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物寓言——艺术史中的狩猎图景给我们的启示

江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01-21

春 风 不 远,在 线 观 展 (四十三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的传染风险,江苏省美术馆自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对社会开放,各类公教活动延期开展。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在对抗疫情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温度和力量,江苏省美术馆特推出微信展厅系列,让广大艺术爱好者“足不出户——也能看展览”。


编者按:2020年2月11日上午,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禁止滥食和交易野生动物,将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追责,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作为决定起草人之一的广东省人大社会委副主任委员陈永康在接受专访时指出,决定中的第4条规定:严禁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商场、超市、电商平台等交易和消费场所开展野生动物的交易和消费活动。这主要基于一个事实: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和中间宿主,不少专家都指向了蝙蝠和穿山甲这些野生动物,广东有部分群众也有这种爱吃野味的陋习。2020年2月29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对外发布。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组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蝙蝠似乎是该病毒宿主,但中间宿主尚未查明。但从长远来看,在国家层面通过立法禁止食用、交易野生动物是十分有必要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4日上午在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草案提请审议。决定草案共8条。草案聚焦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目的就是要在相关法律修改之前,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


 彼得·保罗·鲁本斯 《狩猎》(The Hunt)

41.5cmx64cm  比利时皇家艺术博物馆


老扬·勃鲁盖尔 (Jan Brueghel the Elder)

《大公狩猎》(The Archdukes Hunting)

普拉多国立博物馆


阿尔弗雷德·雅各布·米勒(Alfred Jacob Miller)

《猎水牛》(Buffalo Hunt) 菲尔布鲁克艺术博物馆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 de Goya)

《狩猎聚会》(The Hunting Party) 普拉多国立博物馆


进餐是人生必需,体现了食物对人重要的意义,很自然地在食物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文艺复兴早期直到后现代时期的绘画作品中涵盖了各种场合的进餐场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不吃“任何带血……或有生命的东西”的饮食习惯。达•芬奇本人引用过一位与他同时代的食谱作者的话,该作者声称,人靠吃自然界的“单纯的食材”——即没有生命的东西就能生存。简而言之,他是个素食者。在供职于米兰的斯福尔扎宫廷时,达•芬奇撰写了一系列动物寓言故事,这种古典文学体裁在15世纪时方兴未艾。他写的寓言故事有些源自文学作品,有些是他编造的新故事,有些寓意则是他从看过的其他书里借鉴的。但没有哪个寓言家曾像他这样,对动物的行为进行过如此细致的观察。也没有人像他这样,洞察了动物和人类的相似性。


文泽尔·霍拉尔(Wenzel Hollar) 《野兔狩猎》(Hazenjacht)  荷兰国家博物馆


 保罗·乌切罗(Paolo Uccello)《林中狩猎》

(Hunt in the Forest) 阿什莫林博物馆艺术与考古博物


约瑟夫·帕罗塞尔(Joseph Parrocel)

《猎野猪》(The Boar Hunt) 英国国家美术馆


 大卫·芬克博恩斯(David Vinckboons)

《有猎兔场景的风景》(Landscape with a Hare Hunt)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


在达•芬奇构建的充满联想、寓言般的世界图景里,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差异之小更甚于现代生物学家们的观点。他尤其关注动物们行动、进食的方式和行为举止。在设计机械和更好地了解人体解剖学及人类道德方面,这些观察对他颇有助益。为了设计一只能载人起飞的风筝,达•芬奇仔细研究了鸟类的飞行。他还坚信人们可以从动物的行为中学到道德哲学方面的知识。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 de Goya)

《有笼鸟的狩猎》 (Hunting with Caged Birds)

普拉多国立博物馆


梅尔希奥尔·德·洪德库特(Melchior De Hondecoeter)《猎物》(Hunting Trophies)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


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 de Goya)

《狩猎,野外杀一头公牛》  荷兰国家博物馆


 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在马背上狩猎野猪的猎人》

(Hunter on Horseback Hunting a Wild Boar)

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


这种观点在艺术家圈子里得到回应,譬如20世纪德国艺术家弗朗茨·马克(Franz Marc,1880-1916)。他的创作焦点是动物王国,作品中根本不涉及人类。这位宗教情绪深厚的画家如此解释自己对动物题材的迷恋:“在动物的眼中,自然是什么样子?对艺术家而言,难道还有什么比这个问题更神秘、更有趣吗?一匹马、一头鹰、一只母鹿.或者一条狗,它们是怎么看待世界的?”1909年,马克搬到了上巴伐利亚的辛德斯多夫,他养了几只猫、两只驯顺温和的鹿,还有一只名为罗西(Russi)西伯利亚牧羊犬。


彼得·保罗·鲁本斯 《狩猎中的狄安娜和仙女们》

(Diana and Her Nymphs Hunting)

普拉多国立博物馆


李公麟(传) 《狩猎图》  弗里尔美术馆


陈居中(传) 《鞑靼狩猎图》  弗里尔美术馆


弗朗西斯科·托托里尼奥(Francesco Tortorino)

《有狩猎场景的花瓶》(Vase with Hunting Scenes)

普拉多国立博物馆


他给自己的使命则不仅是以图像来记录动物及其行为,而且还要描绘他在不同物种身上感知到的“美德”,以此来宣扬一种道德价值体系,认为人类缺乏这些德操。在他看来,《动物的命运》(Tierschicksale)这幅画就像是对战争的预感。


出版于1671年英国伦敦的标题为

《英国式猎鹰、捕鱼方法》书籍广告  荷兰国家博物馆


汤米·麦克雷(Tommy McRae) 《黑家伙狩猎鸸鹋》(Black Fellow Emu Hunting) 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


扬·菲特(Jan Fyt) 《有狗的死亡狩猎》

(Dead Hunting with a Dog) 普拉多国立博物馆


弗朗斯·斯尼德尔斯(Frans Snyders)《猎物》

(Hunting Trophies)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需要提到的是,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960)在《鼠疫》(La Peste)中说的那句名言被人们一再引用:“能够战胜瘟疫的,只有人类的正直诚实。”


刘贯道 《元世祖出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佚名 《出猎图》 清代  弗里尔美术馆


陈居中(传) 《羌胡出猎图轴》


尼古拉斯·安德烈·蒙西亚(Nicolas Andre Monsiaux)《马赛,1720年在这个城市的鼠疫》

(Marseille,Durant La Peste Qui Desola 

Cette Ville En 1720)卢浮宫博物馆


早在400多年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告诫人们食用野味的危害性,涉及到鸟类、兽类、水禽、鳞虫类等等。他说:“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皆不可食,食之杀人”。孔雀不可食,“肉性味咸、凉,有小毒,人食其肉者,食后服药必无效”,鹜(野鸭的一种)不可食,“肉性味甘,有小毒,尤以黑鹜肉毒重,滑中、发冷痢、脚气,不可食”,也不可食用鸳鸯,“肉性味咸,平,有小毒,食后头痛、头晕,可成为终身疾病”;提及豪猪(山猪)时,说: “肉性味甘,大寒,有毒不可食,否则伤头伤身。”;食用鳞鲤(穿山甲)后患无穷,“性味咸、寒,有毒,其肉甘、涩,味酸,食后慢性腹泻,继而惊风狂热”。李时珍的研究表明,滥食野味是十分危险的。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

《阿什杜德的鼠疫》(The Plague at Ashod)

卢浮宫博物馆


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e)

《第九瘟疫:黑暗》(The Ninth Plague:Darkness)


弗朗斯·斯尼德尔斯(Frans Snyders)

《有死去的猎物、水果和鲜花的静物画》

(Still life with Large Dead Game, Fruit and Flowers)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


弗朗斯·斯尼德尔斯(Frans Snyders)

《有酒柜的静物》(Still Life with a Wine Cooler)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


色诺芬在《论狩猎》中详细论述了如何精心饲养、训练猎犬。狗不仅是勇猛猎人的伙伴,也是众神的朋友,月神狄安娜(Diana)就时常带着狗在林间狩猎。中外艺术史上有不少杰作的描绘主题就是狩猎。通过回顾艺术史上的狩猎场景,在艺术鉴赏活动的同时,也会让我们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世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威廉·哈代·麦克尼尔(William Hardy McNeill,1917-2016)曾说:“人类在改进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加大了自己面对疾病的软弱性。我们应当意识到人类自身的力量是有局限的,应当牢记,我们越是取得胜利,越是把传染病赶到人类经验的边缘,就越是为灾难性的传染病扫清了道路。我们永远难以逃脱生态系统的局限。不管我们高兴与否,我们都处在食物链之中,吃,也被吃。”由此,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以积极的心态做好防护工作,也要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人人有责!


弗朗斯·斯尼德尔斯(Frans Snyders)

《市场上的野味摊子》(Game Stall at Market)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雪中猎人》(Hunters in the Snow)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欧仁·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 《猎狮》

(The Lion Hunt) 斯德哥尔摩当代艺术博物馆



供 稿:刘 鹏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贾 鹏(实习)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避免人员聚集导致的传染风险,我馆从2020年1月24日起暂停对社会开放,各类公教活动延期开展,恢复开馆时间另行通知。计划来馆参观的观众朋友请关注我馆微信公众号、微博了解最新动态信息。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4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