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境产业潜规则盛行 应建行业新伦理

文章导读


日前,环保部通报3月份环境保护专项检查进展情况,在发现的28项突出环境违法问题和环境管理问题中,竟然有12项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存在的严重问题。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杨瑞雪

“部分公共环保基础设施居然沦为污染源!”日前,环保部通报3月份环境保护专项检查进展情况,在发现的28项突出环境违法问题和环境管理问题中,竟然有12项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存在的严重问题。消息惹来片片唏嘘,本为环保生,何以更添污?


环境产业潜规则严重?

“有蛋糕大家都想分,有责任大家都想推。”


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环保投入也是节节递增。近几年,大气、水、垃圾、土壤等防治计划频频出台,千亿万亿的市场“蛋糕”被接连“烘培”出来。

“有蛋糕大家都想分,有责任大家都想推。”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近日在谈到环境产业生态时这样形容道。他直言,环境产业充斥着潜规则,总体感觉就是一个字——“乱”。

朱旭峰认为,乱象源于产业没有形成规范的、公正的、法规健全的市场体系。企业是如何抢到项目的?“有资本的比有技术的灵活,有关系的比有资本的灵活,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是依靠政府资源生存的。”

在此种生态下,项目低价竞争现象严重,进而产出部分劣质工程,加之行业标准不严,后期监管不力,环保项目沦为污染源不无可能。

环保事业的根本目的为何?

“上愧给我们留下青山绿水的祖先,下愧要尝我们毒果的一代”


近日,即将退休的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虹海在“2014(第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上总结其职业生涯时称,回顾自己这45年的工作经历,在环保方面我感觉是很愧疚的,上愧给我们留下青山绿水的祖先,下愧要尝我们毒果的一代,所以我的负罪感非常重

此番恳切之言发人深省。产业人士从事环保的初衷是什么?国家重视环保行业的目的是什么?不应是治理和改善我们的环境吗?

但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有目共睹,实际效果越来越差。中持(北京)水务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翼飞日前大胆断言:“未来三十年中国环境的实际感受会越来越差,环境巨灾即将到来。”

环境考核从效果性取代指标性?

“在新时代下,环境产业到了建立属于自己的的价值观、商业伦理、竞争规则的时候了。


在环境的实际感受愈来愈糟糕的同时,以往反映治理成绩的重点数据、指标已经毫无说服力。2014年的两会,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便少了很多数据,多了很多民间喜闻乐见的词语表达。

中国水网总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对此表示,政府对环境治理考核从效果性取代指标性。环境治理,不是说减排多少指标就达标的事情,而是以民众的感知为标准。政府、环保企业、民众三者之间,形成了移动互联时代下全新的互动及制约关系。

“在新时代下,环境产业到了建立属于自己的的价值观、商业伦理、商业规则的时候了。”傅涛认为,道德在某种情况下是有价值的,会附加于企业价值、行业价值上。博天环境总裁赵立军也称,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对道德、品质的追求,是无法走远的。

近年来,环境产业存在“谁把环保做到位谁先死”的论调,在追逐资本与抢夺项目的过程之中,改善环境、造福社会的初衷是否还在?

一位普通的环保从业者近日发出这样的呼吁:“希望所有从事环保相关行业的同行能真正本着想治理环境,共同治理环境的精神和态度,为我们自身也好,为子孙后代也罢,留下一片美好的环境而共同努力。”这样朴素的期望或许可以带来一些思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