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商人瞎吹游客瞎逛导游瞎编,消费北大清华后一笑而过

2017-08-09 曹林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摘要:能够想象,一个狗屁不通的导游带着一群看起来如饥似渴满脸崇拜的游客,指着北大未名湖畔一个新建不久的仿古建筑,牛逼哄哄地称这是“民国建筑群”,介绍清华校史时以权威口吻宣称“清华没有文科功底,是一所工科大学”时,是怎样一副滑稽场景。可是,你一认真就输了,此时此景,谁会当真呢?游客瞎逛逛,导游也就是瞎编编,满足一下“到此一游”的存在感就够了。(本文为UC名家专栏约稿,未经UC许可禁止转载)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暑期旅游迎来最高峰,清华、北大等名校已成不少游客的“必游景点”,本是清静之地的大学校园,已逐渐景点化。为满足公众的参观需求,又要守卫大学的清净,北大清华不得不采取了限制措施。于是,一些奇葩的蒙混入校方式出现了:冒充大学生、伪造公章、钻进狭小的快递车厢里……一些黄牛甚至做起了带人入校的“生意”。一些所谓“导游”对清华北大知之甚少,讲解起来信口开河,甚至全靠胡诌。


能够想象,一个狗屁不通的导游带着一群看起来如饥似渴满脸崇拜的游客,指着北大未名湖畔一个新建不久的仿古建筑,牛逼哄哄地称这是“民国建筑群”,介绍清华校史时以权威口吻宣称“清华没有文科功底,是一所工科大学”时,是怎样一副滑稽场景。可是,你一认真就输了,此时此景,谁会当真呢?游客瞎逛逛,导游也就是瞎编编,满足一下“到此一游”的存在感就够了。像菜市场那样嘈杂喧闹的人群中,有几个会认真去听,有几个会把导游的话当真?本来逛逛北大清华就不是奔着什么历史、文化、建筑去的。

崇拜名校是很正常的心理,但我真没见过哪国人像国人这样近乎疯狂的崇拜,这种崇拜不仅是心理上的仰慕和教育上的追求,望子成龙,寄望孩子考到名校,还会变成一种“到此一游”的痴狂,以到名校朝圣滋养内心隐秘的状元癖,置身其中满足与名校的符号关系感。每到暑假,不仅北大清华“沦陷”于各种夏令营和参观团,甚至连遥远的哈佛剑桥都“沦陷”了。据媒体报道称,伦敦、剑桥、牛津、爱丁堡等多地被中国人占领,参加夏令营游学的中国孩子成为“攻陷英伦”的新力量,常驻居民仅10万左右的剑桥,今年接待了约550万游客,很多大巴上下来的大多是穿着统一服装的中国学生。蜂拥而至的人群,甚至逼得剑桥当地政府不得不出台了一些限制法令。


利用国人的这种名校崇拜,很多游学机构应运而生,成了类似于学区房的一门大生意。我所知道的是,游学已成暴利行业,某些游学企业一方面是赚家长的钱,利用家长们对名校的崇拜和“害怕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知道中国家长在为孩子教育花钱问题上是从不含糊的,设计出各种跟名校符号挂钩的游学线路和夏令营。另一方面是把名校大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用极低成本招很多未经过培训的大学生当导游,带那些对名校充满好奇和向往的大人小孩。


我的一个学生就抱怨过某些“鸡贼”的游学机构,批评他们“卖情怀卖阅历”,然后让大学生们当廉价劳动力。这些游学机构在招聘时会开出诱人的条件,说可以接触社会、引导年轻人、享受孩子们的单纯世界并能积累工作资历,当然还有收入。可工作起来才发现,辅导员工作实质就是“看孩子”,炎炎假日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完全看不出什么“深入的交流”“孩子的单纯世界”,大学生就是一个工资更为廉价的导游。全天工作17个小时却只有200块钱的工资,连续几天的工作就是看管一群对大学完全无感的熊孩子。


一边向家长收天价的费用,一边雇一些廉价劳动力帮着“带孩子”;一边向望子成龙的家长卖名校符号,一边向名校学生卖情怀卖阅历,然后把钱都揣进自己的腰包。这就是很多跟名校挂钩的游学、旅游、夏令营背后的真相,嘈杂乱象背后是一个已经很庞大的市场和成熟的生意。做这种生意的人太了解大众心理了,知道大人孩子只想“到北大清华一游”,不用什么专业导游,招一些暑假急于找兼职的大学生就可以,不需要了解什么校史和文化,能侃能忽悠就行,于是就有了“把新建筑当民国建筑”那滑稽的一幕。一片闹腾之中,谁会介意她到底说了什么呢?


说到底,这是一种消费。商人瞎吹吹、游客瞎逛逛、导游瞎编编,消费了北大清华,然后一笑而过。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资源,其实已经像唐僧肉那样,成为被很多人贪婪地盯着的消费品。高端消费者拿着印着北大清华头衔的名片去忽悠,不在书斋里静心做学术,面是各种商业站台代言,透支着社会对名校专家的信任;中端消费者争相跟北大清华攀上关系,或者公司开在北清附近沾名校光,或者名字跟北清联系上蹭名校影响,或者借北大清华场所作商业宣传的背景,或者像一些游学机构旅游公司那样,把北大清华校园当商品卖,绞尽脑汁挖掘名校可消费的剩余资源。“北大清华消费链”的底层,应该就是那些拼命往校园里挤的游客了,哪管这不是景点而是校园,哪管自己给本很清静的校园留下了多少噪音、垃圾和干扰,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满足自己“到此一游”跟北大清华产生关系的心理,然后心满意足扬长而去。


失去了清静的北大清华,就这样被各种人等消费着。为北大清华增添名气的寥寥无几,消费北大清华名气的泛滥成灾,这也许是名校最大的悲哀。放过北大清华吧!














扫码打赏,鼓励原创


曹林时事评论作品集:《时评写作十讲》、《北大熏出来的评论》、《时评中国》、《不与流行为伍》、《快时代慢思考》、《拒绝伪正义》,欢迎在天猫“新华文轩”选购,享受多重优惠。读曹林时评,读这个时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