究 | 三等奖 |
76 | 张宇飞 | 中国政法大学 | 《高校迎新工作研究——基于R学院的迎新调研数据》 | 三等奖 |
77 | 张超、安哲锋 | 北京工业大学 | 大学生学业素质发展与学习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 三等奖 |
78 | 陈永刚 | 南开大学 |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与应对研究——以山西抗战历史为例 | 三等奖 |
79 | 陈慧军 |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 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构建考究 | 三等奖 |
80 | 单旖旎、刘佳 |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 结合实际,浅谈大学生逃课现象及解决方法 | 三等奖 |
81 | 郝端勇 | 河北艺术职业 学院 | 从GPS导航看辅导员的工作方法 | 三等奖 |
82 | 宋尚玮 | 山西大学 | 高校教师兼任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方法研究 | 三等奖 |
83 | 周丽霞、李汝德、丁云鹏 | 山西医科大学 | 研究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实证分析 | 三等奖 |
84 | 张福朋 | 吕梁学院 |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三等奖 |
85 | 吕昫光 | 东北大学 | 以考研导航和科技创新为双驱动的理工科高校学风建设探索与实践 | 三等奖 |
86 | 王双 | 辽宁大学 | 辅导员的话语体系构建 | 三等奖 |
87 | 李慧静、吴庆禹 | 东北林业大学 | 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探讨——基于哈尔滨市7所高校的抽样调查分析 | 三等奖 |
88 | 朱广跃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自我认知与用人单位评价的差异分析 | 三等奖 |
89 | 衣玉梅 | 黑龙江大学 | 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及其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具体方法探讨 | 三等奖 |
90 | 马卓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师师联合,校家联动,新常态下积极探索合力育人新机制 | 三等奖 |
91 | 潘孝楠、张彦青 | 复旦大学 |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 三等奖 |
92 | 梁枫、赵建敏 | 上海交通大学 |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因素分析 | 三等奖 |
93 | 吴松强、闵辉 | 华东政法大学 | 大学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高校学生工作新思考 | 三等奖 |
94 | 朱丽莉 | 上海工商管理 学院 | 马克思主义财富观与大学生财富认知培育 | 三等奖 |
95 | 曲云进 | 江苏大学 | 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委员会“三推直选”的探索与思考 | 三等奖 |
96 | 黄飞剑 | 江苏信息职业 技术学院 | 信息有效公开:高校网络舆论转“危”为“机”的关键 | 三等奖 |
97 | 张红、巫程成 | 宁波大学 |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困扰的关系: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 | 三等奖 |
98 | 蒋建伟 | 安徽师范大学 | 基于“生命、生活、生涯”教育理念的大学生始业教育课程模块设计 | 三等奖 |
99 | 吴多智 | 巢湖学院 | 当代大学生自杀风险应对策略探析 | 三等奖 |
100 | 谢小芬 | 福建医科大学 | 解析高校优秀辅导员核心特质——基于“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实证分析 | 三等奖 |
101 | 胡璐 | 华侨大学 | 国际化办学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觉培育途径研究 | 三等奖 |
102 | 管晓凤 | 华东交通大学 |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辅导员与导师联动模式的构建 | 三等奖 |
103 | 任伟 | 山东大学 |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在矛盾及调适 | 三等奖 |
104 | 薛清元 | 中国海洋大学 | 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和研 | 三等奖 |
105 | 赵小明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基于灰色理论的高校学生工作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 三等奖 |
106 | 杨庆实 | 聊城大学 | 浅谈我国普通高校精准资助体系的初步构建 | 三等奖 |
107 | 陈冉 | 新乡医学院 | 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 三等奖 |
108 | 李玲芝、杨镇 | 中南大学 | 载体论视角下的志愿服务——兼论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引领 | 三等奖 |
109 | 杨凯、付蓉芬 | 湖南大学 | 大学生廉洁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三等奖 |
110 | 蒋福玲 | 长沙师范学院 | 论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自我实现的新路径——以徐特立的“经师”“人师”教育思想为指导 | 三等奖 |
111 | 曹志超、刘萍、徐倩 | 湖南艺术职业 学院 | 艺术院校贫困生个性化资助体系实践与研究 | 三等奖 |
112 | 田良苏、吴三美 | 华南师范大学 | 基于资助视角和信度效度理论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探析 | 三等奖 |
113 | 甘武琳、覃希、夏士岚 | 广西大学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校大学生“网瘾”模式识别研究 | 三等奖 |
114 | 吴迅 |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 “微时代”视角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 三等奖 |
115 | 田宝帅、郭世平、李柏志 | 广西艺术学院 | 试论高校辅导员如何践行习近平“四好”教师要求 | 三等奖 |
116 | 林冬冬 | 海南大学 | “专业化、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证研究 | 三等奖 |
117 | 滕文庆 | 三亚学院 | 中国家庭结构演变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启示 | 三等奖 |
118 | 学习幸福感课题组 | 重庆师范大学 | 大学生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与 学习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 三等奖 |
119 | 黄静、詹晴 | 四川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藏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实证研究与对策设计 | 三等奖 |
120 | 韩飞、王文雯 | 贵州大学 | 95后本科生自我管理能力评估研究—以贵州高校为例 | 三等奖 |
121 | 孔庆萍、王朝霞 | 西藏大学 | 关于西藏高校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 | 三等奖 |
122 | 杨红昌 | 西藏民族大学 | 新形势下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几点思考 | 三等奖 |
123 | 张楠 | 西安交通大学 | 关于社会转型时期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若干思考 | 三等奖 |
124 | 李阳 | 长安大学 | 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 三等奖 |
125 | 张元 | 延安大学 | 大学班级精细化管理方式探索——以X班为例 | 三等奖 |
126 | 史阿品 | 陕西国际商贸 学院 |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调控的演化博弈分析 | 三等奖 |
127 | 夏睿 | 兰州大学 | 生态位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探析 |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