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缺货! VS 年产50亿吨! 建筑垃圾资源化能否平衡翘板?
近段时间砂石涨价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砂石连连涨价,给建筑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建筑原材料的短缺,也倒逼行业加快了对这部分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探索。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迹象表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春天已经来了。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晓佳
近段时间砂石涨价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作为建筑业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砂石连连涨价,给建筑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伴随着环保督察的趋严,以及严防非法采砂力度的强化,砂石开采必然愈加规范化,成本增加已成趋势。
但伴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背后,却是与日俱增的建筑垃圾。建筑原材料的短缺,也倒逼行业加快了对这部分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探索。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迹象表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春天已经来了。
越来越稀缺的建筑原材料与日益增加的建筑垃圾大军,如同处在翘板的两端,严重失衡。
建筑原材料供应亮红灯,目前最突出的体现在砂石材料上。自2018年以来,我国多地陆续出现砂荒,如陕西、河南、山东、广西、贵州、湖北等多个地区都出现了砂石严重短缺的情况。自2018年起,各地砂厂出售价格不断拍出新高,如河南区域的建筑用砂价格甚至飙升至200元每吨。
近几年,为了严防非法采砂,保护生态环境,长江干道及沿线各水域都加强了采砂管理,使得砂石的供应量总体下滑,价格因此出现了上涨。据央视财经的报道,有相关企业人员表示,去年下半年11月份到12月份,砂子涨价的幅度比较高一点。2019年上半年,这个幅度涨得更高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走上快车道,建筑业作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发展也是如火如荼。这也直接带来了建筑原材料需求的增加,每年,我国砂石骨料的用量要高达200亿吨,差不多占到全球一半。
当然,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也直接带来了每年千万吨甚至是上亿吨建筑垃圾的产生。E20研究院《中国固体废物处理行业分析报告(2019版)》显示,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估计我国建筑垃圾近年来年度产生量约在14亿吨到24亿吨之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最新规划,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建住宅300亿平方米,由此产生的建筑垃圾至少达到50亿吨。
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能否成为平衡“翘板”的重要力量?
我们来看看建筑垃圾到底包括哪些物质?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物、构筑物拆除、新建、重建、维修、装修及自然灾害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主要包括废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块、砖瓦、杂土及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渣、金属、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其他废弃物等各类固体废弃物。
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价值巨大,如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砂;废弃砖经过粉碎后用于建筑板材的骨料,制造隔墙板材;废弃混凝土块料粉碎后可做混凝土现浇或预制构件中的骨料使用;等等。
有相关研究表明,每利用1亿吨建筑垃圾可以生产标砖243亿块、混合料3600万吨,减少取土或代替天然砂石1000万立方米,节煤270万吨,新增产值84.6亿元。
虽然实现再利用价值的建筑垃圾,经济效益会显而易见。但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却并不理想,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率还不足10%,这一数据远低于欧美国家的90%和日韩的95%。
《中国固体废物处理行业分析报告(2019版)》显示,我国已建成投产和在建的建筑垃圾年处置能力在100万吨以上的生产线仅有70条左右,且小规模处置企业有几百家,总资源化利用量不足1亿吨。
这些都直观的表明了,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庞大市场空间还在等待进一步挖掘。
“十三五”是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发展的关键五年,从2016年起,有关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国家政策就频繁推出,为行业发展做好了风向标。
如2016年工信部和住建部公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资源化利用率应达到95%。确立了进入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的资质,设立了入行的“门槛”。2017年,发改委发布的《循环发展引领行动》中,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列入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评价体系。强调,到2020年,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13%。
而真正让建筑垃圾资源化在全国范围推广的,是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决定在全国35个城市(区)开展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工作。今年12月底,既是试点截止时间。这之后,建筑垃圾治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也将逐步向全国推开。
以北京为例,截至2019年3月底,北京市累计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设施点位103个,其中正在运行88个,正在运行点位年设计处置能力约8500万吨。另有10余个点位在建,拟于近期投产,预计可新增处置能力500余万吨。仅2018年,北京市资源化处置建筑垃圾产生再生产品达3000多万吨,并且已在新机场市政道路、通州环球影城等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项目和建筑工地临建项目得到应用。
北京等试点城市的积极推动和试点效应,必然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行业向前迈出一大步,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释放。
受相关政策推动,以及“无废城市”概念的带动,近两年来,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相关项目也陆续上马,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
但对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来讲,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后续的产品需求风险,都是目前行业比较关注的问题。
今年7月,光大国际中标的江苏省泗阳县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是将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及污泥几种不同的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进行统一招标的项目。该项目中标金额为:餐厨垃圾单价280元/吨;建筑垃圾单价29.80元/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
E20研究院固废产业研究中心高级行业分析师李少甫在对项目的分析中也谈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后产品的消纳问题。他强调,对于资源化项目来讲,一定要做好需求风险的预防。其中来自资源化产品的消纳,是比较受关注的风险之一。(相关阅读:《餐厨280元/吨 建筑30元/吨,光大国际斩获泗阳固废项目》)
根据E20研究院研究分析,固废处理行业中的资源化产品基本可分为三大类,网络刚性产品、大宗商品及定制输出产品。建筑垃圾处理项目中的再生建材属于定制输出产品一类,虽然目前使用建筑垃圾生产出来的建材已经达到了相关的建材标准,但社会和市场认可度较低,导致产品的推广利用仍存在较大困难。
针对后端消纳问题,我国多个地区也从政策层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今年,北京市城管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建筑垃圾分类消纳管理办法(暂行)》中,提出,建筑垃圾将实行强制分类处置,市政、交通、园林、水务等市级建设工程,在指定工程部位选择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替代使用比例不得低于10%。
同时,上海、重庆、深圳等几十个大中城市也都相继出台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相关扶持政策。可以看出,虽然行业的政策标准还不够健全,但各级相关政策正在不断完善中。
建筑垃圾处理需求的释放,也将拉动收运、处理等技术和设备的市场需求。一批企业也在这其中得以进一步崭露头角,如嘉诺环境、科选环境等。
科选环境有关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随着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其资源价值逐步显现,建筑垃圾处理业孕育着无限商机。”(相关阅读:《科选环境刘涛:散乱差的建筑垃圾,如何变得有序?》)
在不久前举办的2019环卫一体化高峰论坛上,苏州嘉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严峥也曾指出,“随着河道采砂的规范越来越严格,导致目前砂子的价格持续攀升。”他认为,建筑装修垃圾中产出的砂石骨料可以有效补足这一短板。但针对砂石骨料品质问题,还是目前业内比较担忧的问题。(相关阅读:《垃圾分类国策下,嘉诺对各类垃圾处理方案的新思考》)
严峥介绍,嘉诺经过在现有项目的实践基础及设备的更新,砂石骨料的品质可以被灵活的控制,例如常熟项目的砂石骨料的纯度要求为不低于90%,目前已经完全达标。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提纯,无论是砂石骨料的进一步种类细分还是通过干法或者湿法去除杂物,都可以满足更高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嘉诺也在计划不断延伸产业链,希望产出直接的产品,带动产出产品价值的提升。”这也是很多企业共同的夙愿。
建筑原材料价格上涨,建筑垃圾资源化供不应求,虽然加速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市场空间的释放,但企业要真正探索出一条接通市场需求的路,还需要对商业模式的研究。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如何构建稳定商业模式迎接高速释放的市场空间?12月19日、20日,2019(第十三届)固废战略论坛现场,也将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欢迎关注和参与。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17610899796(微信同号)
编辑 |郭香莲、王媛媛
统筹 | 谷林
2019年,E20研究院重磅发布——年度报告、细分领域及总裁专属报告,明确政策趋势和产业形式,为把握市场机会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报告名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