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13.5万吨/天!中铁水务旗下这座污水厂也能种水果?
点击上方蓝字,进入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同时点击“赞”和“在看”哦
2022年11月,双百联盟在“2022(第十四届)水业热点论坛”发布了第二期“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比选活动结果。本次标杆比选活动历时4个月,来自32家水务企业的73座污水处理厂进入区域评审环节,最终25家水务企业的33座污水厂上榜(详情可见:33座污水厂上榜,第二期“双百跨越”标杆污水厂榜单发布)。
为传播标杆厂优秀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双百联盟将以“精细化-智慧化-资源化-低碳化-生态化-社会化”评选维度,系统展示第二期标杆厂风采。本文以生态化标杆厂——中铁水务集团马鞍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为案例,向行业同仁展示该厂的生态化特征优势,为污水处理厂生态化建设提供案例支持。
来源:“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
作者:何峰整理
相关阅读:中铁水务集团马鞍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在本次标杆比选中,荣获“生态化—生态优美标杆污水厂”称号。“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特聘运营评估专员,开平粤海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绮娜点评道:该厂工艺稳定,厂区总体分布相互协调,绿化覆盖率43%,生态景观以本土优势绿植为主,尊重自然性和地域性。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承担社会责任,强化创新工作室和培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了生态优势。“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比选专家,中节能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颖哲点评道:这座污水厂作为中铁的第一个水务运营项目,实现了三标体系贯标,基础运营管理较好,厂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平较高,建议未来在社会公众接待方面进一步提升配套建设和管理水平。
马鞍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位于马鞍山市宁芜铁路以西,205国道以东的雨山河边,占地面积150亩,服务面积近24.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6万人,是主城区六座污水处理厂中的主力。污水处理厂项目共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建成投产,日处理污水10万吨。2007年下半年,在马鞍山市政府的授权下,中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中标一期项目,成立了马鞍山中铁水务有限公司,2008年7月1日正式挂牌运营,特许经营期30年。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第二污水处理厂原有的处理能力已经达不到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打赢长江马鞍山段突出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从根本上解决第二污水处理厂峰水期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安徽省、马鞍山市领导高度重视,高端定位研究制定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方案。二期扩建及提标项目于2019年4月10日开工建设,2020年2月1日经政府批准正式进入商业运营。
图1 中铁水务集团马鞍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全景
污水厂一期采用卡鲁赛尔2000型氧化沟工艺,二期采用A²O工艺+高效混凝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接触消毒池,污泥处理采用离心脱水工艺。一、二期设计日处理规模共计13.5万吨,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
主要处理流程为:污水经过市政管网收集进厂后,首先经过细格栅,截留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再进入旋流沉砂池,去除沉淀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随后污水进入生化阶段,通过配水渠对进水水量进行分配,一部分进入一期氧化沟,一部分进入二期A²O生化池,生化阶段主要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物,达到脱氮除磷等目的,经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经高效混凝沉淀池,生物转盘滤池、接触消毒池深度处理经投加次氯酸钠消毒后达标排放至雨山河;二沉池沉淀的污泥一部分作为回流污泥继续与进水混合参与生化处理,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通过污泥脱水车间排出系统,剩余污泥统一运输至马鞍山市定点污泥处置厂进行无害化处置。
图2 工艺流程图
作为马鞍山市水污染减排重点单位,处理厂每年减排达马鞍山市减排总量的40%,运营以来,安全生产受控,生产管理规范,工艺运行稳定,无安全事故,无环境安全事故,无居民投诉,水质达标排放率100%。在近年来的各项检查中,分别获得了生态环境部部华东督查中心、省生态环境厅、市生态环境局的一致好评,顺利通过每年各项减排核查工作。在中铁水务集团品质运营战略引领下,马鞍山第二污水处理厂深入贯彻品质运营理念,将运营能力作为价值核心,从运行管理、水厂能效管理、设备管理、技术总结、人才培养等各个维度对运营能力进行强化。
马鞍山第二污水处理厂绿化占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3%,园区生态设计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地形、铺装、绿植、水景等要素融合,打造兼具生态净化和美学功能的花园式水厂。
(一)尊重自然,生态建设融于城市风貌
1.通过自然培育,构建符合当地风貌的生态系统
厂区整体生态景观以本土优势绿植如香樟、法青、桂花、麦冬等为主要构成,尊重自然性与地域性,用常绿植物配合不同季节的彩叶植物及时令花卉,依其依据不同的生长习惯,进行相互配置,统一绿化风格的同时符合马鞍山当地自然人文特征。
图3 水厂内果树展示
2.因地制宜,形成区域生态纽带
马鞍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长江一级支流雨山河的生态补水,在地理位置上被雨山河贯穿了整个厂区,成为厂区特色景观。水体波光潋滟,河岸草木葱茏。层级分明的植被系统相互交错生长,在有效治污截污的同时,协力打造城市景观绿道。
图5 贯穿厂区的雨山河
(二)注重实效,生态建设配合生产实际
厂区绿化面积约4.3万平方米,总体绿植分布以“相互协调,实用发展”为原则,模仿自然,通过绿植的分布弱化构筑物生冷边缘,将生产融于生态环境之中。
图6 水厂污水处理单元与生态融合
通过整齐又富季节变化的道路绿化,将厂区空间进行引导分割,使不同功能区主次分明,防护隔离的同时将生产区隐藏于绿化中。依据生产区各个部分的生产特点,分别布置吸附异味,散发香气,降低噪音,固土防尘的绿植。
图7 厂区绿化引导区分割
生产区内各类水池边采用吸尘功能强又具杀菌作用的常绿灌木。在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消毒池污泥脱水机房和生物池厌氧、缺氧区等可能出现臭气的构筑物周围布置吸取臭气或散发香味的芳香型植物(香樟,玉兰,栀子,桂花)。在各类泵房、脱水车间等周围,因其噪声较大,其周围种植树冠广阔,枝叶茂密且病虫害少的植物有效吸收隔离噪音。高出地面的构筑物设置造型优美,修剪整齐、层次颜色分明的灌木。
图8 池边灌木景观
(三)景观融合,生态建设汇聚自然之美
春华秋实,各有其时。乔、灌、草的多层次复合,植被整体高低错落,线条丰富,疏密有致。常绿、落叶、观花、观叶、观果等各类植物以其固有色彩、姿态风韵汇集成不同的景致在厂区内和洽共存,历经四季变换。不同时节的植被倒映在水体表面,与水生植物相映成趣,静寓动中,动由静出,增强厂区景观的色彩和氛围感。
图9 植被景观
草木华滋,好鸟时鸣。20余种绿化苗木和果树苗木以及各种草本灌木花卉草皮,为其他生物构建了多样的栖息环境,吸引多种生物栖息。同时,立体天然的景观环境也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在他们的日复一日行进的步伐里,春日林花长似锦,秋时硕果累枝头,污水厂的生态建设不仅是景观的建设,也是水厂参与人员与环境生态共生的建设。
(四)传播文化,生态建设融入水文化宣教
作为传播水文化、传播生态环保知识的重要场所,马鞍山第二污水处理厂将绿色生态景观融入厂区生态建设,同时辅以文化展示、知识传播的标识标牌和装置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公众开放活动,将整个厂区建设成为生态优美、生动活泼的文化教育基地和水环境教育基地,用视觉语言让观者切身看到水的处理过程,改变公众对污水处理厂固有的脏乱臭的印象,让更多的人了解、体验水文化,传播生态环保知识。
1.红旗领航,打造生态效能新高度
作为马鞍山市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近年来,马鞍山中铁水务有限公司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在厂区内出水口设立“红旗领航,智造纯净”重点示范党员责任区、污水处理工艺及资源循环利用展区,在原溢流口改造区域设置环保教育警示点,并将长征路线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相结合,在生产厂区绘制了重要历史节点及红色革命精神的宣传牌,形成了独特的“党史长廊”,持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全力实现党旗红、生态绿、城市美。
图10 “红旗领航”红色宣传
2.公众开放,传播水知识、水文化
马鞍山项目着力提升业务水平,拟定完善的公众接待方案,根据不同来访人员(政府人员、市民、大学生、小朋友等)制作解说词和安排接待人员。通过紧密围绕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趣味竞赛、“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选拔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20余场,充分培育员工的解说能力。利用项目现场通过制作宣传展示板、参观指引牌、参观路线指引图、现场安全可视化标识等,方便来访人员有序、安全、便捷地参观厂区,学习污水处理知识。使来访人员更好地了解污水处理知识、污水处理厂运作机制,使公众对环保工作可见、可感、可触、可及,提升全民的节水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图11 水厂开放教育
3.加强创新、培训基地建设,传递精益求精的运营管理理念
在紧抓生态环境建设和公众活动的同时,马鞍山第二污水处理厂持续提升运营管理质量,传递品质运营理念。通过党员劳模(专家型职工)为带头人成立创新工作室,持续大力促进污水处理技术交流、技术创新,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能。通过组织专业人员成立了污水运营人才培训基地,举办多次运营管理专题培训,传播精细化运营管理理念。马鞍山第二取水厂将不仅局限于成为生态优美的标杆污水厂、受公众欢迎的污水处理厂,更希望将马鞍山的运营管理模式经验通过梳理总结向外传播,与更多的污水处理厂交流沟通,共同推进精细化的运营管理。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马鞍山第二污水处理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安徽省委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战略部署,在做好运营管理、厂区生态建设、公众开放活动的同时,马鞍山第二污水处理厂将继续秉承品质运营的管理理念,不断细化管理标准,形成服务标杆,努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本期编辑:刘彤
统筹:李晓佳
END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Liu-T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