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90-196)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07-30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作品活化,深入挖掘和传播藏品的文化艺术价值,用名家名作来梳理和呈现江苏地域文脉的风采,由江苏省美术馆与“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打造的“云展厅”——《e观藏·每日一美》,依托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资源,每日精选一幅名家书画精品,配以一篇精品赏析的美文,图文并茂,全年365天持续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市朗诵协会 夏菁





 190 

康平  《啄木鸟颂》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曹鸿


立轴 纸本设色

147.5x81.6cm

198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体微目锐嘴似钻 终日巡诊病树官 啄木除害勤治理 获得甜果供人餐 。岁次甲子夏至写于南通康平并题。


钤印

康平(白文) 春满人间(白文)

康平(1922—2007),江苏南通如东人,曾名贻俊,字汉杰,当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擅长书法、国画、年画、连环画和宣传画,所涉及的美术领域比较广泛,艺术造诣颇深。上世纪五十年代与陈之佛、傅抱石、杨建候、陈大羽等常相往来,相互切磋,受益良多,人物、山水、花鸟皆擅,有“田园雅士”之誉。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化局美术创作室副主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美协江苏分会常务理事、南通书画院院长等职。


康老为人正直、温厚,知识广博,对中国古代书画鉴赏收藏和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都有很深的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作为国立美术陈列馆(江苏省美术馆前身)首任馆长,为国立美术陈列馆的筹建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他主持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成功举办了周怀民《宋元明清藏画展》《首届江苏中国画展》《首届江苏青年美展》等大型展览,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从全国各地征集到了美术馆的第一批珍贵藏品,为江苏省美术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江苏美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康老的花鸟画既具秀雅清逸,又呈质朴苍疏之态;既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精神。他在任南通书画研究院院长期间创作了大量精品力作。江苏省美术馆藏《啄木鸟颂》便是其中一幅。此幅作品立意新颖,构图大胆。画面中间一株苍劲古朴、枝繁叶茂的老树,其上藤蔓缠绕,硕果累累。树干上一只栩栩如生的啄木鸟正在啄食害虫,一片幽静中如闻啄木之声。老树浓淡干湿的渲染,枯藤枝叶的勾勒,啄木鸟传神的刻画,无一不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国画功底,这得益于康老长期扎根于田间地头、乡村农舍体验生活,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191 

董朝用 《芦塘双雁》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叶海鹰


中国画 纸本设色

1733年  

139×59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雍正癸丑季春,书为德老先生教正,董朝用。


钤印

董朝用 (朱)、祖国文化同浩鉴藏 (白)

董朝用,画史无记载。从图中题款及印章可知其生活于清雍正年间,名朝用,字间洵。画风近于明代院体花鸟画。


《芦塘双雁》描绘在微微风意中,洲岸边芦苇三两交错,芦花摇曳,残荷萎颓;浅滩洲岸上的双雁,一只蹲伏闭目理翎休憩;一只圆眼有神,缩颈向前悠然啄食,整个画面透露出浓浓凉意。全图设色淡雅沉着,笔法劲挺,构图简略而厚实,得天然之趣。芦苇残荷均以淡彩勾画,双雁形神逼似,以赭石、花青及墨描绘,造型上较为写实;双雁的描绘,以及摇曳的芦竿,采取动静的组合方式,营造出毫不作态的空间美感。


观此作,作者笔下的物象不论芦苇、残荷还是双雁,简化的姿态中精准地传达了双雁灵动的身形,以浓淡曲线勾画的羽、尾、足、嘴及屈伸的颈部,都不是孤立的呈现,而是结合整个画境,有动有静,体现一种生命与自然互动的悠然生机。





 192  

方冰山 《一日千里》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黄峻



布面油画

137×140cm

197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方冰山,江苏南通人。196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63年至1978年间在徐州市文化馆从事艺术创作,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其后在江苏油画雕塑院任专职画家。


方冰山以积累素材、创作现实主义题材见长,并由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绘制出了如:《卖玩具的人》《北方的回忆》《画家之父》《两代人》《看书的青年》《童年的记忆》等脍炙人口的画作,具有扎实的构图和造型能力以及对于画面开合的掌控力。


江苏省美术馆藏《一日千里》布局完整,疏密有致,色彩明快而沉着,笔性粗犷中不失细腻,巧妙贴合了主题,是当时主题绘画创作中比较突出的作品之一。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相对避免了其它类似作品过多的纠结和矛盾,能够冷静地观察与塑造,并尽量做到从环境期待、社会凝视的要求下轻松抽离出来,在理念驾驭和手法创意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和默契,整个画面烘托出的气息凸显了显著的时代特征。





 193 

杨沂孙  《篆书字屏》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邓兰


纸本立轴

130.5x31x4cm

年代不详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是时,朝廷多贤才,上復(问)朔:“方今公孙丞相、皃大夫、董仲舒、夏侯始昌、司马相如、吾丘寿王、主父偃、朱买臣、严助 、汲黯、胶倉 、终军、严安、徐乐、司马迁之伦,皆辩知闳达,溢于文辞,先生自视何与比哉?”朔对臣曰:“观其臿齿牙,树颊胲,吐唇吻,擢项颐,结股脚,连脽尻,遗蛇其迹,行步偊旅,臣朔虽不肖,尚兼此数子者。”朔之进对澹辞,皆此类也。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时方外事胡、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弘以下至司马迁,皆奉使方外,或为郡国守相至公卿,而朔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

虞榭杨沂孙书


钤印

杨沂孙印(白文)、子舆(白文)、历劫不䃺(朱文)

杨沂孙(1812—1881),字子舆、号泳春、晚年号濠叟,江苏常熟人。早年在常州求学,师从清代著名学者李兆洛学习诸子百家,精于《管子》《庄子》,擅长书法,尤其“篆之学”。著有《管子今编七》《说文考证》《庄子近读》《观濠居士集》《文学说解问譌》《在昔篇》等。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中举人,任安徽凤阳知府,后为父丁忧辞官。因太平天国战乱而家道中落,此后便经常往来于家乡常熟和安徽皖城(今潜山县)之间。六十岁以后主要居住在皖城,以卖字为生。


杨沂孙以篆书著称于世,是清代碑学运动兴起后,篆书复兴的重要人物,在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清史稿》称他“耽书法,尤致力于篆籀(音同‘昼’),篆隶宗邓石如,而多自得”。其初学邓石如,后吸取金文、石鼓文、汉碑篆书等书体笔法。他常将小篆融入大篆笔意甚至结构,突破了传统篆书的形状特点,由长形演变为方正,具有其独特的书写风格。此篆书字屏共有四条书写《汉书》章节。起笔略重,用笔坚实饱满力透纸背,徐徐运笔涩进至收笔处提笔空收,往往在一字中出现干湿的变化,既厚重又轻灵。通篇刚柔相济,方圆并用,左低右高,点画错落有致,呈现端正静穆又典雅的书风,令人耳目一新。使这种已失去实用价值的文字展现出独特的美感。






 194 

沈尹默  《行书手卷》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张漫



绢本手卷

27.6×174.6cm

1945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想耶耳悉佳。前惠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

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右临王逸少书。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右临王子敬书。

吾友何必(不)易草体?想便到古人也。盖其体已近古,但少为蔡君谟脚手尔!余无可道也,以稍用意。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处。《月仪》不能佳,恐他人为之,只唐人尔,无晋人古气。

右临米海岳书。

乙酉夏日镜轩先生出绢素,字书雅临前贤笔迹应教,尹默。

墨磨终日意何如,粗识王家小草书。晋武谢安俱泯,几回追思渺愁予。米颠淳雅涪翁韵,一代论书鉴赏工。清劲差同浑厚异,元人可有晋贤风。

题群玉堂米帖二绝句,此往岁所作,为镜轩补此余幅。尹默


钤印

溪沈氏(朱文)、尹默(白文)、□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中、秋明,号君墨,别号鬼谷子。1883年生于陕西兴安府汉阴厅(今陕西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民主街),祖籍浙江湖州。沈尹默早年留学日本,后归国执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曾任北平大学校长。参与了《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1971年6月1日,病逝于上海,享年88岁。其一生经历清末、民国、新中国,是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沈先生以毕生精力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研究,著有《二王法书管窥》《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等书法理论著作。时有“南沈北于”(于右任)和“南沈北吴”(吴玉如)之称。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著名书画家陆维钊教授评其书法:“沈书之境界、趣味、笔法,写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写到明代,已为数不多。”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组织群众和专家无记名投票,评选出了“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沈尹默位列第七。


本幅作品书于1945年,沈先生时年六十有二,正值人书俱老之始。前半部分为临摹先贤法帖,有王羲之《丧乱帖》《二谢帖》(部分)《得示帖》《孔侍中帖》,王献之《中秋贴》,米芾《吾友帖》,后半部分为跋和自作绝句二首。观其气息,已窥二王之法,虽未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境,却可称得上“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观其用笔,以侧笔取势,入纸左转右移,中锋运行为主,跌宕起伏,收放自如,清隽流畅,有赵松雪之骨肌。观其临帖的笔法,老熟和细节精道,可知其对法帖临摹用功之深。






 195 

汪刃锋  《嘉陵纤夫》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李芹



黑白木刻

26.5x18cm

1943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汪刃锋(1918-2010),出生于安徽全椒县,原名汪亦伦,笔名刃锋。幼时随外祖父学习中国画、书法,1936年开始钻研木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投身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职于北京文联、北京画院,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1991年获得“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


抗战时期,汪刃锋以木刻为武器,参加革命文艺工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来到皖西舒城,参加安徽省动员委员会举办的乡政干部抗日训练班,后在大别山等地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创作木刻宣传画,创办《大别山文艺》和《大别山画刊》(开辟木刻专栏)。1939年到达重庆,曾任教于育才学校,当选为中国木刻研究会理事,是重庆木刻界的重要代表人物。汪刃锋关注终年挣扎在生活线上的劳动人民,创作了一批具有深刻现实思想内容的木刻作品,《嘉陵纤夫》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嘉陵纤夫》的画面中,湍急的江水自右向左倾泻而下,转过弯又折向右下方奔去。远处的江水以大块面为主,取浩荡之势;近处的江水以疏密相间的刻线表现水流急速之状。为了突出刻画纤夫的形象,江景描绘的只是局部一角,但经过作者精心地取景构图,依然让观者感受到嘉陵江景色的壮观气势。在这片具有地域特色的壮美江山里,却呈现着一幕沉重悲苦的时代生活场景:七位纤夫正拉着长长的纤绳,前倾着身体,吃力地向岸上迈着脚步。人物分为两组,走在近处的三位侧面人物刻画详细、各具特点:排头的是一位年纪较长者,留着长胡须,身体显得有些佝偻,头上缠着一条白布,是当地农民形象;紧跟其后的两位壮年骨瘦如柴,一人戴着帽子看着前方,一人光着头面朝地。远方低处的四人刻画简略,他们俯身向前,只见缠着白布的头顶,而不见面目。画家以纵横交错、粗细相间的刻线以及大大小小的凿痕,表现出高低起伏的滩石坡面。通过对生活的深入把握和强烈的木刻语言表达,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嘉陵纤夫的生活片段,唤起了观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196  

黎雄才  《山中一夜雨》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王莉萍



立轴  纸本设色

97.3×52.5cm 

1993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写唐人诗意。雄才,时年八十五。


钤印

黎雄才(白文)


黎雄才(1910-2001),广东省肇庆人,祖籍广东高要。当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是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黎雄才擅长巨幅山水画,精于花鸟草虫,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被评论界称为“黎家山水”。他17岁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高剑父学画,后留学日本,1935年毕业回国,任教于广州市美术专科学校。1943年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副教授。1949年后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教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黎雄才的山水画早年受高剑父影响,后融汇古今,自成一格,擅用焦墨、渴笔,风格老辣、雄劲。三十年代初作品《潇湘夜雨》荣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1954年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卷》被美术评论界誉为“抗洪史诗”。


此幅《山中一夜雨》为“借诗中情,画心中景”的山水画作品,画中诗意出自唐代诗人王维诗句《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黎雄才继承岭南画派传统,重视表现空间的透视感,前景大片松树几乎占据画面三分之二的篇幅,墨色浓重,笔法雄健老辣,使松树苍劲挺拔之姿跃然纸端。中景山石嶙峋,以焦墨辅以皴擦,具体明晰。后景的山峰则朦胧淡远,几欲与天空融为一体,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背景的空间感。其间清冽的山泉如银线般飞流而下,其上有云气氤氲,生动滋润。整体画面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疏密得当。



往期精彩回顾

🔗热烈祝贺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孙晓云当选第八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资讯丨“可触摸的记忆——馆藏艺术档案文献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展出

🔗翛然物表,与古为徒 ——与宋玉麟谈艺术和传承

🔗志如初 人如菊——与画家高云不谈回归,谈出发

🔗VR展厅丨坐看云起时——江苏省美术馆藏20世纪中国画专题展

🔗VR展厅丨江苏省抗疫主题美术书法精品展

🔗资讯丨感动凝聚力量——“江苏省抗疫主题美术书法精品展”线上线下齐开展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把传统经典当成一个“球体”,于是,我飞向它、撞击它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观众在场馆入口处出示“苏康码”、身份证

经测温、安检、取票后方能入内参观

请广大观众参观时戴好口罩

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避免人员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201路、202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