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新民资新国资齐涌入:环境产业有进入门槛吗?
环境产业到底有没有门槛?在位企业除了“来得早”,是否拥有持久不衰的护城河?外来企业除了“狠有钱”,是否还需更多更为丰富的能力?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本文正经开扒环境产业的进入门槛,欢迎补充或拍砖。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李艳茹
在此前行业竞合主题的几篇文章中(相关阅读→ 【观察】环境产业这一轮的“国进民退”),我们探讨了环境产业多家民营企业引入国资伙伴、多家地方政府建立专营平台的现象。(相关阅读→ 拟转让5%股份给北京国有资本,东方园林实控人或变更;国祯环保获定增,中节能、三峡资本、长江生态力挺)
从另一角度,还能关注到另一股力量的积聚与蔓延,包括雅居乐、盈峰集团、新希望、温氏集团、福建阳光集团等老牌民营巨头,带了千亿级别的资产试水环保。综合来看,环境产业似乎进入了“新资本时代”。一拨资本及企业如潮水般退后,新的一波走上舞台。(相关阅读→“卖饲料”的刘永好,买下了兴源环境23.6%股权 )
有人认为,环境产业门槛较低,且当前走到了超速增长后“大鱼缺水”的关口,因而资金实力成为新进入企业的“一招鲜”。也有人认为,环境产业门槛非常之高,需要关注多种适应条件,考虑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技术,达到最具效益的目标。其间所涉及的思路突破,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门槛都不低。(相关阅读→【企业家之窗】郑朝晖:环境产业的过往30年,皆为蓄势)
环境产业到底有没有门槛?在位企业除了“来得早”,是否拥有持久不衰的护城河?外来企业除了“狠有钱”,是否还需更多更为丰富的能力?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本文正经开扒环境产业的进入门槛,欢迎补充或拍砖。
产业进入障碍(对应而言往往也是企业构筑护城河的策略)通常被分为结构性进入障碍、策略性进入障碍、政策性进入障碍三类。结构性进入障碍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技术、人员、渠道、学习效应等)、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政府管制等;策略性进入障碍包括影响未来成本结构、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构、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等;政策性进入障碍主要指政府管制带来的进入壁垒呢。本文仅选与环境产业关系较为紧密的几部分来谈。
一、所谓的低门槛
1、治理技术
整体来看,环境产业技术壁垒不算太高,这也是行业有着5万家企业存在的原因。不少污染治理技术在化工、机械等相关行业早已有过成熟应用;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经过多年发展,也为我国提供了不少可借鉴技术。在多数领域,相比于新技术研发,技术的适应性研究或许更实用。
同时,国内也有着最复杂的环境问题。复杂体现在污染物品类方面,也体现在社会环境、经济结构、政企民交涉之中。在解决了一波城市污水和城市垃圾后,工业园区、农村污染、有机废弃物等更精细的事项浮出水面。在这些领域,技术绝不是低门槛。从以地区环境效果改善为目标的当前压力下,环境治理还出现跨地域和跨领域的协调问题,单点技术难点未突破之余,无废城市、黑臭水体等治理方向所需的系统整合、专业协调和产业协同等方面的破题,更加凸显顶层规划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
中信建投资本管理公司副总裁罗元锋曾在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指出:“环境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整体技术含量不高。当前环境企业有的规模很大但是技术含量不高,毛利较低;有的细分领域的技术公司,毛利高但是规模及市场地位不高。”
与此对照的是,从专利角度来看,当前环境产业技术专利虽然数量增加,但总量仍然偏少;从法律状态来看,有机固废领域的专利申请54.2%处于失效状态。清华海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张奕轩认为,环保技术专利保护意识不高,企业应学会善用专利权,让好的技术为我国的环境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相关阅读→ 张奕轩:关于有机固废处理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
技术、模式成熟的领域,企业过度饱和;技术需求多、模式有待探索的领域,则尚未充分开发。环境产业技术门槛高不高?也许要看资本选择哪个领域下脚了。
2、规模经济
为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治污成本,地方政府通常会适度控制治污企业数量,以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行业为例,一般同一县市只有一两家企业。但在区域化打包项目增多、项目规模体量增大的情况下,这一类的规模经济,似乎大可通过并购项目或抢到大单来实现。
对于行业龙头企业来说,经过多年积累的项目规模优势,则在更大的视角上为降低企业管控成本提供了一些便利。如装树联成本、智能化控制,以及部分装备的统一化采购等。但总体来看,相比于其他发展成熟、竞争完全的行业,环境产业集中度不高(生活垃圾焚烧领域市场集中度CR10在 58%左右;污水处理行业CR10约38%;环卫行业和危废行业的CR10仅20%和7%),规模经济带来的进入障碍有限。
3、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又称产品分化,指企业在所提供的产品上,造成足以引起买者偏好的特殊性,使买者将它与其他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相区别,以此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放之于环境产业,在工程方面,形成品牌效益的工程项目较少,多数项目在工艺、建设、管理方面相似度高,这也是造成业内价格战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而央企国企,即便相关项目不多,也更易在地方政府客户心目中形成心理偏好。在工程主导的PPP的PFI领域(如黑臭水体),叠加上融资方面的优势,大型建筑央企攻城掠地,难言具有中性竞争的基础。
在装备层面,虽然CD方阵民营企业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不少大型A方阵公司正逐渐将目光从工程移向装备,成果及效益有待观察(相关阅读→ 光大国际王天义在2018固废战略论坛演讲实录);
而专注于装备设备的C、D方阵企业,大多刚刚完成了从“非标”到“产品化”的转型,距离有着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效应,还有一段路要走。(相关阅读→ 【观察】水务装备企业的十字路口:独家工艺包装还是标准化?)
二、也许不那么低的门槛
从上述视角来看,环境产业的行业壁垒似乎较为脆弱,而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与其他行业相比,环境产业显得不够“标准”。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推出其产业基本分析工具--环境产业九宫格的2014年,曾将其比作一个豆腐块:“看上去非常完整。但是你想拎起来的时候,一拎就碎,无法用简单的方式来理解。”地域分割、领域分割、关系分割和部委分割四刀,将这个行业切成了多维碎片。正由于这样一类特征的存在,环境产业呈现出许多特有的规则,使得门槛似乎又不那么低。(相关阅读→ 产业专家:环保产业好比豆腐块,看着完整拎起来复杂)
1、学习效应
学习效应是指随着企业累计业绩的增加,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经验的积累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评价成本不断下降。 产业情况或生产过程越复杂,学习效应越明显,从而使在位企业获得更多相对于外来企业的成本优势。
由于监管体系还未成熟,环境产业的模式、绩效、付费等多方面的探索尚未完成,在位企业的学习效应较为明显。大的方面,对于市场进程的理解、对投资环境的把握、对技术方向的判断要更为灵敏;微观层面,对于尚未领域的项目操作上,也拥有更多“避雷经验”及推进策略。
当前,环境产业也走到了大基建后的下一步,运营、管网、农村、黑臭、有机等“疑难杂症”浮出水面,对于企业及项目的评价向最终效果看齐;企业结合国家财政和百姓的承受能力,关注多种适应条件……随着环境治理的不断深化,企业的“学习课程”也不断增多。
“学习进度”或将成为企业分化的标尺。学习周期很短时,新进入企业容易赶上在位者;学习周期很长,在位企业只能稍稍领先,优势并不显著。最终,这些课程的“课代表”是在位者还是外来者,也相当值得关注。
2、资源掌握及地域分割
不同于供电、通信、铁路等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筹的公共服务,环境治理是地方政府所控制的公共服务领域。在一定程度上,环保市场还是一个“关系市场”,企业哪里关系好,哪里就有项目。尤其在综合治理成为趋势、企业成为地方政府环境管家这一层级上,政府关系成为了环境企业一项重要生存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扩张、合作、风险判断、融资行为等。
同时,这些导致了环境市场的领域分割和地域分割,如做水处理的企业不懂土壤修复技术,河南做得好的企业很难进入河北等。针对PPP融资受阻和平台复生的新趋势,多地个地方政府针对环境治理建立省市两级地方专营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地域分割,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技术、融资、领域分割等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阅读→ 【观察】民企引国资的同时,一波环保国企/央企正在引战投)
3、长期合作关系
在项目层面,由于带有公共服务属性,环境治理项目有着天然的长期合作特征。近年来的PPP大潮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长期性。为期几十年的区域治理项目在项目爆发期被迅速分走,这些长期合约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未来市场的需求结构。
在企业合作层面,随着产业需求从末端治理变为生态循环,企业也逐渐从单一、封闭逐渐向协同、族群化转变,A、B放在企业纷纷投入打造自己的航母舰队。近年来,在长江大保护概念打开的市场空间里,三峡集团也迅速握手了一批新老朋友,努力实现合作、互利与共赢(相关阅读→ 长江大保护里的“高富帅” 818三峡集团的豪华朋友圈)。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及各种战略协议,尤其是资本间的交织,影响着未来市场的成本结构。
抛开上述产业进入障碍,从外来资本进入模式起来看,当前多为复制已有发展模式“挤进来”,少有带着创新性思路来改变行业面貌的情况出现。在“易进难出”的环境产业,小试牛刀容易,做大做强难,成绩不好想退出去也有着各种沉没成本及折旧计提带来的障碍。对于外来企业来说,若非打一杆子就走,思路突破要比资金实力重要;对于在位企业来说,增长乏力,内忧外患,或许也到了不得不加固护城河的关口了。(相关阅读→ 薛涛:问渠哪得清如许,环保走向水落石出的时代)
环境产业准入门槛低不低、环境企业想要稳健发展,最重要的“护城河”是什么?欢迎下方投票和底部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17610899796
编辑 | 刘影、王媛媛
统筹 | 谷林
由E20环境平台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9(第十一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将于8月16-17(周五、周六)在上海建工浦江皇冠假日酒店浦江宴会厅举办,论坛以“聚焦污水提质增效 探讨系统技术应用”为主题,河长制如何有效推进?如何通过提标改造提高出水质量且降本增效?污泥的资源化如何发展?城镇污水处理的提质增效应如何达成?管网如何做到有效运营维护?环境治理体系下的监测系统将如何发挥其功效?等一系列水务行业热点话题将在论坛现场给出答案。报名请扫描如下二维码↓↓↓,或拨打:黄先生:010-88480403、13141454809
2019年,E20研究院重磅发布——年度报告、细分领域及总裁专属报告,明确政策趋势和产业形式,为把握市场机会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报告名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