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探·江南春意主题展

江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01-21


春 节 不 出 门,在 家 看 展 览 ( 二十六)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的传染风险,江苏省美术馆自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对社会开放,各类公教活动延期开展。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在对抗疫情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温度和力量,江苏省美术馆特推出微信展厅系列,让广大艺术爱好者“足不出户在家也能看展览”。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探·江南春意主题展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出自南北朝陆凯《赠范晔》





古诗中赠友诗无数,陆凯这一首似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亲切随和。北魏诗人陆凯与知交范晔相隔遥遥千里,常通过书信往来,这一次陆凯在路过梅岭时想到友人,于是将这一剪春色托驿使寄予范晔。在这样简单的举动和这首简短的诗里,我们读出了他的挂念和惜别。“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份情义,越是简单,越是牵挂,正如全国人民对身处疫区亲友的感念。


春的力量在泥土之下,深山里的冰雪正在融化,汇集的溪涧将会越加湍急,在这春寒料峭之时,中国正在经历一次没有硝烟的战斗,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担当和勇气,看到了中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国各地派出医疗队驰援湖北,发出的“英雄帖”总在短短几小时内得到响应,以最快速度完成组队集结。


“早春”的土地上孕育着破土而出的生命力,谨以“线上展览”《江南春意主题展》给每一位朋友带去春的气息,我们等待大地回春,等待英雄平安回家,共踏这江南春景!





一 「独往寻春」





踏春的习俗由来已久,漫步于春日山径,古人在“策杖寻春”“山径春行”“春游晚归”里记下了一段入山寻春的经历,画里有明媚的江南春光,还有江南烟雨蒙蒙中的亭台楼阁。约于1640年陈洪绶创作的《策杖寻春图》,童仆随着主人踏雪寻梅,手里正捧着刚采的梅枝。马远笔下,文士徜徉于柳色之间,勾起思绪万千。在桃花盛开的江南,还有一位文士春游归来,到院门口下了驴,正在敲门,出游者一定是因为醉心于美好的春景而造成了戴进“晚归”的诗意。


《梅石溪凫图》、《竹雀图》处处洋溢着春日活跃的生机。溪水碧波中,群鸭嬉戏,毛羽松蓬,正可谓 “春江水暖鸭先知”。宋徽宗赵佶的绢本水墨画中,则云雀在竹间跳跃,栩栩如生。


明 陈洪绶  策杖寻春图   天一阁博物馆藏


宋  马远  梅石溪凫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  马远  山径春行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赵佶  竹雀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明  戴进  春游晚归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 「早春漫兴」





从这一刻大地开始苏醒,冬雪消融,草木发枝,在《早春图》中我们感受到湿润的深山气息,雾霭朦胧中林木舒发,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再细看,画面左边汀岸旁系着一条小船,岸上渔夫肩挑着担子,渔妇带着孩子正喜逐颜开地往家走。这正是宋代画家郭熙所见所想的初春之景。


《花气薰人帖》是一幅煞是有趣的帖子,在公元1102年的一个春日,黄庭坚正在家里禅修,却突然有人送来满屋子的鲜花,原来是友人王诜以此来催他写诗唱和,没想到这花香却扰了黄庭坚的心神,便即兴写下了这个春日插曲,就是现今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书法名作《花气薰人帖》。


“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如倪瓒、恽寿平、吴历等历代画家对春的描绘,不仅是对四时变换的感慨,更是对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生命姿态的最好释读。


宋  郭熙  早春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  黄庭坚  花气熏人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花气薰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元  倪瓒  容膝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恽寿平  春山暖翠图  首都博物馆藏


清  吴历  湖天春色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供 稿:谢 蕊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贾 鹏(实习)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的传染风险,我馆从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对社会开放,各类公教活动延期开展,恢复开馆时间另行通知。计划来馆参观的观众朋友请关注我馆微信公众号、微博了解最新动态信息。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4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