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夕,真的不是情人节啊!

2017-08-28 文汇报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

下面我宣布——


开个玩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七夕

这个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


虽然现在一提到七夕,大家就想到

鹊桥会、定情、看着星星互诉衷肠

……

但实际上

七夕节,真的不是情人节啊!



 

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在古代,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关系密切

但它又有“女儿节”的称谓

简单来说,七夕就是一个

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因为织作是古代女子的常备技能之一

没结婚的姑娘乞求有一双巧手

结婚的女子希望求子

有孩子的妇女希望孩子聪明

……

总之这一天

姑娘们穿针斗巧、拜织女、吃巧果、逛街……


男子顶多在旁边凑个热闹

过节什么的,不存在的~



 

姑娘们七夕玩什么?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说

女子乞巧的活动源于汉初刘邦的后宫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俱以习之”


大概意思就是

在一个楼里兴致勃勃地穿针…


开襟楼又叫穿针楼、彩楼

它是什么样,现在已经看不到

大家可以在下图中凑合一览其风姿

这是圆明园的海岳开襟,相当豪华

想想在这样四周环水的三层小楼里望星星穿针

可以说非常浪漫了~


图:海岳开襟


南朝七夕乞巧的流程中还有一条:

蜘蛛结网会带来好兆头

当天,女子们用彩色的线穿过七孔针

还把瓜果挂在庭院里

如果有蜘蛛在瓜上结网

就是巧手get√


蛛网乞巧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过盛大的穿针乞巧仪式:

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游宴

七月七日晚上

宫女们把瓜果、鲜花、美酒美食摆在外边

向牵牛、织女星祈祷

还捉来蜘蛛封在小盒中,第二天看蛛网稀密

蛛网结得密,预示“巧多”,结得稀就是“巧少”

民间也纷纷效仿

唐朝崔颢有诗称:

“长安城中月入练

家家此夜持针线”



宋代以后商业繁荣

七夕节的气氛也非常浓厚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醉翁谈录》写道:

“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 车马填咽,

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

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感觉大概就像

现在的剁手节一样吧……



明清两代流行投针问巧

姑娘们把装满水的碗放在烈日下

利用水的表面张力

让投下去的针浮在水面上

看碗底的影子

如果针的影子像花云鸟兽,寓意最好

像剪刀牙尺的就差一些

针影粗细不均、像个棒槌的

感觉分分钟就要放声大哭……


投针验巧


晋周处《风土记》中除了描述

女子供奉瓜果于庭、祈福祈寿之外

还为七夕首次添加了求子的内涵



从唐代到明清,流行一种

叫“摩喝乐”的童子塑像

妇女们乞求多子多福

另外还有

希望牛郎织女

让自家熊孩子变聪明~


摩喝乐


……

……

……


 所以七夕和爱情没有关系吗?


还是有一点儿关系的

毕竟涉及到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但这故事从古到今

也不是啥大团圆结局就是了……


战国晚期竹简《日书》里写

牛郎织女的婚姻非常悲剧

“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

不出三岁,弃若亡。”

大概意思是:

若人们在这种时候结婚

丈夫三年内会离弃妻子



直到西汉中期以后

七夕的分离禁忌才逐渐消退

演进到男女的约会……

但东汉《古诗十九首》里

牛郎织女还是相爱而不能团聚: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抛开这对苦命情侣不谈

七夕其实应该是

女孩子们尽情玩乐的节日


元朝最早将七夕成为“女儿节”

这一天,未出嫁的少女会成群结队的游玩

互相比一比自己亲手做出来的手工艺品


 宋元时期七夕节的隆重程度

丝毫不亚于春节

当时还专门设有“乞巧市”,专卖乞巧物品


清代江南女子还有七夕染指甲的习俗

传说将凤仙花汁染红的无名指和小指甲

一直保护至明春元旦

老年人看了就会避免眼睛昏花~

……

……

……

简直比男女互送礼物好玩多了




说到底

古代有“男耕女织”的传统

所以姑娘们乞求心灵手巧

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现在大部分人无需耕织

对于祈福的愿望也就没有那么强烈



七夕节从穿针开始

一路演变过来,随着各朝各代的发展

也增加了很多风俗和活动

在鹊桥相会的浪漫与商家推波助澜下

现在它成为一个互诉衷肠的节日

亦不足为奇



但在大家尽享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的甜蜜时

也要知道,在多年以前的今天

我们的传统是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今天没收礼物/送礼物的恋人们不要急

正月十五上元节

三月三上巳节

都是中国传统中

宜约会、宜谈情的情人节

到时候补两份,也是可以的……



元宵节

古称上元节


在古代的大部分时期

出于治安等方面的考虑

城市在夜晚时经常要宵禁


而元宵节则暂停宵禁

夜晚自由活动


元宵节的灯会和走桥活动更让古代女性摆脱限制

离开家门外出活动

而人们也利用这难得的机会

出门艳遇





欧阳修的那首著名的《生查子》中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就是这种艳遇约会风俗的生动写照




三月三的上巳节历史悠久

也是艳遇佳节


跟上元节一样

这也是一个女性可以出门活动的时间

同样也是艳遇的高发期




不过呢

节日风俗习惯总是在变化的

我们也没有必要抓着传统不放手


上元节、上巳节

一开始也都不是“情人节”

都是慢慢变化而来的


古时候的青年男女

需要在上元节、上巳节

通过踏青出游增加艳遇机会


而我们现在的七夕“情人节”

则是通过商家“买买买”的刺激

来增进青年男女的感情

其实都差不多


因为反正都是……

哈哈哈开个小玩笑~


你怎么看待

七夕变“情人节”这个问题呢?



来源|辽沈晚报、历史研习社、南方都市报


为你推荐

最新!印军撤退,中国外交部回应全文

无语!10岁孩子考试拿第一,奥数英语样样好!可他却说:“爸妈不配拥有我这么好的儿子!”

海底捞回应:立即整改!老鼠爬进食品柜,火锅漏勺掏下水道……网友看吐了

浙大神考题让网友吵翻了:男人曾说爱你一生又离婚,是谎言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