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授的实验室 | 房喻的“阿Q、雷锋、铁人”实验室

2017-10-29 陕西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无论是凝结在试管里的真理,还是游动在笔尖的沉思,在科学的世界里,总有一处安放不可思议的静谧所在。它就是理工科生忠实的陪伴者——实验室。它以无声的姿态,见证了一批批教授和学生的成长进步。


继2016年3月4号,微尚工作室推出先生的书房(主要聚焦人文社会科学教师)之后,本学期官微君推出新的系列专题:“教授的实验室”(主要聚焦理工科教师)。


教授的实验室,就是一个个神奇的小世界。所有的不可思议仿佛有迹可循;所有的看似正确,有时候总能被科学论证驳倒。它既有拥抱一切的宽容,无论成功或者失败;又有着世间最严苛的法则,只有用严谨,勤奋才可得它青睐。

一起走进这些实验室,随教授们感悟理性与科学之光。

今天,小编带你走进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房喻教授的实验室——


▎本期实验室主人


房喻,我校原校长,物理化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荧光传感薄膜和有机凝胶材料专家,我校首批理工科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名单。多年来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研究项目


1.2016--服务于荧光敏感薄膜拓展研究的荧光传感器和传感器阵列研发系统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2.2011--隐藏爆炸物探测关键材料与技术(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 

3.2012--分子凝胶中的寡聚效应研究

4.2011--凝胶乳液的可控自组装制备及其在高性能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气凝胶创制中的应用

5.2010--基于新原理的便携式、多功能荧光分析仪的研制

6.2008--基于单分子层化学的荧光薄膜传感性能拓展的新途径

7.2008--基于胆固醇衍生物的新型超分子凝胶、凝胶乳液和双液相

8.2007--高灵敏度纳米膜爆炸物探测便携式设备 (863计划项目)

9.2007--共轭荧光高分子化学单层组装、光物理行为及其传感应用

10.2006--硝基芳烃类炸药的可靠、灵敏检测方法与技术研究(重大项目)


荣誉榜


获科技奖情况

2013--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0--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9--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6--陕西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5--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4--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3--陕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荣誉奖情况

2013--陕西省教育领域顶尖人才

2008--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011--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10--全国先进工作者

2010--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2008--全国教学名师

2005--国家级精品课程《物理化学》主持人

2004--全国劳动模范

2003--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2--陕西省劳动模范

2001--全国优秀教师

200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陕西省“三、五”人才

1993--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实验室的“阿Q”、雷锋和铁人精神


实验室,是房喻的第二个家。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和学生们“泡”在实验室,一起做科研,讨论各种问题。在这个实验室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或者说是“传统”——学生除了日常的科研工作之外,还要承担其他事务性工作。


“多年的教学生涯,我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很多看似是很平常的事情他们做起来似乎都有困难。以打扫卫生为例,经常听到我的学生说在家从来没有做过家务。”房喻说。

所以,这么多年来,实验室的经费、国家基金、横向基金,房喻都让学生管理,他从不插手。


在房喻看来,实验室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研究能力方面,但同时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不仅仅在业务上、知识上、管理上成长起来,更要注重全人教育,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所发展,这样才能承担比较大的责任,包括对家庭的责任。



在房喻60岁生日的时候,第一时间送来祝福的,是那些在国内外的学生。虽然很多学生都已经毕业,但是对于自己恩师的祝福和挂念,都是发自内心的。

对此,房喻说:“当老师得修炼,这个职业需要真诚与坦率。你对孩子好,孩子自然会记住你。”


房喻的学生们说,老师给实验室提出了三个精神——阿Q”精神、雷锋精神和铁人精神


“房老师的爱岗敬业是出了名的,除夕之夜也要师母大驾光临才能把他从实验室请回家去。他出差后回来,无论多晚都要来实验室转转,问问这个的实验,关心一下那个的文章。他喜欢来实验室与学生讨论问题,有时甚至陪着学生做实验,晚上八九点没吃饭、九十点钟还在实验室里是常有的事。我们感叹他的精力充沛,也敬佩他的工作态度,鼓起勇气去效仿却总是虎头蛇尾。”他的学生2010级物理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生陈香李说道。


陈香李常说自己是“阿Q精神”的受益者,具有“阿Q精神”是导师房喻经常鼓励学生的一句话。“过去总感觉阿Q精神是贬义词,但是这几年在导师的实验室,让我真正理解了老师所说的阿Q精神是积极乐观地去拥抱生活,遇到困难乐观面对,进而克服困难。”


房喻对他的学生一直严格执行组会制度,每次在组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氛围非常融洽。


▎以心换心,因材施教


每个老师的教育观念都有所不同,这都是他们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与时俱进的理念。

房喻的多年教学生涯给他带来了拥有各种背景与性格的学生。他遵循“因材施教”的古道,并坚持做学生的朋友,以心换心,获得信任。他认为师生关系类似家庭中的亲子关系,都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



在“教法”方面,房喻教授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不同学段的教学对教法有不同要求。一般而言,小学、初中教学都十分讲究教法,而高中及大学教学则不那么讲究。


 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法的讲究程度不大相同。一般的学生可能多讲究教法,而基础好、学习主动的学生则不太需要。
 不同老师对教法的讲究程度也可以不一样。普通老师需要多琢磨教法,但对优秀老师而言,偏重于此反而是一种羁绊。


教法说到底是一个技术问题,或者是一个技巧问题,需要研究,但研究过了头可能会本末倒置,适得其反。换言之,一位老师教学要做得好,要赢得学生认可,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对所教授课程理解深刻,全面把握。也就是说,知识是基础,理解是关键,教法是辅助。形式永远只能服务于内容。



▎东西教育 各有千秋


房教授的博士学位是在国外获得的,他还在伯明翰大学做过几年访问学者。谈及国内和国外的教育,他认为各有特点。“我们的基础教育扎实,学生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这是好的一面。但国内对个性化培养、包容不够,往往一刀切的时候比较多。国内的教育可能适合大部分学生,但不一定适合在某些方面有天赋特长的孩子;而在西方就不太一样,他们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房喻教授认为,当前学校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存在特别大的差距。但人们对科研的理解可能还存在着过于功利、急躁的问题。而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一情况在慢慢好转。“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青年教师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大量在国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回来了,他们开放、自信,有开阔的视野。所以我还是很高兴的。”他说。


在去年暑假,诺贝尔奖获得者根岸英一教授还专门来校作专题报告,这让化学院的师生备受鼓舞。在化学化工学院,学院的大型设备都是24小时开放的,学生们可以随时做实验。所以,即使在深夜,实验室的亮着灯也不足为奇。




▎学生眼中的房老师


>> 房老师极爱“扣”细节问题,那双高度近视的眼睛似乎充满着魔力,任何小错误都逃不过他的法眼。像标点符号的用法、杂志名缩写、英文日期的写法等等这些易被我们忽略的地方,他都格外严谨。久而久之,我们也习惯每次写完文章、做完ppt先重头到尾检查一遍这些细节问题。这个实验室的每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最大的收获就是慢慢摒弃了最初的粗心、慌乱,学会了细心、认真。


>> 房老师自己出资让我们学习雅思,为我们请外教练口语,每年我们实验室都有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的学生;他让我们知道了MOOC,了解了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他让我们有幸聆听到Weiss、Whiten、江明、张希等业内大师级人物的报告,开阔眼界,拓宽视野;他把基础研究转化为技术应用,实验室成果走向社会生产,既鼓舞了学生士气,也看到了自己做的东西的价值。


>> 记得有一次,一位师兄画了一幅自认为不错的文章插图拿给房老师看,沾沾自喜的不可一世。房老师看完这幅图之后,先没说什么,看了一眼那位师兄,黑黑的两个熊猫眼挂在瘦削的脸庞上,看得出很疲惫。房老师开口说:“恩,这图可真是下了功夫了。” 师兄打着的半个哈欠硬是活生生的憋了回去,脸上情不自禁得流露出喜悦的神情,两眼放光的盯着图,等待着接下来的夸奖。“这一个个豆芽菜画的活灵活现的。” 房老师又慢悠悠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实验室围着观赏大作的兄弟姐妹们顿时一个个笑的前仰后伏。也许不是学化学的朋友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笑点所在,其实这是一幅关于共轭荧光单分子层薄膜的示意图,师兄为了形象化,将一个个功能集团用椭圆代替,连接臂用不规则曲线代替,组装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的“豆芽菜”,虽说明了问题但并不美观。类似这样的经典语录不胜枚举,虽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让我们记忆犹新。我们在笑声中学会了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 魅力师大,名师荟萃,能在其中相遇终生受益的导师也同样难得。而我,恰巧成为了其中的幸运者,挤过了师大考研的独木桥,并有幸师从于房喻教授。本科时候的懒散和懈怠,造成了自己学术能力的不足,从踏入师大的那一刻起,这些疑惑,就萦绕心头,让我诚惶诚恐、惴惴不安。庆幸的是,所有的顾虑都在同导师的第一次交谈中烟消云散,干练豁达的房老师,他严谨、谦逊的学术态度,对我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都让我受益匪浅。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才更加慨叹时间的转瞬即逝。转眼间,研究生课程已经结束,现在就想一门心思搞实验,出数据,发文章,多学本事,经历这一切,不辜负自己,不辜负这段青春岁月,昂首挺胸好好地活着,在房老师的陪伴和帮助下好好成长。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房老师身上的东西,值得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和感悟。


寄语



房喻教授说

年轻是最大的本钱,希望同学们趁年轻,多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读好书,不光  是读自己专业的书,更要广泛涉猎。

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习惯方面而不是智力上。你们要尝试去观察、认识、理解这个世界。一个民族阅读量的多少基本反映了一个民族进步到什么程度,这一定是成正比的。所以要多看一点书,这是有好处的。

任何时候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多看书长长知识,长长智慧,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自己一辈子都受益于此。你有一个精神世界,这是你年轻时积累的最大财富。


对于做科研的同学

首先是自身要认识到研究生阶段我们人生最美好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最主要的是头脑要清楚,不能在这段时间糊里糊涂地虚度光阴,要想明白这一点,我们的学习才能有动力,否则头脑不清晰,稀里糊涂的,是不可能有动力的。


其次就是要摆正态度,下定决心,好好努力。同时也不能使蛮劲儿,更要把握好努力的方向,在选定专业方向、导师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阅读,反复比较,和师兄师姐交流,积极与导师沟通,和其他老师讨论,把自己要做的事情,研究的专业课题尽可能早的确定下来,然后就是要专心致志地把它做好。


其三要从方法上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例如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知识,了解专业研究方面的前沿脉络。通过从网络上学习,一方面可以突破老师教授学生的局限性,同时学生和老师可以交流,老师之间可以交流,共同探讨。


“人和人的差距,智力上的差异都不是太大的,但是由于后天培养的环境不同,成长的环境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的。主要是个体方面,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不卑不亢,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风华正茂,已是领军人

花甲之年,再做开拓者

高尚坚韧,喻理求真

他用行动诠释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者情怀

呕心沥血,点石成金

他用人生演绎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师大传奇


本文来自于陕西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记者 / 蔡竹欣

编辑 /  雷茜 蔡竹欣 东航丽 刘宇

摄影 / 陈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