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者联盟| 什么榨干了年轻人的钱包?
无节制的超前消费、被诈骗、赌球、因疫情失业、投资失败......豆瓣近3万用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聚集在“负债者联盟”小组,讲述自己的故事,每日打卡还债。
与其他的小组不同,这里没有热火朝天的八卦讨论,也没有吃吃喝喝好物分享,有的只是焦虑、悔恨和无助。
“27岁,五年负债30万,我还有救吗?”
据尼尔森调查,中国有86.6%的年轻人使用过信贷产品,除按时还款的以外,有44.5%的人群实际负债。
对于有计划消费的人来说,借来的钱好比雪中送炭。而冲动不计后果的一掷千金,只会带来短暂的快乐和希望,以及漫长的痛苦与悲剧。
文 | Paella 图 | 高高兴兴 SL
1
四成年轻人已身负债务
目前9095后正在成为市场消费主力,在他们追求更完善的自我、更高生活品质的道路上,信贷产品是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
中国各线城市超过2000名18-29岁消费者的调查显示,信贷产品在年轻群体中的渗透率是86.6%,大部分年轻人都用过花呗、白条、信用卡等信贷产品。其中42.1%在当月就还清欠款,而剩下的44.5%则是负有债务的。
对于擅长理财的年轻人来说,信贷产品确实是能提供周转帮助的“蜜糖”,但对部分对消费毫无规划的人来说,负债则变成把他们拉入深渊的“砒霜”。
44.5%的负债人群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但如果走进豆瓣“负债者联盟”小组,就会观察到这个数字背后,那些本应该生活得光鲜亮丽、充满希望的年轻人不为人知的辛酸角落。
2
“负债者联盟”是谁?
无节制的超前消费、被诈骗、赌球、创业失败......豆瓣近3万用户因为各种各样的欠债原因聚集在“负债者联盟”小组,讲述自己的经历,每日打卡还债。
与其他的豆瓣小组不同,这里没有热火朝天的八卦聊天,也没有吃吃喝喝好物分享,有的只是焦虑、悔恨和无助。
“负债者”们大多在20-30岁之间,小到欠几千块,大到上百万,多集中在1-10万和10-100万区间内。
不知道为何钱会越欠越多,也不敢和家人倾诉,他们如同落水之人绝望地寻找浮木,最大的愿望便是成功“上岸”。
被短期欲望支配,失去自控力是他们负债累累的最主要原因。在“负债者联盟”发帖统计中,最多的欠债原因是超前消费,受传销和赌博毒害的人也不在少数。
通常一些深思熟虑过的消费,比如人们常谈到的房贷车贷,反而很少导致还不上钱。这告诉我们,计划和准备是借贷之前必做的功课,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偿还,打算什么时候还清,在行动前想好这些事宜,能够大大减少“翻车”的几率。
然而,“负债者联盟”所讲述的故事中主人公都毫无例外地选择了随心所欲,他们之中甚至有些人没有工作,依赖信用卡和网贷解决开支、去豪赌、投资,月花销能达到5万元以上,就像组里一名用户所说的:“电子支付时代,钱已经不再是钱,而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数字,花出去也没有感觉,造成了悲剧!”
3
网贷让他们更加深陷泥潭
债务收入比是衡量居民杠杆率的重要指标,它代表债务偿付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体现了人们的还款负担能力。
中国年轻人的平均债务收入比是41.75%,这意味着他们月收入的约四成用来还贷款。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消费性贷款,前三项债务来源分别是互联网分期消费、信用卡和互联网小额借贷。就调查结果来看,网贷还款的占比已经超过了房贷车贷。
网贷又称P2P网络贷款,指的是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借贷。它手续方便,不需要抵押,门槛和额度较低,但极高的利息、暴力催收和缺乏监管的风险,对于一些缺乏金钱概念的年轻人来说是致命的。
“负债者联盟”组内300+求助帖子的情况显示,网贷欠债的人数高达266个,占84.4%。如果一笔钱来得太容易,就会给人造成“再借一点反正还得起”的错觉,不知不觉就掉进陷阱。
发这类求助帖人们通常家里经济能力有限,也没有稳定收入,导致在多个网贷平台之间以贷养贷,“拆东墙补西墙”的后果就是利滚利越欠越多,彻底超出他们的可控范围。
4
高知高薪人群更易产生负债
那么,欠债只是底层打工人的事,和大城市的精英们毫无关系了吗?恰恰相反。尼尔森负债报告显示,来自一线城市、高收入高学历,有“海归”经历的人群更易产生实质性负债,并且负债金额通常更大。
除了一线城市的基础生活成本较高、房贷车贷压力大以外,高薪高知、有海外经历的人们同时也有着较高的对金钱的支配需求。这种支配需求不仅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去创业、投资,还有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
很大一部分人被消费主义所影响,他们心中的“生活品质”可能并不是由日常中许多“小确幸”所构建的,而是需要金钱来堆砌的。“贵”的标签和“高品质”、“体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尼尔森报告中也有这样一组十分有趣的关于“信贷资金都用在哪里”的数据:
总体来看,比起维持基本生活用度,年轻人使用信贷来提升生活品质的比例占据了首位。这意味着许多人贷款并不是无法满足温饱,而是选择了向更高的地方攀爬。
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当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满足后,对于归属、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的渴望也自然而然地迸发了。
信贷资金的用途被买房子、车子、衣服,社交、健身、培训等费用所充斥。变成更好的自己,这种需求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不能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需求,而是急于寄托在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上,那么欲望终将吞噬掉灵魂,让人变成债务和数字的奴隶。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号“四象工作室”
(微信ID:foxgirlnews),更多精彩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