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91-97)
自去年5月18日起,《e观藏·每日一美》栏目已推出一周年,365篇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赏析每日呈现,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飨读者。栏目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云展频道同步推出的同时,精品内容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美术频道同步收录。收获点击量3200余万次,点赞量500余万次,辐射人群4000万左右。“每日一美”活化了典藏作品、传播了艺术价值、弘扬了江苏文化的风采,得到了业内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既实现了文化加传媒的创新探索,也进一步展示了文化艺术传播的魅力。为了更好地推进及传播这一文化品牌,“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决定继续与江苏省美术馆展开文化资源交流与合作,在今年继续推出《e观藏·每日一美》第二季。继续全年365天持续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本期朗读:南京市朗诵协会会员 南京广电集团主持人 宋宇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91)
宋文治《太湖新装》
文丨陈岚
▵宋文治 《太湖新装》
横披 纸本设色
93×145.4cm
1972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太湖新装。一九七二年元月写于苏州洞庭西山,文治。
钤印
娄江宋文治(白文)、今朝更好看(朱文)
赏析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15岁时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自学国画。1941年考取苏州美专沪校,学习西洋透视学、素描、水彩等技法。1947年赴安亭师范学校任教,经同乡朱屺瞻介绍,拜张石园为师,开始研习山水画传统基本功。又与陆俨少交往,由陆俨少介绍拜吴湖帆为师。1957年入江苏省国画院,受傅抱石影响,致力于山水画创新。
宋文治的绘画风格几经变化,笔墨劲健,意境灵奇,在作品立意上紧跟时代。太湖南部的洞庭山,是宋文治最为钟爱的描画主题之一。画家从山的制高点鸟瞰俯察洞庭山下湖面全景,用如椽巨笔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佳作。作品气势宏伟,墨韵生动,意境悠远。该画构图大胆,墨色相融,画面以红、黄、黑颜色为主要构成元素,用太湖的秋色来体现人们沉甸甸收获后的喜悦与欢庆。
作品中,座座黑色高耸输变电铁塔由远及近,条条银线电缆如道道彩虹飞跨湖面,尤为醒目;山下连绵不绝的金色粮田丰收在望,浩渺太湖中悬帆点点,蜿蜒河道中驶过繁忙的运输漕运船队,河岸旁村居农舍、工矿厂房、矿井钻塔布局错落有序,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尽显秋声秋色。工、农、渔、矿、商、运等与秀丽山麓、葱郁茂林、广袤湖泊、万顷良田同框画中,彼此观照,生生不息,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92)
张晋《拙政园》
文丨丁雅力
▵张晋 《拙政园》
镜片 纸本设色
83X45.3cm
1977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拙政园,一九七七年十月张晋时年七十有二。
钤印
张晋(白文)
赏析
张晋(1906—1988),江苏苏州人。名义隆,字晋,是“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师从书画名家顾仲华,是“顾氏国画学社”第一届学生。1937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后转至上海新华艺专,并拜名家李醉石为师,专攻山水,以“四王”为重。新中国成立后,参加苏州文联成立的美术协会,后调入江苏省国画院任专职画师,参与了著名的“两万三千里写生”。其创作的“新山水画”,不仅在国内多次展览,还赴日本、缅甸、巴基斯坦、德国、意大利等国展览。
张晋尤擅以小写意之笔画青绿山水,用笔工细劲健、意境清晰,好用青绿设色,时而辅以金钩。此幅《拙政园》是以江南古典园林代表之一“拙政园”为景,园中荷池广、多奇峰,山石仿峨嵋栈道,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此幅作品作者意在表现江南园林“以水见长”“庭院错落”“花木为胜”的园林文化,竖型构图自上而下的布局对于画面体势的营造完整而统一。
画面中,大面积的湖面以极淡的青绿渲染;装点的荷花染以墨绿,丰腴而润泽;四周树木填以青石再罩染花青,秀润而柔美;亭台楼榭赭石扫之,洒脱而典雅。作品笔墨规整、秀丽柔媚,能看出张晋早期所积累的学院背景。造型透视上对于西画有意无意的吸收,及笔法上对于“四王”及吴门的借鉴,具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特殊痕迹。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93)
恽宗瀛《新街口的早晨》
文丨乐晓菊
▵恽宗瀛 《新街口的早晨》
板面油画
38.5×49.5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恽宗瀛,出生于1921年,江苏常州人。 擅长水彩画、色粉画。 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代表作品有《都江堰》《葡萄》等。出版有《恽宗瀛师生美术作品集》《恽宗瀛画集》。
恽宗瀛先生擅长油画与色粉画,他放弃了美术学院任教以及国外深造的机会,而选择工作于南京金陵中学,一生致力于美术基础教学工作,1984年成为江苏省首位中学美术特级教师。他的绘画色彩干净通透、温馨淡雅,擅长用淡紫、粉红、轻绿色系,于画面中营造出静谧轻柔、清新而又明丽的气氛。
此幅《新街口的早晨》展现出南京清晨的明丽风景,在这片市中心最繁华的街口,优雅的法国梧桐亭亭玉立,枝干间参差林立,舒展着伸向天空,清晨的朝阳似轻柔的纱丽一般,树的影子静静洒落于建筑物的墙面上。建筑物顶上的红旗迎风飘扬,暖暖的阳光照耀着市中心的街道,一片自然宁静、从容沉稳又欣欣向荣的都市景象。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94)
亚明 《暮归》
文丨安邦
▵亚明 《暮归》
立轴 纸本设色
20世纪60年代
80.8×113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钤印
亚明画印(白文)
赏析
亚明(1924-2002),安徽合肥人。原姓叶,名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历任无锡市美协主席、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主任、华东美协理事、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等。出版有《访苏画辑》《亚明作品选集》《亚明画集》《三湘四水集》《亚明近作选集》等。
亚明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组织参与了江苏省国画院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开始了自己的早期山水画创作,在中国美术领域特别是对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他提出了“向传统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经验,并主张“中国画有规律而无定法”,也提出国画的去向应是立足继承民族文化传统,面向生活,融汇外国美术之精华,以促进其艺术性不断拓展。亚明艺术之作既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延续,又洋溢着时代风采。
此幅作品是亚明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山水画作品。本作以“暮归”为主题,画面描绘的是日暮时分乡间老树下人们行走的小道归途。画面中的两棵古树枝繁叶茂,立于乡间桥头,为来往农人遮阳蔽日,其线条笔墨手法传统,树冠通过墨色的浓淡和枝叶线条的点缀,体现出了古树的繁茂与画面整体的层次感。细看背景,古树并不只此两株。画面下方的人物为“点景”之笔,将农人暮归的形象巧妙地结合进了这幅以风景为主题的画作之中。该幅作品符合亚明先生早期的山水风景画的特征,“向传统学习”,笔法古典传统,“向生活学习”,画面朴素生动。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95)
张新予 《秦淮河上》
文丨 陈娅
▵张新予 《秦淮河上》
水印木刻
40.3×59.5cm
1989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张新予(1932-2009),江苏泰兴人,1947年参加工作,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擅长版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曾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版画院首任院长等职。代表作有《栖霞山》《秋染巴山》《武夷山下》《太湖渔歌》《苏州印象》等。出版有《中国水印木刻集》《中国现代版画》《江苏水印木刻集》等。
张新予早年参加革命,15岁即在解放区发表版画作品。1960年起前往苏南、苏北,开始了深入生活的写生之旅,创作出大量意境深幽的水印版画,与吴俊发、黄丕谟、张树云、朱琴葆等共同奠定了江苏水印木刻学派的历史地位。
20 世纪 80 年代,张新予受时代风潮的影响,力图将现代审美意识融入水印木刻,开始探索视觉形式构成与江南民居的新颖表现手法。现代主义对张新予的影响,也鲜明地呈现于其作品之中。《秦淮河上》以简洁的块面和概括的图案构成,突显出颇具个性的装饰效果。画面黑、白、灰关系明确,其中墨色的天空展现了画家对固有色关系的颠覆处理。尤其在学习了福建民间粉印技法之后,他对江南水乡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呈现皆可通过在深底色上覆盖浅色来完成,由此增添了画面层次,以不同于传统水印的厚重质感,拓展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96)
钱松喦 《雨花台》
文丨马瑷
▵钱松喦 《雨花台》
立轴 纸本设色
139X96.3cm
1964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雨花台上煦东风,鬭尽冰霜有劲松。蓓蕾浇开先烈血,漫山芬馥万年红。一九六四年十一月,钱松喦写并颂。
钤印
钱(朱文)、松岩(白文)、松岩解放后作(朱文)
赏析
钱松喦(1899-1985),江苏宜兴人,是“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苏州、无锡等地的中小学及无锡师范学校、无锡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57年,由无锡师范学校调往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处)。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钱松喦自幼受到家学影响,痴情于艺术,尤爱山水。他上溯宋元明清诸家,广师古法,受石溪、石涛影响颇深,画风不拘泥于形似而强调骨法用笔,喜用雄浑古拙之“颤笔”,自诩为“浑厚沉着”。同时注重师法自然,曾壮游祖国名山大川,在山川自然与现实生活中锐意探索,将时代特色与传统技法巧妙结合,作品在立意、构图、笔墨、色彩、题句上都匠心独具,自成一格,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深情的时代韵味。
雨花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建于此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烈士陵园。钱松嵒所作《雨花台》创作于1964年,画面前景绘出一棵高耸入云的松树,造型挺拔雄劲,笔墨坚涩凝重,为画面营造出深邃厚重的意境。在树冠相叠间隐约可见一山坡,漫山红英翠松,影影绰绰,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于山顶,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这是1950年在雨花台建立的首座革命烈士纪念碑,该碑已于80年代重新修建,在此画中得见其初貌。山间石阶上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们正结队而上,鲜艳的红旗随风飘荡。“蓓蕾浇开先烈血,漫山芬馥万年红”,作者将对革命圣地的崇敬与对祖国的热爱赋予画作之中,意境深沉而广阔。
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97)
力群 《陕北女孩》
文丨邹佳睿
▵力群 《陕北女孩》
黑白木刻
20x14.5cm
1941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赏析
力群(1912-2012),原名郝力群,山西灵石人。中国现代版画开拓者、奠基人之一。1931年入国立杭州艺专,1933年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从事版画创作,并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40年到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力群早期作品表现了人民奋力斗争、不甘作亡国奴的爱国精神。在延安时期通过对民间生活的体验,力群的版画风格更趋向于拙朴。新中国成立以后,他的版画更注重感情的抒发。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丰衣足食图》《暮色》等。
此幅《陕北女孩》是力群1941年所作。力群在到达延安后,他的木刻版画作品已经从之前的揭露社会黑暗统治的犀利粗犷,逐渐转向对陕北农村和农民的刻画,为转向对新生活赞美的细腻写实基调打下基础。这幅作品用细碎的线条表现面部的明暗效果,是力群作品向民间风格转向的过渡时期。整个画面表现了天真烂漫的陕北女孩形象,将女孩略显青涩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往期精彩回顾
🔗展讯 | 感悟生活——2021江苏省美术馆艺术家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开展
🔗展讯 |“江苏省美术馆藏·李剑晨捐赠水彩画精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开展
🔗展讯 | 神州大地——伍霖生捐赠素描·写生作品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
🔗展览预告丨“杨廷宝: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世纪”将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展出
🔗馆学研究丨《原境之魅:欧美艺术博物馆陈列方式研究》
🔗VR展厅丨百年征程——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书法精品展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第二季(84-90)
供 稿: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陈星羽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观众在场馆入口处出示“苏康码”、身份证
经测温、安检、取票后方能入内参观
请广大观众参观时戴好口罩
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避免人员聚集 文明观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