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打造企业发展新动力、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区域总监仲济刚谈到,以“科创+产业”为引领,聚焦水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8月2日上午,在“2022(第二十届)水业战略论坛”上,仲济刚以“锚定高质量主线,布局水务一体化产业链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国企改革收官年,粤海水务用“科创+产业” 聚焦水务行业新机遇
来源:中国水网 整理:刘彤
---------相关阅读---------
● 奋进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粤海水务
● 粤海水务李文锋:创新引领驱动 续写“十四五”辉煌新篇章!● 粤海水务:坚守水安全,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打造企业发展新动力、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区域总监仲济刚谈到,以“科创+产业”为引领,聚焦水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8月2日上午,在“2022(第二十届)水业战略论坛”上,仲济刚以“锚定高质量主线,布局水务一体化产业链发展”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从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出发,深刻分析了水务行业现状及市场机会,从扩影响、强管理、塑形象、增价值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粤海水务的高质量发展经验。
仲济刚
近年来,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国资国企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和部署。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仲济刚表示,政策推动了水务行业高速发展,对企业品牌影响力、运营力、创新力要求渐增,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他将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概括为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
政策方面:“双碳”目标、加快环境基建、污染防治、标准提升将驱动水务产业持续增长;
经济方面: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提升,将带来水务产品升级需求以及环保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
社会方面:随着城市化持续推进,城市群存量市场价值将进一步提升,村镇增量市场面临发展机会;
技术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5G技术的普及将推动产业技术变革。
目前,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国内大环境对水务行业要求逐渐提高,马太效应凸显,行业头部企业将有更大机会在市场迭代中保持竞争优势。“行业正从资本拉动、规模为先的高速发展,到高效运营、专业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转变,只有根据客观现实驱动企业进行调整,全面提升品牌运营力、创新力,才能在市场中保持优势。”仲济刚说道。
近年来,粤海水务坚定围绕党中央和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以及各地政府的工作部署,服务大局、把握机遇、顺势而进,布局水务一体化产业链,深入参与水务行业改革发展,深耕细作树品牌,在履行国有企业责任担当的过程中,粤海水务通过扩影响、塑形象、强管理、增加值等方面,实现自身新一轮跨越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目前,粤海水务业务涵盖原水供应、自来水经营、污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清洁能源和科技研发等水务全产业链,提供投融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综合一体化产品和服务。
截至目前,粤海水务已在广东、江苏、广西、海南、浙江等18个省区成功开发并运营水务项目超110个,水处理规模超4200万吨/日,服务人口超过8400万人。
粤海水务自成立以来,不断优化业务发展及战略布局,从水务及水环境治理产业拓展至清洁能源领域,同时在智慧水务、科技研发、环境检测、技术服务等细分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仲济刚介绍道:“目前粤海水务已经形成核心业务加产业链延伸业务组合多元业务布局,可以为客户提供“从设计、投融资、工程建设到运营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建管、运营、技术”等专业服务。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开展以来,粤海水务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作为达成目标的关键点、着力点,在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出能进、收入能升能降等方面攻坚创效,并制定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充分匹配粤海水务发展战略,兼顾规模和效益、激励与约束并举,薪酬分配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的四项原则为综合改革把方向。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粤海水务通过综合改革,有效凝聚了公司各级人员的奋斗精神,推动粤海水务业务的迅速发展。“在经营规模上从2018年2500多万吨/日拓展到现在超4200万吨/日;项目公司由40个增加为110余个;业务版图也不断扩大,公司资产规模较2018年翻一番,营业收入、利润稳定增长;在员工激励方面,通过实施薪酬联动机制,形成企业有发展、经营有成果、员工有收获良好的循环。”仲济刚介绍道。
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表现,立足半个多世纪的安全管理实践,粤海水务强化责任担当,将保障供水安全放在高质量发展中谋划发展,构建大安全格局,塑造“中国水安全专家”的品牌形象。粤海水务运营管理的东深供水工程,满足香港80%、深圳50%以上和工程沿线东莞8个镇80%以上原水供应,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深圳、东莞的经济腾飞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1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工程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粤海水务在守护运营好东深工程的同时,以高度责任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深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要求,加快多项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仲济刚介绍说:“在广东省‘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工程中,粤海水务承担了四项,其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和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都被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预计总投资近千亿元,目前正在加速推进中。”
与此同时,粤海水务强化责任担当,全力建设重点民生水务工程。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 ,粤海水务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程建设任务。2022年,加速推进40余个重点民生工程建设,涉及总投资超2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亿元,惠及数百万人民。近年来,面对广东、安徽、江西多地旱情,粤海水务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各地供水企业积极投入本地区抗旱保供水攻坚战,保证相关项目提前或如期通水投产,坚守人民用水安全底线。
不仅如此,粤海水务牵头实施茂名、云浮农村集中供水项目,不到半年时间新建扩建供水管网超过5000公里,惠及农村131万余人口,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方面,探索出“云安模式”和“信宜模式”(EPC+O轻资产模式),获得政府一致认可的同时,很好的规避了企业风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打造企业发展新动力、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以“科创+产业”为引领,粤海水务聚焦水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速成果转化、创效。仲济刚介绍道:“粤海水务组建了科技板块:包括以科技研发为主要任务的国家水中心,提供环境检测服务的检测公司,及提供智慧化服务的科荣软件服务公司。”
其中,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粤海水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实行企业化运营的国家级研发实体,聘请多位院士进行技术指导并作为技术支撑,聚焦城市水质安全保障、水健康循环、水城市水环境生态安全等主要领域。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水安全联合创新中心是由粤海水务与粤港澳等地各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水务企业共同成立。依托湾区政策、区位优势,引入国际化先进科技资源,获粤港澳三地主管部门支持、湾区办备案建设,加快水务领域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
在技术创新方面,粤海水务响应“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深入节能降耗、控漏、资源化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探索,以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降低运营成本。“如管网控漏项目,是省部产学研重大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并且应用于全国多个城市,对破解城市供水管网老旧漏水难题有显著成效。在东莞常平水司采用该技术后,管网漏损率由23.43%降至9%以下并持续稳定。”仲济刚介绍道。
在环保装备方面,粤海水务集成多年水处理技术领域研发成果,针对目前供排水的水源、水质、运维需求和特点,开展一体化净水设备和污水、污泥处理设备自主研发,已在全国多地进行示范应用。
在智慧水务方面,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水务一体化运营监控中心,形成了智慧水厂、智慧污水厂、二次供水等解决方案,为水务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提供技术支撑。
在环境检测方面,粤海水务在2021年组建了以粤海水务水环境监测中心为基础成立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广东粤海水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并在广东、广西、江苏、海南、江西、河北等省设有10余个分公司。目前已获得实验室资质认定(CMA)和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实验室认可(CNAS)。在水体异味筛查、水生态调控、新兴污染物检测等领域,取得多项核心技术成果,并广泛应用于国内大型调水工程和供水企业。
最后,仲济刚展望:“面向未来,聚焦双碳和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服务升级等关键点,环保水务市场空间广阔,粤海水务也将继续积极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与各位同仁一道奋力谱写水务行业发展新篇章。”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Liu-T1997。
编辑 | 刘彤、徐冰冰
统筹 | 李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