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凯军:水环境问题的挑战与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发言实录)

第一现场
1关注产业趋势 报道最新观点












▲ 来源:E20环境平台



文章导读


2013年“大气十条”颁布,前不久“水十条”正式发布,“土十条”呼之欲出,新《环保法》的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王凯军在“2015(第九届)环境技术论坛”上表示,这些政策,就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盒子”,为环保产业带来了无限的机会。“最近各界都在讨论环保产业能否成为支柱产业,我个人的结论是认为初见端倪。”以下为王凯军发言实录整理。




环保产业的内涵与外延发展


环保产业发展迅速。大家都非常关心产业的事情,对于环保产业,我非常快速地回顾一下。大家可以看到,从3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最近三到五年产业突然发力。我们从“十一五”末到将环保产业定义为战略新兴产业,到现在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这是一个非常快的过程。所以最近很多热点都在讨论我们能不能成为支柱产业,我们看到在过去10年里面基本上产值是10倍的增长,从业人数、企业数都呈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


刚才嘉宾提到了“气十条”、“水十条”和即将发布的“土十条”。我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潘多拉盒子一样,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会。环保部认为光这三个十条就会在下一个五年计划里面带来17万亿的投资。所以平均起来看,在2015年的计划里面每年有4万亿以上的投资,现在的支柱产业,纺织总额在3.3个亿左右,从量上来看,我们有希望达到这个数量。我个人的结论是认为初见端倪。(如下图)


在部分城市和区域成为引导和主导的产业。前几年的报纸曾发表文章《不让污染的大气进入新世纪》。北京市从1999年开始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所有的工业,包括首钢都搬迁了,带动了城市结构的改变,从98%的燃煤到现在的16%,而且新的三年行动计划可能要到压减到7%。整个能源结构的调整,带动了汽车行业的进步,带动了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设。 在“气十条”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一定会成为约束产业调整的重要因素。所以回顾刚才的定义来看,环境在这些区域的主导地位是非常大的。


环保需求催生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环保的需求正在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从大气十条来讲我举一个例子,《世界经济能源展望》里面提出,2030年中国天然气要达到4千亿,但是估计我们只能在国内和国外市场满足2千亿,我们要自己解决另外2千亿。万钢也提出来,有1500亿希望通过煤制气实现。剩下的500亿市场有多大?我给大家分析一下,煤气现有的价格是3块钱,一年的产值到了1500亿,我们现在300亿的城市污水,收费6毛钱到1块钱,不到300亿。所以大家看,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市场。也就是说,我们新的要求给了行业很多的机会。而这个市场需要跨部门、跨行业来推动。


从点源控制走向综合调控、区域联防联控(体量增加)。在水的方面也是,从简单过去的点源水,下一步要到系统治理。总书记也提出来“山水林天湖”的概念,我们从点源的治理下一步要到区域联防,带动了我们这个产业体量的增加。贵阳开始在搞综合调控,而且最近碧水源在温州投500个亿治水,进行一个系统治理。扩大到全国,整体体量的增加会超出现在“水十条”的预计。(如下图)


水处理技术领域难点和热点问题


难点一:工业废水能否实现真正的零排放?


我们最近遇到了很多新闻事件,偷排事件,内蒙古腾格里的事件都涉及到了零排放的问题,而现在确实工业废水上的一些行业,比如制药、染料、煤化工到了攻坚克难的阶段,要以硬手段对待硬挑战,我们下一步在工业废水上肯定要做到零排放。在这些行业里面能不能真正的实现零排放这是难点之一。


难点二:工业园区废水达标排放的技术难题。


在这里我们也把一些曝光的新闻提出来了,面临很多问题,水质复杂,排放不达标等等,所以工业园区也是我们下一步面临的非常重大的问题。(如下图)



难点三:排放标准到质量标准巨大鸿沟跨越之难?


刚才赵司长解释效果时代是环境质量要求的时代,城市污水现在都到了80%以上,90%以上的处理率了,但是我们的河道还是黑臭的,这里面主要是在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上存在鸿沟。怎么来解决,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技术难点。


难点四: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水治理之难。


我只是举其中的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部推广大中型沼气,每年中央的资金是40个亿,但是基本上应该说是不太成功的。城市的小广告是城市的牛皮癣,我个人认为,畜禽养殖的问题是面源污染治理的牛皮癣问题,也非常难治理。(如下图)



难点五:切肤之痛的村镇污水处理之难。


农村环境的治理涉及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在环境上来讲是关键,同时能够体现我们的环境公益问题。由于技术落后管理不足、经济政策不够健全、国家投资体制不顺等问题导致农村环境治理设施建不起、运行不起、维护不了。(如下图)



技术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


1. 零排放问题


在造纸的问题上,水专项“十一五”、“十二五”,在渭河、山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钢铁废水业界的人认为零排放不是大问题,而三桶油,像中石油、中石化自己都在搞内部回用率的提高,前几年就已经达到了60%。真正难的是刚才我谈到的精细化工、煤化工、制药母液等一系列问题。怎么实现零排放?我给大家报告一下,实际在水专项的产业化项目里面我们协助设计了一组零排放的问题。


大家可以看到,在二级处理之后,或者直接废水进来以后通过初步的浓缩、深度浓缩和干化焚烧这样的技术路线来实现零排放。具体来讲都是要采用一些新的高科技的技术,比如反渗透,现在我们采用新的电驱离子膜,比如超临界氧化,日本搞了20年左右也没有搞到这么大,比如MVC等等。从现在来看,有一两个正在实施和成功的案例。北方药业当初也被曝光过,但是在内蒙,他们采用了废水浓缩液以后,采用MVR加上雾干化和焚烧的技术,应该说是非常有前景的一个技术。江苏的王子纸业前几年也沸沸扬扬要求关闭,而现在通过治理之后,采用电驱离子膜的技术,原来是45吨/时的规模,国产的设备相当庞大,我们新的技术用非常小的设备,当然主要的元件是采用国外进口,但是只是以前1/10的占比,达到了非常好的浓缩效果,之后采用蒸发和结晶。(如下图)



2. 园区的深度处理问题


实际上园区下一步不光是面临量大和难度的问题,同时还有排放标准可能调整的问题。因为在同样的环境质量下,现在一级A和综合排放标准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一块问题有可能变化。有的地区就实行一级A,有的实行综合排放标准。“水十条”里也明确提出来,园区提出要求,逾期未完成治理的,要求撤销园区的资格,提出了很多现实的问题。而园区的达标实际上是难降解污水的处理问题,臭氧为主体的技术也是非常现实的选择。


所以在臭氧里面这几年发展也非常迅速,同样水专项支持两个产业化项目,都达到了世界级水平,为我们实施氧化提供了基础。而我们现在的工艺上跟不上要求,因为我们的高级氧化,还是拿一个池子曝气15分钟、30分钟,而在工业废水上一般都要半个小时 以上到一个小时。大家知道,臭氧的生命周期是很短的,一定要利用它的生命周期,半个小时以上臭氧早已经失效了。我们根据一些要求看了一些趋势,提出来把臭氧氧化、设备化。


有几个趋势,国外是臭氧跟双氧水一起,我们做了一个臭氧跟紫外的一体化设备,现在单体的设备只要3到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处理效果,而设备化以后大家可以看到,这种设备一个单体可以达到2万吨的规模。


3. 城市污水的问题


今年是活性污泥的100年,现在能解决水处理的问题,基本上已经完善了。我想给大家同样提一个百年的问题,在19世纪初,物理界当时也是认为物理的框架已经建成了,但是当时有两个乌云,一个是黑体辐射,一个是莫雷实验,产生了非常大的革命性的问题,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物理。


实际上各个国家现在在活性污泥100年的时候都在考虑下一步的处理技术。比如美国认为现有的技术体系,现有的创新发展在行业评估里面评为D级,是最差的一级,没法促进技术创新。欧洲在污水处理里面提出了三个周期的概念,说污水处理今后应该成为水资源的中心、能源的中心和营养物的中心。我们六个专家一起也提出了在这个变革的前夜建设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的问题,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如下图)



本世纪初有两个重大的水处理的发现,产业界不太关注,但是学术界非常关注。包括厌氧氧化和耗氧颗粒污泥,这两个重大发现为污水处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举两个例子,荷兰鹿特丹建了一个很大的污水处理厂,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标准是非常高的,以前COD、BOD是20,氮是10,磷是1.0,很高的要求。但是出来以后,欧洲下一步的标准就成问题了,所以说刚刚诞生之日就已经过时了。耗氧颗粒污泥如果采用的话,这个污水处理厂只要用,其他的地方都可以用。所以荷兰现在提出来一个计划,把污水处理厂大部分都归为景观地,只有少数的地方才用耗氧颗粒污泥,这是一种可能性。另外一种可能性是厌氧氧化,使得我们从一个耗能的污水处理变成一个产能的污水处理提供了可能性,我就不细说了。


但是耗氧颗粒污泥和厌氧氧化是不是最终的方式?以汽车行业为例子。特斯拉出来以后混合动力汽车就没有市场了,最终我们还是追求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是一个过渡阶段。我个人认为,在厌氧氧化和耗氧颗粒污泥方面,下一步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全回收、全利用,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如下图)



在现在这个技术发展的情况下也是可能的,我们也在这里做了这些工作,比如我们用膜直接处理污水,可以回收90%的碳源。我这里提出来,如果我们用雾化的方法,回收碳源之后再回收氨氮的话,一样可以避免走破坏的道路。我们不能想像一方面把大量的氨氮破坏了,另外一方面我们从大气里面再用固氮产生化肥,这是我们的技术路线。


4. 畜禽养殖的问题


我们也谈到在互联网+的时代是模式为王的时代。刚才谈到了各个方面的失败,但是我想给大家看到一点希望:这是一个小的公司在南水北调的区域里面做了一点事情,但是我看是非常有希望的。(如下图)



它利用了三个模式,采用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了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同时利用了国家的小额贷款机制,惠农的政策。我们看看有什么效果,有四个体系,生产生物饲料、生产有机肥,种有机茶和有机蔬菜,形成了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我们看本部以小搏大,本部只有一个种猪厂,但是总的四个体系的销售收入生产子猪的销售收入,生产饲料的销售收入,生产有机农业的销售收入以及成猪的销售收入总的达到了1.1个亿,这是它的商业模式。既解决了污染的问题,同时又取得了行业非常好的发展。


这么一个规模,我们跟城市污水相比,大家可以看如果1.1个亿的收入需要30万吨到50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而且BOT要投入5个亿到10个亿的投资,建设周期超过2到3年;技术人员,大学以上的人要10名以上,工人水平100人以上。


5. 跨界经营,形成引领的行业


我的主题发言本来是想谈我们到底在红海拼搏还是在开拓蓝海,这个也是很清楚的。在“水十条”、“气十条”和“土十条”以后,我们有很多未知的蓝海需要大家来开拓。所以我也提到这是模式为王的时代,只要我们想清楚了商业模式,跨界经营,我们的思维达到了,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


这是我们国家的特色,最近我们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地下污水处理厂非常多,上个月我到荷兰去,他们全国只有一个地下污水处理厂,日本最多有两三个,而我们现在已经建的和正在建的有20多个。(如下图)





在这里我们有些思考,这也是我带领的团队提出来的思考。虽然是城市基础设施,但是污水处理厂从生态上来讲,从各个方面来讲是一个负资产,我们怎么把负资产变成一个正资产?变成环境友好、社区友好、生态友好的城市正资产?我们可以借助城市地下污水处理厂来推进这个概念。同时我们要跨界经营,吸取其他行业的经验。万达集团近几年发展得非常迅猛,它的思考就是追求模式创新,提出了城市综合体。包含商业、酒店、写字楼、住宅,集中百货、超市、家电、美食、影院多项功能,在各个城市发展都非常迅速,我们在一些地级市都能够看到万达广场,这是模式的创新。


我们在他们模式的情况下,结合地下污水处理厂,同样可以建设城市生态综合体。城市污水处理厂以水为载体,建设城市综合体,考虑公园、湿地、景观、设施农业等等相结合,形成这样一个综合的行业。但是这样需要我们跨界经营,形成行业的引领。同时我们最开始提到如果做支柱产业,一定要增加体量。


我们以前做污水处理的时候最早一批企业家都是从中水开始的,在建设的时候,追着中水和大厦建设,后来发现给水泵也能做,游泳池也能做,但是我们是配套产业。我们从配套产业变成引领产业,现在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机会。我们做了一个模式,在污水处理厂可以结合生态、湿地、会展、民俗来搞一些相关的产业,这需要我们跨界经营的思路,需要我们整合其他行业的资源。



三个结论


第一,从环保产业来讲初见端倪,在局部经济发达和环境敏感地区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第二,水处理在技术、政策、体制、模式上进入到攻坚克难的阶段,挑战和机会并存,是需要我们业界深入思考的时期;


第三,环保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形成,需要技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界保持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和产业能力的提升。


刚才这些思路有些业界的人是不接受的,说我们就是水处理的,房地产跟我们没有关系,如果没有一个开放思维的话,我们肯定会跟着其他行业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