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六篇中学生的习作赏析

2016-11-21 黄明雨 立品图书

[编者按]

上周,同学们完成了一份习作,现选出六篇与大家分享。这些文章的作者年龄都在十四岁、十五岁,他们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我比较欣慰。做老师最欣喜的事,是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作文一:

谦谦君子

——羊祜故事给我的启发

 

第一次了解到羊祜这个人,是在《三国演义》里。那时没有太在意他,只留了一个印象。

 

后来才知道他的德行和才华不在当时任何一个统帅之下,羊祜让我最敬佩的地方是他为人谦逊。身为将军,却能听下属之言,改掉喜欢外出游玩的毛病。已经身居高位,还考虑自己才德不够,希望推举旁人为国出力。这也是《易经》里谦卦的德行。

 

《易经》六十四卦都是有吉有凶,唯有谦卦是六爻皆吉。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足够“谦”,就不会有很大的过失。羊祜便是。在与东吴作战时,他小心谨慎。和陆抗对敌多年,保住了晋国边疆的安宁。始终施行仁政,也得到东吴百姓的称赞。他不骄傲,在被封为征南大将军之后,他还想着如何再收人才,攻打东吴水军。于是找到了王濬,这是他对别人的肯定。

 

虽然虚心纳言,提拔人才,羊祜也有自己坚定的立场,这是可贵的。领军在外,又远处边疆,很难不受国君猜疑,他却从不讨好别人。正因为他的正直忠贞,嫉恶如仇,受到许多朝内重臣的忌恨,他不在乎这些,还是出良谋,举人才。但每次的奏章都要烧掉。有人很不解,就问他为什么,羊祜告诉那人:“我荐举人才,是想让他们为国出力。假如受提拔的人都到我家来谢恩,这又怎是我的本意呢?”

 

他把公和私分得清楚,善与恶辨得明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在提醒皇上慎选人才,还未忘自己的平生大志。

 

[评语]

发给大家的材料《孟浩然的诗与羊祜的故事》篇幅较长,你读后能抓住要点,结合学习《易经》的体会,来认识历史人物,阐明做人的道理,这不容易。做得很好!

 

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这项美德,连同勤奋、好学、朴实、与人为善等传统美德,永远不过时。《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今天看来,《易经》的价值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中华经典中最璀璨的明珠,也是最适用于这个世界的指南针。我们学习经典,不是为了学经典而学经典,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成为明眼人。如果学了经典,不能让我们的生命发生变化,那么经典就白学了。经者,常也。常道,就是做人的根本,人有了立足之本,就能应对各种变化。地动山摇,也无法撼动你。因此,孟子有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你此生是女性,在性别上男女不同,气质有异,但人格是平等的,女人、男人都应当有健美的人格,都可以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谦受益,满招损。”谦逊、礼让,不等于窝囊,相反是一种大气。天地这么宽广,何必斤心计较,在于一城一池的得失呢?现代人彰显个性,爱表现自己,生怕别人不识得自己的好。这是肤浅的表现。你文末提到“平生大志”,何谓“大志”?孔子说得很明白——“志于道”,而不是志于考个国际名牌大学,不是志于显赫的社会地位,不是志于想不尽的荣华富贵。而“志于道”的人,是需要把自己潜藏起来的。“潜龙勿用”,不是把自己关在家里成天睡大觉,而是默默地充实自己,积蓄力量,为将来服务社会做充足的准备。“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立了大志的人,不会因为有了一点小成就而飘飘然,她/他会在人生道路上不断突破,止于至善。你具备这样的优秀潜质,祝福你,尽己之性,活出生命的本来面目。

 


作文二:

 

读羊祜故事有感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被后人传颂,永垂不朽。

 

羊祜给我的启发很大,做事谨慎,为人严谨,却不失其正,不拘小节,做人不是本该如此吗?

这篇文章触动到我的地方很多。比如说,羊祜有天晚上想出营,有位将军挡住了他,而他却知错道歉,并没有生气,没有觉得他的职位高就可以肆意放纵,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还有在夏侯霸投降蜀国时,羊祜并没有因是其亲属而与其断绝关系,反而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愈于常日,没有因为这件事而弃守原则,所谓进退而不失其正。

 

面对吴国敌军时,以德服人,感化民众,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用古人的经验,经典中的智慧,再加上自己的变通来面对这个世界。

 

[评语]

你的文章虽然篇幅短,但有真体会,能读出你的诚恳。这很难得!

 

中国人的生命之学,很简单,一是要让生命有足够的高度,二是让生命有足够的长度。董梅老师讲李白讲得很精彩,李白是“谪仙人”,他总是飞到天上,来俯视苍茫大地。让“人道”配合“天道”,让“天道”指引“人道”,这就是中国人的生命观、世界观和宇宙观。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人眼里没有天地,自以为是,胆大妄为,那么是要吃苦头的,终究要碰壁。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是有这样的狂妄无知,不懂得收敛和敬畏。

 

你性格是谨慎的,为人也严谨刚正,这是很好的品质。我也知道你家教很严,父母对你既疼爱又要求严格。你要因此感恩你的父母!当今时代,像你父母这样清醒的家长不多,常见的是对儿女的一味的溺爱和纵容。不过,由于你天性里有固执和对人严苛的一面,所以建议你多读李白的诗,学习他的飞翔。同时,多读历史,把个体生命投放到可长可久的大生命当中,就能同理众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就没有过不去的槛儿。

 

司马迁说得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中国文化的脉络里,天人不二,天在人之中,人在天之内。有此为前提,就可以穿越古今。不同时代的人,穿着打扮不一样,舞台道具不一样,但人心都是相通的。有了这个认识生命的高度和长度,就可以体会王阳明在《大学问》当中的话:“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如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让我们都成为坦荡荡的大人,而不做常戚戚的小人。

 


作文三:


羊祜对我的启发

 

以前对于魏晋史实很不熟悉,读完羊祜的故事,对这位军事家、政治家不禁由衷敬佩,回顾千年往昔,能算大人智慧的人实在为少数,而羊祜绝对算是其中的一位。

 

相信绝大多数人对羊祜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谦虚。其被推举为上计吏时,羊祜回退州官征辟。很多人觉得他是不重名利,不求权位,在我看来其实不然,这是羊祜以退为进用来明哲保身的方法。正因为如此,羊祜才能在曹爽和司马懿两股势力相争下全身而退。等晋朝建立之后,司马炎给羊祜封官升爵,可羊祜不贪名利,概不接受这些赏赐,也因为这样羊祜才能在明争暗斗的官场上独善其身,一步步以退为进走向人生声望与名利并存的巅峰。这是大局观啊!

其实很多事情上,我们要有个远观之策,不可贪眼前小利小惠,把视野和心胸放长远些,做事考虑清楚后再做,这才能成为一个大格局的人。

 

还有一点,羊祜身上体现的难能之处就是宽厚仁德之心。在对抗吴国之际,羊祜决定用治民心治天下,以德服人,收拢人心,这不仅要有大局观,还要有仁厚之心,从陆抗身为羊祜死对头却毫不犹豫喝下羊祜送来的药,看得出来,羊祜是多么仁义之至,将心比心,陆抗才会这般。所以,无论是好是坏,都抱以宽厚之心去看待。心胸开阔些,才能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善待身边每个人,无论他是否推己及彼,能够如一对待,这样对自己没坏处。

 

羊祜的宽厚与大局观,还有他的谦逊,使之有了传奇的历史。倘若大家能做到学习他的一分半点,那社会上一定都是健美的人格与正向的价值观,不会有那么多庸庸碌碌甚至于怙恶不悛之辈。可是就羊祜这一类贤人来说,许多人都不知道,或者说宁愿去追求形形色色、没有内涵的所谓偶像,也不愿去了解学习一下贤人事迹。甚至于观念里就没有这个意识,被社会习气所影响随大流,去追随一个个“天使面孔”,根本没有想到贤人、圣人才是真正值得追随的。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辈人的悲哀吧。

 

[评语]

你是擅长写作的,而这篇文章的好,不仅体现在行文流畅,更重要的是你的真诚。你由自己的体会,联想到你的同龄人,为他们追逐时尚、随波逐流而感到惋惜。这很难得!

 

你体会到了羊祜的大局观和宽厚,其实,大局观和宽厚是一体两面。大者,莫过于天;广者,莫过于地。《易经·系辞上传》曰:“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中国古代读书人,求学向道,方向是一致的,就是不断扩展生命的格局,以“德配天地”为终极目标。羊祜就是士大夫的人格典范之一。

 

文中你用到“明哲保身”一词,这个词现在通常是贬义,多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但早些时候,这个词是褒义的,原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诗·大雅·烝民》有:“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赞美的是西周周宣王在位期间,一位名为仲山甫的大臣优秀的品德和才能。《中庸》里曾引用过这句诗:“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羊祜身处乱世,对应了“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这句话的情形。作为一个有德之君子,在乱世中只能独善其身,很难有大作为。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从这一点来看,尽管羊祜也身居高位,但他清楚当时政治乱局中的险恶,所以他只能选择明哲保身。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他在运用权谋,“以退为进”。孔子尚阳刚进取,这里的“进取”不是为了个人的声望与名利,而是为了治国天下平。羊祜的真实处境是他发挥的空间有限,他是“穷”的。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说:“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个诗句用来理解羊祜,也很贴切。尽管羊祜生不逢时,才能发挥的空间有限,但他贞固守节,也使得他名垂青史。

 

而你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机遇就不同了,你们正迎来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对于世界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不仅是经济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影响力。羊祜登临岘山,常常悲叹,你们则不必感伤,你们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文四:


我看羊祜

——羊祜的故事给我的启发

 

羊祜出生于公元221年,从他往上数九代,都在朝廷为官,而且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也像他的祖先一样,成为了一名低调、诚恳且拥有敏锐的洞察力的政治家。

 

以上这些,是我从资料中认识的羊祜,所以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这样伟大的政治家,却没有在几千年后被世人频繁提起呢?我想原因有两个:一、羊祜只是谋划了灭吴战争,并未参加;二、羊祜做事一向低调,他不愿意参与到政治纠纷中,也屡次辞官,被同时代的人称为当代的颜回。

 

虽然羊祜一生的事迹可圈可点,到晚年还“亢龙有悔”请求辞退官职,好像没什么大过。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羊祜没有参与曹爽与司马懿的大战,或许不是因为腻烦了这种政治斗争,而是为自身考虑,资料上写:“他判断曹爽终奖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可见,他已经在无形中站了队。

 

后来羊祜在西晋为官,有意帮司马炎一统天下。他的第一步做得很好,在荆州时对吴国人以诚相待,并兴办学校。这是他善的地方。但是从他的一生来看,他一直在战斗、杀、夺,这才是他的生活。他是一个政治家,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一个现代人,我用我的思维去看他,那他就不是一个至善之人。资料说他毫无私念,可我却觉得在某些方面他是自私的。他的“自”是西晋,是司马家族,可吴国人呢?他又把他们当什么了?有人说,羊公为灭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真的是“贡献”吗?

 

当然,这些仅仅是我从收集来的资料上得出的结论,很抱歉,我无法深入地研究他,可能连资料我也理解错了。所以现在的我只能说,羊祜是聪明人,但我想成为至善之人,能配天。

 

[评语]

你的文字如你的个性,真诚直率,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讲空话套话。这很难得!尤其是文章结尾,你谈到你的志向,要超越先贤,志在配天,这很可贵!

 

不过,我们对于历史以及先圣先贤,需要钱穆先生说的那份态度:心存一份温情与敬意。羊祜这个人是沽名钓誉、故作清高,还是确实正直忠贞、毫无私念,我们先不急于下结论。我们先来讨论一下“自私”和“无私”。

 

关于“自私”和“无私”,常常是辩论赛的主题,譬如《人性的本质是自私的,还是无私的?》,又譬如《爱情是自私的,还是无私的?》。请注意,但凡是用来作为辩论主题的一些关键词,往往容易被对立起来,比如说“自私的对立面就是无私”,“利己的对立面就是利他”,“个人主义的对立面就是集体主义”等等。在人们的心目中,容易把“无私”、“利他”、“集体主义”看作是好字眼,同时容易把“自私”、“利己”、“个人主义”看作是坏字眼。其实,用“无私”、“利他”、“集体主义”去压制个体的主张,也是一种恶,或者说容易演变为一种伪善。

.............

人格的独立与思想的自由必须得到尊重,对以任何名义对独立人格的压制,都要有充分的警惕——无论是以国家的名义、集体的名义,还是以上帝的名义。“五四”运动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有激烈的批判,认为中国文化是压制人性的,这是歪曲,是以点盖面、是偏盖全。中国文化肯定每个人的良知本性,因此充分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价值。《易经》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论语》里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社会安定祥和,是以尊重人格的独立为基础的,而不是强求一致。因此,在中国文化的脉络里,“自私”和“无私”不是对立的,成己成物,立己立人。

 

对于羊祜而言,身处乱世,能做到贞固正直、明哲保身,已经非常不容易了。韩愈在给柳宗元的墓志铭上写道:“士穷乃见节义。”这句话用来评价羊祜也是很贴切的。至于说羊祜是军人,为国杀敌,这不能苛责。义者,宜也。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合乎正义,都需要设身处地,站在他的立场去感受,如何做是适宜的。不能用抽象的所谓普遍真理,来评价他人的功过,以及指导自己的实践。

 


作文五:


谦和厚道,顺时自省

——我从羊祜的故事得到的启发

 

“世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是孟浩然诗《与诸子登岘山》中的名句。诗题中的“岘山”,则与“羊祜”这位名将紧密相连。

 

羊祜是三国末期的名将,也是西晋的开国元老之一。晋书中评价他说:“羊公恩信,百万归来。”他是少有的、能让敌我双方都非常钦佩、尊重的将领。他死的时候,吴国的民众、军人都为之落泪。这是何其博大的德性所感化的呀!直至今日,他也是值得我们效仿的榜样。


羊祜生在官宦之家,家风廉正,受人赏识举荐,羊祜为官时,对于提拔与讨好一概辞让,不随众人趋炎附势,在政局的判断上,他也非常清明。羊祜的了不起,首先在于他一直能有谦下的态度,能在纷乱的权力斗争中守住自己。

 

当母亲过世、岳父投蜀的时候,他依然对亲人关爱如常,且为母守孝十年,从政事中脱开身来。由此,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有情有义,知时而行。

 

羊祜文官出身,最后成为一代大将。《孙子兵法》中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现代评价战争时注重战绩、胜负和策略,其实已是沦为下等。古代的大将中不乏文官,他们不一定参与过重大的战争,却都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这也体现了超越性的“德化”的力量。


羊祜给我的启发,一方面是他对“时”的把握。在什么“位”,做什么事情,而且都要做得体当。另一方面,是对自身的要求与自省。自身德行的外显,由己及人,再实施到政策上,自然是“近悦远来”。

 

羊祜在荆州边防镇守时,他依然率领将士开垦田地,充备军粮,而不是僵持对峙;兴办学校,教化一方。更突出的是,他对吴人也仁厚有信,从不突袭,还让降者自定去留。久而久之,羊祜的德行远近皆知,被吴地民众尊为“羊公”。

 

相传羊祜在公务之遇,常与友人、部下登岘山,远眺感慨古今变迁。孟诗中的“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正是与之呼应。了解了羊祜公的故事,读这首诗更是动容。试想有一天,我们这代人再登岘山,寂然凝虑,感而涕下时,羊公若泉下有知,定会抚髯而笑:“又是好一代后生呀!”

 

[评语]

这篇文章能适当地引用孟浩然的诗和羊祜的经典事例,来阐述为人的道理,表述清晰,首尾呼应,是一篇佳作。谈到羊祜对你的启发,主要谈到对“时位”的把握和“德行”的力量,都很到位。

 

“德行”一词,语出《易经》中的节卦:“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存诸中为德,发于外为行。在节卦里讨论德行的问题,主要是取“发而皆中节”之意。艮为山,是外在的阻隔,有“止”的意思。而“节”,是内在的节制,朱熹注:“节,有限而止也。”因此,讨论“德行”,大概有两层意思:一、德是要行出来的。与人为善、有意愿服务他人,若不付诸行动,只停留在内心或口头,意义不大。因此,行动力很重要。你爱读书、善于思考,是优点,但比思考更重要的是行动。没有行动力,一切等于零。二、我们强调行动,不等于盲动,需要掌握火候,恰到好处。而分寸的把握,是从对自我言行的觉察开始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不是要我们谨小慎微,瞻前顾后,不敢作为,勇于行动又不失其正,关键在于一个“诚”字。《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心,就是直心,而“惪”不就是“德”么?

 

顺便提一下:你在第一页稿纸上有标注:“移至后页。”但指示不清楚,我在录入的时候是凭猜测的。今后要避免这种情况,文稿上要标注明确,以免出现歧义。

 


作文六:


羊祜的故事给我的启发

 

从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中,得知了羊祜这位三国末期的名士,读完他的故事后,颇有些感触和启发。

 

羊祜出身名门,尽心尽力地辅佐晋朝,立下许多大功。他并没有很多传奇的故事或出类拔萃的技艺,却能让后人久久铭记,全是因为他的德行。

 

在当时的朝中,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各占一方,成为两大势力,其他朝臣都各投其主,暗中勾心斗角。而羊祜看清局势,没有投靠任何一方,从不算计别人,也不阿谀奉承,坚定地保持自己的立场,没有动摇。其实,不仅仅在当时的朝中,在当今的社会上,这种分派暗斗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在众多的压力和驱使下,绝大多数人都会卷入这种混乱的战局中。如果更多的人能像羊祜这样,不为自己的名利去投靠势力大的人,扪心无愧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社会才能安定、才能和谐。《易经》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每个人做好自己,守住自己的本分,天下就太平了。

 

羊祜总是能够从大的视野看待问题,能将很多事情看得透彻明了,所以在做决定时,往往坚决果断,很少做出错误的决定。在战争和政治问题上,羊祜屡立大功,得到很多人的欣赏和赞叹。但每当朝廷给他封赏加官,他都屡次三番推却辞让,从不求功名利禄。他对比他位低的大臣都非常恭敬谦卑,即使立功,也没有一点骄傲和自满。他所献的好计谋和正直的议论,事后都把稿子烧掉;凡是他举荐的人,都不知道荐拔人是谁。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将事情做好固然不简单,但最难的,是在做好一件事后,不骄傲自大、吹嘘炫耀。就像《易经》中所说:“亢龙有悔。”“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历,无咎。”不要把自己看得多么了不起,而应该时刻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使自己有所进步。

 

羊祜与别人相处,哪怕对待自己的敌人,都是极为仁义的。他的岳父夏侯霸为逃避杀戮,投降蜀国,其他亲戚都敬而远之,唯有羊祜还如往常一样,常常亲近、照顾岳父的家人。羊祜对吴国的百姓讲究信义,每次交战都预先商量时间,从不偷袭,有部下在边境抓到吴将的两个孩子,他立即命令将孩子送回。吴国的大将陆抗是与羊祜对垒的死对头,但他们都彼此欣赏对方的才能,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去。他的这些做法,使吴人心悦诚服,对他极为尊重。从以上的事情,都能看出羊祜为人处事的仁信和道义。他对待敌人不是用尽诡计、耍尽手段,而是以德感人、以礼服人。《易经》说:“坤厚载物,德和无疆。”结合我们自身想一想,谁能做到不与任何人为怨,谁能将心中的格局扩展到如此之广大,恐怕都应该感到惭愧。

 

读完羊祜的故事,也就懂了孟浩然为什么会“读罢泪沾襟”,这样的人确实值得我们仰慕铭记。人,走这一生,要怎样活才能有意义、有价值?就像《易经》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象天法地,学习天地的真精神,人才能活得饱满,活出生命本有的品质。

 

[评语]

能将易理结合史实,谈自己的体会,很难得!整篇文章表达流畅,用词准确,堪称佳作。


写作,其实不需要做专门的技巧训练。写好文章,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而多阅读,多了解社会时事,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增强辨识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金玉良言。而把读书尤其是对经典和历史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就更能够涵养德性,变化气质。文中见人。“文者,心之章也。”因此,想写好文章,其根本是人格的培养。

 

今天班会上我说了,我们期末没有考试,但有“品行评议”。这个评议是让同学们相互打分:优、良、中、差四等。这个评议过程是保密的,结果不公开张榜,也不搞排名,但会给每个同学看你在其他同学心目中的品级。我办的出版公司名字叫“立品”,但创业近14年了,都没敢用这种方式去要求团队里的人。为什么?因为我自己的品行不够格。习近平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现在我们办这个实验班,我越来越有信心了,一方面我自己够努力,另一方面看到了同学们显著的成长。我希望以这种方式帮助大家建立一种意识:德行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当你们从这所学校毕业,步入社会,你们将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人,不是因为你比别人聪明,分数考得比别人高,而是你们的德行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在德行的路上,永远没有尽头。感谢上天的安排,让我们在这条路上成为了同道人!

 

-------------------------------------------------------------------------------------

★ 辛庄师范由立品图书董事长黄明雨创办,致力于“重建大人之学”。更多信息请登录"一滴水“新浪博客、“辛庄师范”新浪博客及关注”立品图书“微信公众号和“辛庄师范”微信公众号。

★ 招生咨询邮箱 xzsf_school@sina.com

★ 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