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 |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是利是坑?合格率6.7%咋回事?
固废行业关于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技术争议始终不断。一方面,鼓励政策频出;另一方面,一直有专家质疑水泥窑协同处置实际能力、工艺对进料要求、污染物排放等问题,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被抗议事件也屡见不鲜。
来源:中国固废网
固废行业关于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技术争议始终不断。
和垃圾焚烧发电的原理相似,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也是利用高温处理垃圾。但和垃圾焚烧不同的是,水泥窑协同处置方式直接利用水泥生产线窑炉的高温,且温度远高于垃圾焚烧厂。高温为该技术带来了巨大优势。《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推进政策不断出台,工信部发布的《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18-2019年本)》中,还明确将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焚烧飞灰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原生态城乡生活垃圾技术作为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
而另一方面,水泥窑协同处置实际能力、工艺对进料要求、污染物排放等问题饱受争议,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被抗议事件也屡见不鲜。
近日,云南省质监局官网的一则监测通报将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再次推到浪尖:2018年云南省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水泥及水泥熟料中重金属含量风险预警监测情况显示,云南省质监局抽查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生产企业进行抽检,抽到的样品为通用水泥熟料、通用水泥,检验项目为水泥熟料中重金属含量、水泥熟料中可浸出重金属含量和水泥中可浸出重金属含量;水泥熟料检验结果判定方式为是否符合GB/T 30760-2014《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中规定的重金属含量的技术要求。 此次风险预警监测抽查选取了6个州、市共15家企业,熟料符合率为6.7%(其中熟料重金属含量符合率20.0%,熟料可浸出重金属含量符合率53.3%);水泥可浸出重金属含量整体符合率为20.0%。
对于公布的低符合率情况,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问道:“云南省如此,其它省市如何呢?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优势再大也并非万能,不可滥用,否则遗害无穷。”
对于水泥窑协同处置乃至资源化的方向,刘建国认为,资源化是固体废物无害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但资源化应服从和服务于无害化。只有满足无害化要求的资源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化,否则不过是污染转移、污染延伸或污染扩散,不但对改善环境质量没有积极作用,反而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危害。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徐海云提出,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根本问题是“初心”是否正。他表示:“国内发展水泥窑协同焚烧废物,有为过剩产能找出路说,有避免二噁英产生说等,初心不正,难获正果。”
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看来,水泥窑处置之所以非常火,是因为它能够在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的同时,减少生产成本。水泥窑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原料,如粘土、石灰石等都可以用废物替代。若用经济价值考核,这些原料本身价值不高,技术并不能节约太多成本;若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协同处置可以减少石灰石开采和黏土的使用,值得提倡。他表示:“水泥窑技术目前困境在于,有标准和规范,但是企业不执行,甚至不知道如何执行。其实一些其它技术也有类似问题,这也一定程度反映了固废行业的技术和监管不成熟的现状。”
相关阅读
编辑 | 李艳茹、徐冰冰
统筹 | 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