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众美大观丨江苏美术馆馆际联盟馆藏精品赏析(一)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3-12-27


前  言

江苏美术馆馆际联盟自2017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构建全省美术馆互联互通、共享共建的交流合作平台。“众美大观——江苏美术馆馆际联盟馆藏精品赏析”活动已举办了四年,其间有六十余家成员单位参与,先后共推出馆藏作品182件(组),在业内乃至社会公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在“众美大观”项目的连续推动下,联盟各家美术馆对于各自馆藏的梳理、挖掘、展示与传播在不断拓展,找准定位、深入研究、树立特色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有效推进了全省美术馆的专业化建设。


今年的49幅(组)作品中,既可以观赏到近代大师名家深厚的笔墨功力,也可以看到中青年艺术家贴近时代、面向现实,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艺术类型上也比往年更加多元,在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水彩水粉等作品的基础上,新增了综合材料、雕塑和影像作品。这些艺术作品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并不断萃取、继承和创新,带给大众以丰富的滋养。


典藏是美术馆的根基,是融合了美术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美术馆典藏的工作目标不是为了将各个时期的优秀艺术作品收入库房中,通过研究、展示让社会大众共享文化之美、艺术之美才是此项工作的最终意义。不久前,习总书记提出要“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这进一步为全省美术馆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记录和收藏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反映和讴歌新时代的艺术作品,大力促进藏品的研究、活化使用与传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更丰富,更充盈、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




江苏省美术馆


▲《海滨生涯》 亚明


20世纪60年代

中国画 纸本立轴

136.6cm×68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钤印:亚明(白文)六十年代(红文)



亚明(1924—2002),安徽合肥人,为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最具影响的中国画家之一。他幼时贫寒,少时从军,献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上世纪50年代始,专事中国画研究和创作,成就卓著于人物画和山水画,又深研中国画理,提出“中国画有规律而无定法”。亚明曾长期主持江苏美术界工作,负责筹建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江苏省美术馆和江苏省书法篆刻研究会。他以杰出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建树,对"新金陵画派"历史地位的确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这个画派的重要代表,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作出了承前启后的重大贡献。



亚明先生一生都以生活为创作源泉,20世纪60年代创作了一批表现真实的生产劳动场面的作品,《海滨生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大海边,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坐在海边织渔网,一幅生动恬静的画面映入眼帘。亚明以写意的用笔,绘制出一顶体积庞大的渔网垂直占据画面的主体位置,这顶渔网悬挂在从画面右侧伸入的枝干上,笔法兼勾带皴,干湿互用。渔网细节处是以较为干枯的墨色勾勒,线条挺劲有力。巨大的渔网与左下方织网姑娘的比例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画面气势不凡,富有生命力。画面中除了压弯树枝的重型渔网,左边的红衣女子更是吸引观者眼光,她扎着两股麻花辫并系着红色头绳,手拿着梭板,正在认真地飞梭走线织网,场景生动感人。织网姑娘身旁的竹筛里放着两捆塑料尼龙线,还有亚明先生在渔网的右侧勾勒出轻松灵动的线条,这两处细节正预示这顶渔网的完成还需要些时间。时间在指尖一梭一梭穿过,悄无声息地溜走,织网姑娘专注的劳动场景定格在一瞬,充分显示出亚明先生对当时鲜活真实的生活充满感情。


通观整幅作品,笔墨与意境相结合突出画面恬淡安逸之感,人物形象生动朴实,尺幅不大却气势逼人,正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可见作者的用心,使人观之仿佛身临其境。

(江苏省美术馆    叶海鹰)




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


▲《里巷处处春》余彤甫、顾伯逵、丁士青、张文俊、张晋、宋文治、钱松嵒


1960年

106cm×148cm

江苏省国画院藏


题识:里巷处处春1960年四月余彤甫、顾伯逵、丁士青、张文俊、张晋、宋文治、钱松嵒合作


钤印:松岩



《里巷处处春》作于1960年4月,彼时正值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之初。江苏省国画院自1957年开始筹建,集结了当时江苏各地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于1960年3月正式成立。此件作品由余彤甫、顾伯逵、丁士青、张文俊、张晋、宋文治、钱松嵒合作而成,七位作者均为江苏省国画院的首批画师,其中除顾伯逵外皆是山水画家。


余彤甫(1897-1973),名昌炜,字彤甫,江苏苏州人,曾任苏州市美协副主席,江苏省美协常务理事,代表作有《黄山桃花溪》《长江万里图》等,著有《山水画技法》。


顾伯逵(1892-1969),号九峰居士、片石斋老人,扬州人。江苏省美协和华东美协会员,扬州市政协常委、人大代表。作品以花鸟山水为主,代表作有《松猴图》、《松鼠图》和《三唱雄鸡东方红》等。


丁士青(1900-1976),名竹如,别名老渔,焦石山农、蜀江渔父、蜀江老渔等,江苏镇江人,曾任镇江市国画室主任, 代表作有《红岩》《东山新绿》等。


张文俊(1918-2008),原名耀哀,字馄庭,山东临沂人。1957年任江苏省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画师,1960年任江苏省国画院办公室主任、山水画组组长,曾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美术系副主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代表作有《钟山雄姿》《山高水长》等。


张晋(1909-1988),名义隆,又名益禽、一禽,字晋,江苏苏州人,曾先后就读于苏州美专和上海新华艺专,代表作有《香洲》《天平红枫》等。


宋文治(1919-1999),江苏太仓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57年调入江苏省国画院,先后任院长秘书、副画师等职。1977年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等,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钱松喦(1899-1985 ),江苏宜兴人,1977年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曾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里巷处处春》描绘了姑苏地区春天时节生机勃发的一处景观,“里巷”并非专指某一区域,而是泛指寻常可见的胡同、街巷。作者分别采用了点叶与夹叶结合的画法在画面最前方画出三棵大树,透过树荫可见树下用白布罩着的一箱箱物资,顺着视点往上看到一群人在把箱子搬上卡车,院子里几幢红色瓦顶的房子里,一群人在忙碌地生产,门口一辆满载箱子的卡车正要开走。院子外面是整洁的街道,房子是黑瓦白墙的典型江南建筑,而到处张挂的横幅、墙上的标语、红色的告示、房子周围的红旗与电线杆都是反应那个年代风气的新事物。街道对面是一个食堂,食堂旁的托儿所里,小朋友正在热闹地玩耍。顺着街道往上走是一条大路,路两头各有两座古典的牌坊,路上有运载货物的车辆,骑自行车的人,还有一队举着红旗行进的队伍。大路右边一排排房子,都是传统的江南民居,远处则是一排现代楼房建筑,有着整齐明亮的窗户,楼顶都插着红旗,象征着现代化的城市,再远处还有冒着烟的烟囱,意味着工业化的生产正在进行中。道路左侧的公园桃红柳绿、春意盎然,游人悠然其中,赏花观柳,感受这怡人的春色,突出了作品的主题“处处春”。


纵观整件作品,画面清新自然,构图新颖,突破了古典山水画的程式,树石的表现不再概念化而趋于生动写实,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极富生活气息,已经初步展现“新山水”的气象。当年9月,江苏省国画院组织画家,开展了历时三个月、前无古人的“两万三千里旅行写生”的壮举。七位作者中除顾伯逵、张文俊外,其余五位都参与了此次写生活动,并各自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在《山河新貌》展览中展出,奠定了“新金陵画派”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江苏省国画院美术馆   曾立国)




江苏省现代美术馆


▲《毛泽东视察南京十月公社》 时卫平


2021年

布面油画

150cm×280cm

江苏省现代美术馆藏



时卫平,1956年生,江苏常熟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主要讲述了1956年1月11日,毛主席在时任江苏省委领导陪同下,视察了南京郊区尧辰乡十月农业合作社,并提出“组织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重要指示的历史故事。作为一幅描绘20世纪50年代党群关系并充满笑声的作品,整幅画着重的是表现毛主席对社员的关心和社员对领袖的爱戴。其次画面有历史感和真实性,通过服装、道具、气候、环境等因素,表现当时南京郊区农村的基本生产、生活状态。如在细节上,有小男孩穿着姐姐花裤子改的服装、草房、草垛、水车和农民淳朴的笑脸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能准确表达特定的画面氛围。

(江苏省现代美术馆)




江苏大剧院美术馆


▲《鼓舞》 吴为山


雕塑

2017年

江苏大剧院美术馆藏



雕塑作品《鼓舞》以12位形态各异的安塞腰鼓舞者为原型,青壮年黝黑的脸庞、健硕的臂膀,腰挎擂鼓、侧身昂首、马步蹬腿、腾挪跳跃,动作威猛矫健,气势浑厚泼辣,热烈奔放地舞出百年的沧桑,展现了劳动人民激情表演安塞腰鼓时鲜活的生命力。众人齐舞的造型显露雄壮之美,亦舞亦歌的姿态充满豪情壮志。造型各异、雄迈有力的舞姿飘扬在红色舞带背景前,不仅是对载歌载舞的鼓手们的呼应,而且形成一个“有声有色”“绘声绘色”的有机整体。作品将动态的舞台艺术与静态的雕塑艺术进行有机融合,凝固经典艺术瞬间,升华舞台表演艺术,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此组雕塑由国际知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创作。2017年首届江苏发展大会召开之际,吴为山先生将该组作品捐赠给江苏大剧院,并永久立于江苏大剧院南门。作品是在外游子对家乡的一份情意,也是对家乡的美好祝福,以及对江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支持。

(江苏大剧院美术馆    徐 艳)




傅抱石纪念馆


▲《西陵峡》傅抱石 


1960年

中国画(纸本设色)

146cm×210cm

傅抱石纪念馆藏



在“南石斋”画室中张挂着一幅未画完的大幅山水画,是傅抱石先生溘然长辞的前夜笔耕不辍的见证,也是他生前最后一张作品,画题为著名的《西陵峡》,现为傅抱石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此画以“抱石皴”开笔,大笔纵横,元气淋漓,崔嵬雄浑的大山下点厾几点红圈,尽管没有画完,已经能看出是表现长江上几座灯塔的光晕,它们由近及远指引我们驶入壮丽的三峡峡口……全画高度概括凝练,有排江倒海、吐纳百川的气势,笔情墨韵间透着傅抱石对山水画的深刻理解:“中国人如果永远不放弃山水画,中国人的胸襟永远都是阔大的。”



实际上,相似构图的《西陵峡》傅抱石先生还有很多创作,比如江苏省美术馆、江西新余傅抱石纪念馆等地均有收藏。这是建国后傅抱石画长江题材的重要内容,也是体现他艺术风格的经典图式之一。从作品的角度看,傅抱石所画长江题材的作品均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这不仅仅包括技巧上的高度,还有在古典文化修养上的积淀,对中国画发展卓尔不群的见地……所有这些构成傅抱石在艺术本体价值与艺术社会效能双方面达到了超越时代、引领风尚的高度,其所产生得巨大社会影响和深远历史意义也就自然可以理解了。从文化起源和发展角度来说,长江文化是一种自然诗性文化,这种文化尊重巧夺天工的技艺,而摈弃人工雕琢的技术。因此,抛开绘画被赋予的社会属性和时代因素,艺术本体语言的高品位和高格调是傅抱石所不懈追求的。所以说,傅抱石的山水画之所以受到海内外艺术爱好者的喜爱甚至痴迷,因为在他的笔下既有江南地域之灵动俊逸与妖娆妩媚,又有六朝风雨之沧桑雄浑与朴茂大气。特别是耳熟能详的“抱石皴”,或者说傅抱石的散锋笔法不仅能够体现土石不分、山林崔巍的雄浑气魄,同时也能表现江河翻涌的动势和形态,加之精细谨严的点景人物、建筑、车马等等形成的“至精微,尽广大”的对比效果,让人不禁感叹山水画的特殊人文内涵:既在于历史符号的传承,又以此作为衡量时代发展的标尺。


这些在此幅《西陵峡》中得到切实的验证和充分的表达,成就了傅抱石对自然生活环境的体认,对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的一种感悟,而这一切浓缩于傅抱石对传统笔墨的时代性追求和创新性发展,对山水画中文人气质的历时性坚守与共时性的发扬。

(傅抱石纪念馆     黄 戈)





往期精彩回顾

🔗资讯丨“大美长江——孙晓云长江主题书法手稿特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

🔗VR展厅丨书道中兴·清代书法演进之路

🔗展览丨“画境——江苏省美术馆书画工作室在职艺术家作品联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

🔗相聚雪域高原,共绘发展蓝图

🔗关于报送2023年美术、艺术创意设计、美术馆专业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

🔗读书会丨现代艺术慢慢看——阅读·交流·分享江苏省美术馆第十四期读书会回顾

🔗征稿丨江苏省美术馆90华诞征文启事


供 稿:庄 芸、叶 涛、吴浩然


监 制:宗 洁

编 辑:陈星羽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注意事项 |

入馆时请您准备好:

※ 身份证

※ 参观预约记录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因修缮需要

暂不对外开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