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四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暨新安江生态补偿实践研讨会9日在黄山开幕


11月9日,“第四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暨新安江生态补偿实践研讨会”在中国黄山正式开幕,包括部委领导、权威专家、院校教授、领军企业、学者等在内的四百余位嘉宾一同相约新安江畔。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徐冰冰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


11月9日,“第四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暨新安江生态补偿实践研讨会”在中国黄山正式开幕,包括部委领导、权威专家、院校教授、领军企业、学者等在内的四百余位嘉宾一同相约新安江畔。



本届研讨会以“保护绿水青山 共享绿色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协同发展为主线,围绕相关主题开展广泛、深入研讨,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了交流、宣传、推广,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探索。


签到



主持人  答嵬


上午8点半,大会正式开幕。


严 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致开幕辞,他首先代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以流域为单位开展水污染防治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科学治水方略。实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是精准施策、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客观要求。生态补偿是促进流域上下游水环境质量改善、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的重要经济政策,是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提出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实现,对流域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流域管理从以水质改善为主,向水质、水量、水生态三水统筹转变。


任泽锋


中共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致欢迎辞,他代表黄山市委、市政府,向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新安江是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特别是随着千岛湖配供水工程的贯通,成为长三角重要战略水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安江和千岛湖水环境保护高度重视,早在2011年就作出重要批示。正是在总书记亲自批示和倡导下,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正式启动,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试点以来,流域水质稳定向好,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干净水、占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近70%,初步走出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


流域保护治理永远在路上。总书记在中财委第五次会议上提出,推广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经验,鼓励流域上下游之间开展资金、产业、人才等多元补偿。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省《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和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


任泽锋表示,这些,都赋予了我们新的更大使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推深做实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扎实做好完善、推广、发展“三篇文章”,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城市污水治理等“十大工程”,不断提高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再探新路。


新形势下的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


上午,大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东主持。


环节主持人  王东


孙 勇


大会现场,黄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勇作了题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的主旨演讲。他提到,“新安江模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保持了良好生态环境,筑牢了下游生态屏障,形成了绿色发展格局,创造了试点示范经验。但目前仍然面临资金、保护、发展的困难与压力。


世新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赵世新作了题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抓好十四五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发言。他表示,要学懂弄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水生态环境问题涉及面广,有七大流域、三大片区,南北差异、东西差异都很大,治理要求高、技术复杂,治理难度也很大,治理的周期一般比较长,需要精心研究科学施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


徐卫华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卫华作了题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发言,他提到,通过政策机制创新、市场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将生态产品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产品提供者获得经济利益,促进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也是绿色发展的新路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有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湿地补偿、草原补偿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转移支付等。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需要建设生态发展基金,积极开展生态法治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刘 毅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毅介绍了水污染排放清单理论方法,他指出,流域水污染物排放管控体系目前还不健全不系统,亟需构建流域高时空精度水污染源排放清单。他建议,建立国家水污染排放清单编制技术体系,建立国家水环境模型的技术验证平台和参数库,开展不同水文条件和污染特征流域案例研究。


郜红建


安徽省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郜红建分享了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与思考,他指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取得积极成效,但目前三轮新安江生态补偿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协商推动的结果,缺少权威的理论和数据支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问题与展望


下午,大会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郭怀成主持。


环节主持人 郭怀成


史晓新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处长史晓新分享了水功能区的理论与实践。水功能区划分采用两级体系。一级区划是宏观上调整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地区间用水关系,同时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分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四类。二级区划主要确定一级水功能区中开发利用区的水域功能类型及功能排序,以协调不同用水行业间的关系,划分为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七类。未来还需强化水功能区纳污限排与陆域污染源减排控制衔接联动,启动不合理水功能区调整(试点)及技术保障工。


王 东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东分析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技术思路,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将总结“十三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成效与经验,明确体现流域特色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基于水功能区的空间管控体系,识别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明确“十四五”在中长期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定位,设计规划任务。


陈少强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少强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为例分析了财力与支出责任的动态匹配,他提到,目前新安江水质为优,持续“保优”压力大,流域内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河道生态保护综合执法力量不足等,都会给“保优”带来一定的难度。


周建军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周建军分析了长江鄱阳湖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与修复对策,鄱阳湖自身流量减少和水位降低等环境条件改变程度大于长江,鄱阳湖枯季水位大幅度降低是当前湖区连年极枯和干旱的主要原因。应充分利用鄱阳湖流域与长江干流特殊季节差和大量水库调节,修复鄱阳湖和长江下游径流。当前除共同保护鄱阳湖自然生态环境外,国家和三峡更应该支持加强湖区适应能力建设,切实保护和改善湖区生产生活条件。


张万顺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张万顺阐述了支撑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估与监控预警。新时代、新形势下,急需推进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长效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以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控制单元为网格,从长江经济带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精细化管理出发,亟需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网格划分方法体系,强化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精准化监控预警在网格层面渗透和落地。


傅 涛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清华海峡研究院E20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两山经济》作者傅涛分享了两山视角下流域系统施治。新时代的发展特征为“全国一盘棋”,大到长江、黄河,小到新安江,因此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需要机制体制的突破,以长江大保护为代表的流域治理面临系统、协同、支付等几大难题,需要实现流域补偿和河长制体制制约下的机制突破。


企业讲坛:生态补偿实践促绿色协同发展


环境产业是“两山论”落地的中坚力量,环保企业自身也在不断探索“两山论”的落地路径,很多环保企业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协同发展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黄森辰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博士黄森辰分析了污水收集的难点与新技术,排口非雨出流问题“找不全”、难收集区域污水“收不走”、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控不住”。他详细介绍了面对典型问题的三大新型技术:排水管网系统性排查诊断技术、室外污水非重力收集技术、智能截流井和排水管网优化调度技术。


陈黎媛


中环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黎媛分享了黄山模式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思考和实践。新安江水域垃圾治理效果明显,农村垃圾久治不愈的历史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她介绍了智慧化引领、系统化运营、品质化服务的黄山模式,黄山中环洁坚持用创新驱动促进智慧环卫新发展,坚持用体系化设计实现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坚持用高质量发展引领环卫高品质运营。


周 强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强分享了通源环境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实践与思考,通源环境参与的黄山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是顺利实施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的有效保障。这对建立完善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持续改善新安江和千岛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源环境关注污泥处理处置十余年,在行业内创造性的提出“高干脱水+炭化资源化”的污泥全过程处置思路。打破污泥处理到资源化处置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污泥处理和处置方式的最优组合。


阎 中


北京中源创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阎中分享了垃圾分类及有机垃圾处理技术的绿色发展实践。他指出,垃圾分类是我国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有机垃圾分散处理模式高度符合我国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2010-2015”餐厨垃圾处理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2019-2025”厨余垃圾处理产生极大需求。厨余垃圾产量大于餐厨垃圾,与餐厨垃圾相比,厨余垃圾性质具有独特性,对技术路线的选择有所区别。相比较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的产生高度分散。基于以上分析,他介绍了规模合理,就近处理,减量化无害化为主的技术路线。



此外,大会专设成果展区,充分展示了新安江流域补偿实践成果,新安江—千岛湖示范区规划愿景、水环境治理技术、绿色发展实践案例等,为政、商、学界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


观 众


精彩不止这些。11月10日,大会进行分会场报告。报告分别围绕“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流域生态补偿、水环境模型模拟与大数据分析、重点区域与饮用水源保护修复、水污染源排放管控、地下水环境保护”六大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本届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黄山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为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支持及协办单位为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环境规划院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研究中心、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青海省环境规划和环保技术中心、E20 环境平台、黄山市新安江绿色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生态与环境规划设计分院。


相关链接
 

2018第十六届中国水论坛暨第二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正式开幕

重磅嘉宾云集!2017首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正式开幕



近期热文    







中标湖北当阳流域PPP项目,三峡接连拿下水务领域大蛋糕

从宁波六年的垃圾分类路,看环卫管理系统的迭代需求

陈海滨:垃圾分类企业的定位与任务探究

常纪文:垃圾分类国策下的环卫服务管理升级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17610899796(微信同号)


编辑 | 刘影、李艳茹

统筹 | 谷林







2019年,E20研究院重磅发布——年度报告、细分领域及总裁专属报告,明确政策趋势和产业形式,为把握市场机会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报告名称如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