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梅(武汉、南京共同的市花,共同的战疫)
春 节 不 出 门,在 家 看 展 览 (二十八)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的传染风险,江苏省美术馆自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对社会开放,各类公教活动延期开展。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在对抗疫情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温度和力量,江苏省美术馆特推出微信展厅系列,让广大艺术爱好者“足不出户在家也能看展览”。
散 作 乾 坤 万 里 春 | 忽 然 一 夜 清 香 发 | 不 同 桃 李 混 芳 尘 | 冰 雪 林 中 着 此 身 | 王 冕 | 白 梅 |
梅花在冬春季节开,素有“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之说。梅有四德:出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是五瓣,又象征五福。也正因为梅花具有不怕严寒,无所畏惧,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质。所以成为书画家喜欢去创作梅花题材作品的原因。
梅花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花,也是南京与武汉两地共同的市花,往年这时候,南京的梅花山和武汉的东湖梅园都凌寒盛开。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春节里的每一片华灯璀璨的背后都附上一层阴霾,每个城市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所有的计划也都被打乱。无论今年的开始有多困难,但严酷的寒冬已然过去,生命开始焕发勃勃生机,在这里为了响应“阳光再好,也不乱跑”的号召,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场梅花专题画展,看画赏梅时不妨领略梅花经历“一番寒彻骨”后在画家笔下如何展现。盼阴霾尽散,大地欢歌,一起为武汉加油,为“梅好中国”加油。
作 品 赏 析
宋 沈子蕃 《梅鹊图》 104cm×36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轴为丝质,依画稿缂织。这幅缂丝梅鹊图很好地体现了原画稿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
元 1287年生 王冕 《墨梅图》 纸本水墨
31.9cm×50.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在中国历史上因爱梅成痴而闻名于世,他亲自栽种梅,作诗咏梅,用笔画梅,并自称“梅花屋主”,可见它对梅的挚爱之情!这幅《墨梅图》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且其笔力挺劲,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的天然神韵刻画出来。寄寓了画家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
明 1533年生 孙克弘 《梅竹图》
《梅竹图》以较工整细致的笔法画一枝梅花与一丛翠竹,从右上角斜出,垂曳于清溪之上。构图疏秀有致,梅枝盘折曲伸,让人产生一种简约而不简单之感。画中梅与竹虽然枝叶交杂,却是避让有序,丝毫不显凌乱,交相映衬之中有着一种自然美。
明 陈录 《烟笼玉树图》
137.5cm×65.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1616年生 吴宏 《梅影溪月图》
纸本水墨 120cm×33cm
整幅画笼罩在朦胧、清幽、高洁的氛围之中,背景以淡墨烘染出月色迷朦之境;梅枝与花朵穿插有致,梅与月色相互映衬,似动似流,似闻梅香溪咏。
李方膺 《梅花》 江苏省美术馆藏
这幅《梅花》作品是李方膺解任合肥知县后,在南京借寓项氏花园,题名借园时所创作。用笔倔强放纵,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实际上,李方膺爱梅,是爱梅的秉性,爱梅的品格,其实是他自我人格的外射。
清 司马钟 《灵芝梅花》 江苏省美术馆藏
清 姜泓 《水仙茶梅图》
118.3cm×42.9cm 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画家姜泓的这幅画中水仙与茶、梅三友相为呼应,梅枝上一小鸟正跃跃欲飞,用笔简略,造型却准确生动,构图奇妙,梅枝斜伸而下,另有一短枝取向上之势。整幅作品色泽淡雅脱俗,气韵流动。
1878年 何香凝 《红梅》 1944年
何香凝作为中国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一直没有放下画笔,她以梅花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她的的作品不仅记录着本世纪初叶以来的变幻风云,同时也是她七十年革命生涯和人格品行的生动写照。借梅抒情明志,这幅《红梅》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
潘天寿 《墨梅图》(一)
76cm×42cm 潘天寿纪念馆藏
这幅《墨梅图》画法写意,画面灵动 ,构图清新苍秀。用简单的笔墨、线条达到了极致之美,形态精简而意远。
钱松喦 《梅竹双清》 29cm×39cm 1927年
钱松嵒人称“红色画家”,但是这幅梅竹双清花鸟画更加关注生活和笔墨情趣的抒写。画面构图从左上方斜出一支梅花与下方伸出的竹子交相呼应,朴实而平和;梅枝上的小鸟造型生动、形态鲜活、生动逼真。
陈大羽 《红梅报春》
176cm×95cm 197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陈大羽先生善用浓墨浓彩将红梅画的非常热烈,强化笔墨的表现力。中间的一只雄鸡与红梅互相映衬,形成墨彩相撞相融的强烈效果,充满视觉张力的同时也展现了梅花傲骨。
于希宁 《梅花》
“梅痴”于希宁提出梅花的精神气质为骨气、生气、清气的“三气”说,在他创作题材中画梅占有很大的比重。作品中的白梅,铁骨冰魄,格调清奇,如同他刚挺高洁的品格。
魏紫熙 《南京梅花山》 108cm×67.5cm 1955年
作品表现的是现代社会中普通人的赏梅活动,带有浓郁的新时代气息。画面以青绿多彩的色调,塑造了热闹的赏梅场景,图中游客衣着鲜艳,载歌载舞;梅花的描绘也有别于古代文人的传统画法。体现了深入现实,追求生活之美,由衷地表达个人心声。
宗其香 《丹心似铁》 97.5cm×181cm 1984年
这幅作品是宗其香晚年在桂林山水间过起了隐居的平民生活后创作的,他出生在南京将千姿百态的梅花铭记于心,融之于情,默写成画,梅枝转向自如,曲尽其妙,别具风趣,画面给人以三度空间的感觉。
宋文治 《梅园长春》 130.5cm×57.5cm 1976年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举国一片悲哀,宋文治先生创作了《梅园长春》以寄哀思。作品的视角独特,把大片梅花作为画面的主角,而梅园则置于默林之间。大面积的梅花不仅增强空间感,而且拓宽审美视野,丰富了画面。梅花具有崇高的品质与精神,然而这幅《梅园长春》在宋文治的画作当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与道理。
供 稿:宋芳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周万越(实习)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的传染风险,我馆从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对社会开放,各类公教活动延期开展,恢复开馆时间另行通知。计划来馆参观的观众朋友请关注我馆微信公众号、微博了解最新动态信息。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