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内地主要液晶面板工厂生产线分布及其供应链汇总

2017-04-22 更多精彩点 电子工程内参




在中国进口的工业产品中,显示面板的金额长期处于第三位,第一位是半导体,第二位是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第三位就是显示面板。


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达21.1亿片,相比2015年增长达16.4%超出预期。前三甲分别为三星(17.6%)、京东方(17.1%)、LGD(10.0%)。

依照面板供应商所在地统计,中国地区面板供应商出货同比大幅增加44.5%,主要为a-Si产品及LTPS面板产出上的增加。而韩国地区因韩国三星AMOLED的出货大幅成长,该地区出货同比增长22.1%,日本地区和台湾地区则分别同比下降12.3%和0.6%。

No.1 三星显示器 Samsung Display


韩过三星以3.7亿片AMOLED面板出货跃居全球第一大智能机面板供应商,同比增幅39.6%,市场占有率17.6%,使得AMOLED手机屏在智能机面板中的全球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14.7%提升至17.8%。

No.2 京东方科技集团 BOE


国内面板企业京东方以3.6亿片位居第二,同比增长16.1%,市场份额17.1%。其中,京东方LTPS面板出货超4000万片,同比增长320%。如不计算AMOLED面板市场,京东方仍以17.8%的市占率为智能手机液晶屏市场最大面板供应商。

No.3 乐金显示器 LG Display


韩国LGD以2.1亿片位居第三,与第二名京东方差距1.5亿片,市场份额10.0%。LGD关闭多座G5以下产线,使得其出货量与2015年持平。LGD 2016年发力手机柔性AMOLED显示屏,成功打入小米,2017年柔性AMOLED出货量上看1000万部。

No.4 日本显示器 JDI


日本JDI以1.9亿片位居第四,市场份额9.0%,由于国内品牌在2016年大力转向AMOLED面板,且苹果iPhone系列销售不如预期,导致JDI在2016年智能机面板销量同比降低5.0%。

No.5 中华映管 CPT


台湾CPT(含凌巨)以1.6亿片位居第五,市场份额7.5%。虽然CPT龙潭G4.5 L1b在2015年底关闭后,但其适量增加G4.5 L1a及G6 L2手机投片量,出货量依然得以同比增长12.1%。

No.6 天马集团 Tianma


国内天马集团以1.5亿片位居第六,市场份额7.3%。受益于LTPS产品的满产满销,天马2016年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约5000万片,同比增长50.2%。

No.7 龙腾光电 IVO


国内龙腾光电IVO以近1.5亿片位居第七,市场份额7.0%。受益于2016年a-Si产品缺货行情及iPhone维修市场的旺盛需求,昆山龙腾光电成为出货量超1亿片中成长幅度最大的智能机面板供应商,2016年实现同比150.8%的大幅增长,首次进入前十。

No.8 群创光电 Innolux


台湾群创光电Innolux以1.2亿片位居第八,市场份额5.7%。因受2016年初台湾地震及产能分配影响,2016年Innolux出货量与2015年持平。

No.9 瀚宇彩晶 HannStar


台湾瀚宇彩晶HannStar以1.1亿片位居第九,市场份额5.6%,同比增长4.5%。HannStar是智能机On-Cell产品的主力供应商,从入门级智能机至HD解析度产品几乎全覆盖。

 

No.10 夏普 Sharp


日本Sharp以近9500万片位居第十,市场份额4.5%,同比下降24.0%。由于2016年管理层更迭造成的产品销售问题在2017年鸿海入驻管理后有望恢复正常。

No.11 深超光电 Century

富士康旗下的国内深超光电Century以近9000万片位居第十一,市场份额4.2%。深超光电为全球第一大功能机面板供应商,2016年通过打入小米、华为发力智能机市场,实现同比增长196%。

No.12 友达光电 AUO


台湾友达光电AUO以8500万片位居第十二,市场份额4.0%,同比下降22.7%。友达昆山第六代LTPS产线在2016年11月实现量产,2017年友达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有望超4000万片。

No.13 华星光电 China Star (CSOT)


武汉华星光电2016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以540万片出货量位居第十三,市场份额0.3%。华星首支LTPS产品便以FHD打入手机品牌魅族,同时亦有集团TCL品牌的支持,其2017年出货量可上看5000万片。

No.14 和辉光电 Everdisplay (EDO)


上海和辉光电为国内出货量最大的AMOLED手机屏供应商,2016年出货量350万片,市场份额0.2%,位居第十四。其AMOLED手机屏目前主力出货皆为FHD解析度,已打入多个国内及国际品牌。但2017年仍受限于现有G4.5代产能,同时亦有智能手表等紧俏产品需求,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上看600万片。

No.15 中电熊猫 CEC-Panda


南京中电熊猫为国内唯一提供IGZO手机面板的供应商,2016年出货量200万片,位居第十五,市场份额0.1%。2016年12月,中电熊猫与国内知名手机方案公司华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涉足金额约10亿元人民币,有望为中电熊猫在2017年产品冲刺市场提供最有利的技术和客户支持。

No.16 国显光电 Visionox


昆山国显光电2016年成功实现AMOLED产品量产上市并得到国内品牌的大力支持,全年出货量近百万片,位居第十六。目前AMOLED手机屏主力出货为HD解析度,昆山厂区产能在2017年中可提升至每月1.5万片大板,2017年将以FHD产品为主,全年产出量可上看600万片。


液晶面板主要的六种原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滤光片、混合液晶材料、驱动IC、背光模组、靶材、生产设备等。(注:原材料的成本比例,仅供参考,在不同的时期,这个成本比例变动较大


1、液晶玻璃基板

液晶玻璃基板这个在液晶面板中成本占10%左右,是液晶面板中比较贵的材料之一。


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是世界三强,占据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康宁一家就占了全球50%。所以我们要说,玻璃基板基本是被美国和日本垄断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三强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液晶玻璃基板厂商就是我国的东旭光电公司,除了东旭光电以外,我国还有另外一家玻璃基板生产公司彩虹股份。


虽然东旭光电是全球第四,但是和前三名差距非常大,即使东旭+彩虹两家加在一起,如果除去在国内设厂的外资企业,国产玻璃基板的中国市场占有率仅为12%,占全球份额大约4%不到。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迅速改变,2016年前三季度,东旭光电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2.62亿人民币,同比2015年前三季度增长68.9%,实现净利润8.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39%, 东旭光电净利润率高达18.8%,接近苹果公司的水平,同时东旭最值得称道的是,生产玻璃基板的设备基本是东旭自主研发,事实上,根据东旭光电的财报,其2016年上半年58%的收入是来自玻璃基板高端生产装备和技术服务。


而东旭光电的竞争对手,例如日本旭硝子集团,我在之前关于中国福耀玻璃公司的文章里面已经介绍过,旭硝子集团52%的业务是玻璃,分为汽车玻璃和平板玻璃两大部分。


旭硝子不仅在汽车玻璃领域和中国福耀竞争中节节败退。在液晶玻璃领域也受到中国公司挑战,旭硝子2016年前三季度来自玻璃业务(包括液晶玻璃基板和汽车玻璃)的收入下降了1.5%, 其中第三季度更是下降了5%。


国内另外一家玻璃基板公司彩虹股份在2016年进展也不错,在8月份成功量产了我国第一条8.5代玻璃基板产线,领先东旭光电,8.5代玻璃基板是目前全球液晶面板需求量最大的部分,东旭光电的8.5代玻璃基板也在2016年3月动工,今年会量产,也就是说2017年我国两大玻璃基板公司都成功的进军了需求量最大的8.5代液晶面板市场,预计我国玻璃基板全球份额会进一步提升,挑战美国日本。


我国在玻璃基板领域排在全球第三,大幅落后处于垄断地位的美国和日本,但是领先欧洲和韩国,而且还在迅速提高份额,说明我国的产业升级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领域。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美国和日本已经量产10.5代玻璃基板生产线了,我国在8.5代才刚刚开始,差距还很大。


2、偏光片

偏光片占液晶面板成本的11%左右,也是主要材料,也是我国液晶面板技术国产化最困难的领域之一,偏光片位于液晶面板两侧,通过透射或阻断背光模组中发出的光线,调整像素亮度并再现颜色,使人眼看到颜色鲜艳的显示影像,没有它,液晶面板就不能显示。

从图可以看出,中国有两家,三利谱和盛波光电,日韩占领导地位。


日东电工Nitto

日本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成立于1918年10月,全球500强企业之一,总部位于日本大阪,是日本化工领域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的上市公司。

自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先后在香港、上海、北京、天津、厦门、深圳等多地设立了27家生产、销售公司,1975年起开始生产销售偏光片。

  • 拥有14条产线,年产能可达为1.1亿平方米。


住友Sumitomo

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创立于1913年09月,旗下拥有子公司167家,全球拥有员工约3.1万人,主要从事化工,能源行业,1988年起开始生产销售偏光片。

  • 拥有13条产线,年产能8700万平方米。


三立化学

日本三立化学株式会社,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化学品企业,为全球第一家生产偏光片的企业,自1963年开始生产销售偏光片。

  • 拥有7条产线,年产能3000万平方米。由于资金问题,近几年无产能扩充计划。


LG化学

LG化学隶属于韩国三大集团之一LG集团,是其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自1947年成立以来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LG化学通过不断的革新和研究开发活动,成长为领导韩国化学工业的韩国最大的综合化学公司。

  • 拥有10条产线,年产能7500万平方米。

在南京设有工厂——乐金化学(南京)信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新建2300mm产线,预计16年上半年投产,可新增产能2400万。


三星SDI

三星SDI为三星集团在电子领域的附属企业,原指中国三星的显像管生产部门,后由于显示技术液晶化,转行生产锂电池,偏光片等产品。

三星SDI于2007年收购ACE DIGITECH后进入偏光片市场。

公司在2013年全球首次开发成功用光学性能优秀的PET胶片替代偏光片材料TAC胶片的技术,并成功适用于TV用产品。

  • 拥有4条产线,年产能3200万平方米。2015年斥资1.8亿美元在无锡建立偏光片生产线,计划16年底投产,预计可新增产能3000-4000万平米每年。


奇美材料

奇美材料于2005年由奇美实业投资创立,产品以液晶显示器用偏光板为主。

拥有4条产线,年产能2500万平方米。

  • 2014年在昆山建立2条产线,2015年9月与锦江集团合作,加快将设速度,预计可新增产能1200万平方米。


力特光电

台湾力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3月,引进日本三立的偏光片技术,是台湾第一家拥有偏光板制造及加工能力的公司。

  • 拥有9条产线,年产能4000万平方米。


明基材料

台湾明基材料有限公司(原达信)隶属于「明基友达集团」,成立于1998年成立,凭借着在光电材料上的专业技术及快速量产能力快速打入偏光片市场,已成为「明基友达集团」以液晶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中重要一环。

  • 拥有4条产线,年产能3000万平方米。


三利谱

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偏光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1年建成用于电视、电脑液晶屏宽幅生产线。

  • 拥有3条产线,年产能600万平方米。

2014年在合肥投资20亿,将建3条宽幅TFT偏光片线,预计2018年投产,投产后总产能达到3500万平米每年。


盛波光电

盛波光电为深纺织旗下子公司,始建于1995年,是国内首家偏光片专业制造厂商,产品涵盖TN、STN、CSTN、TFT及偏光眼镜等广泛领域。

2010年开始生产用于手机和平板电脑屏幕的窄幅偏光片,2012年宽幅偏光片生产线实现试量产。

  • 拥有2条产线 ,年产量800万平米每年。

在建项目有“TFT-LCD 用偏光片二期”,该项目为2条宽幅产线,预计产能为1300万平米每年,原计划与日东合作,但未能通过执行,目前项目停滞中。


注:以上是2015年的情况,现在有所变化。


除三利谱与盛波光电外,国内还有不少企业如温州侨业、佛山维达、晟华科技等从事偏光片的企业,但在TFT-LCD使用的偏光片上暂无建树。


3、彩色滤光片

彩色滤光片是液晶面板中最贵的部分之一,成本占了10%以上。


业界的液晶面板厂家,大多都自制彩色滤光片,例如三星自制比率为75%,而奇美和LGD的自制率则高达90%以上。我国京东方和天马这些厂家,也有自己的彩色滤光片厂, 不过自制比例比不过韩国和台湾,大约70%左右需要进口,主要是进口来源是日本的凸版印刷、大日本油墨(DNP)、东丽公司(TORAY)三巨头。


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国产化进展也比较喜人,首先国内各大面板厂都在不断提高自产彩色滤光片的比例,在国内液晶面板销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国内对外购彩色滤光片的需求却在不断减少,这是自制比例不断提高的结果。


另外在专业外购领域,国内主要是以龙头企业东旭光电为首,已经在2015年大举投资30亿人民币开投彩色滤光片产线,引进的是日本DNP的技术和产线工艺,DNP甚至将其唯一一条第五代TFT-LCD用彩色滤光片生产线整体转给东旭光电,其中国市场份额也同时会转移到东旭光电手中。而东旭光电彩色滤光片客户已经固定为国内的龙腾光电和京东方,今年第一季度将开始量产。


根据东旭光电与龙腾光电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仅龙腾光电1条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就能消化东旭光电5代彩色滤光片生产线70%以上的产能。


从东旭光电大举投资的气定神闲就知道,我国在液晶面板领域份额扩大的好处,东旭的彩色滤光片产品,打进日本韩国台湾液晶面板的供应链肯定很难,打进国产面板的供应链就容易的多。


不过我们要看到,尽管份额在提高,而且龙头企业也在大举投资,也要看到,国内京东方,天马这些大厂,进口比例仍在70%以上,而且东旭光电今年一季度投产的这条线,也仅仅是5代线,高世代配套的彩色滤光片还是空白。


4、混合液晶材料

混合液晶材料是液晶面板基础材料,只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3%左右,不过对液晶面板的性能至关重要。


我国有一家销量排在世界第三的液晶材料企业诚志永华,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5%,但是请注意,液晶包括多种,低端的黑白屏可以是液晶,诚志永华主要是黑白液晶屏占有优势。


而高端的用于智能手机和电视的TFT液晶材料,德国默克、日本智索(Chisso)和日本DIC三家垄断TFT液晶市场,合计全球市场份额超过90%,可以说这三家垄断了全球市场。


我国主要是诚志永华和江苏和成可以为液晶面板厂供应TFT混合液晶,另外还有一家八亿液晶也异军突起,成为了京东方2017年国内第一液晶供应商。


2016年,全球TFT液晶材料需求量在700吨左右,大陆液晶材料厂商整体销售量预计在40吨左右,已经占到了全球的5.7%, 而2015年大陆液晶材料厂商出货仅为27吨,也就是说,2016年中国本土液晶材料出货增长高达50%,远远高于全球发展速度。


对比下全球TFT液晶材料出货量,2013年为600吨,2016年为700吨,三年增长仅为16%左右。国内TFT液晶材料厂家,基本是向国产液晶面板厂家供货,因此预计未来10年,国产液晶材料会在国产品牌带动下有较大规模增长。


以和成显示为例,2016年营业收入为3.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7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38.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41%


5、驱动IC

成本占了大约5%左右,这是我国比较弱势的领域,目前驱动IC, 日系主要供应苹果,韩系自产自销,中国大陆的面板驱动IC,主要来自台湾厂家,国产的有格科微和新相微,根据CINNO Research的数据,2014年两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22.2%,其中新相微大约14%,格科微大约8%。也就是75% 驱动IC需要进口。大多来自台湾,例如联咏,晨星等。


其中国产最大的驱动IC厂家新相微,最近两年增速尚可,2016年10月,京东方产业基金入股新相微,扶持国产IC增量。2017年,新相微将会首次量产LTPS-LCD的驱动IC,摆脱之前一直不能量产高端LCD产品驱动IC的情况。


据CINNOResearch预估,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及资金的扶持下,除了新相微和格科微两家外,已经有更多的企业开始发力面板驱动IC市场,国内面板驱动IC国产化率有望在2018年提升至35%以上,相比2014年增长60%。新相微的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世界前五。


6、背光模组

背光模组是显示面板最贵的部分,占了成本大约20%以上,但是技术难度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绝大部分背光模组都是在我国生产。


但是背光模组60%左右的成本来自光学膜,主要包括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等,这方面国产进度还不错,发展速度很快,

以光学反射膜为例子,宁波长阳科技展现了极高的增长速度,2014年营收1.49亿,2015年营收2.5亿,2016年营收已经达到4亿人民币。在液晶电视等使用的大尺寸反射膜领域世界份额达到了35%,已经位列世界第一,超过了日本东丽和帝人。


国内比较专注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生产的宁波激智科技,增长也很快,从2014年到2016年保持年增30%的速度,份额在持续扩大,根据激智科技2017年2月发布的财报,2016年营业收入6.13亿元,增长29.79%,净利润6349万元,增长10.75%。


光学膜国产康得新是龙头主力,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光学膜生产企业之一,根据2017年康得新发布的财报,全年收入92.25亿人民币,增长22%,净利润19.78亿人民币,增长37.47%。康得新是多业务集团,来自光学膜的收入占比大约70%左右。


然而更上游的材料,国产还需要继续努力 这些光学膜的生产主要原料是光学基膜,要生产光学膜,就要采购光学基膜,目前在光学基膜方面,全球80%以上的产能由三菱树脂、东丽、帝人、杜邦、可隆、SKC、东洋纺等几大巨头所垄断。国产的厂家有乐凯集团,康得新,裕兴股份,南洋科技(东旭成化学)等等。


康得新在光学膜领域迅速增长以后,也在开始自研光学基膜,康得新在2016年4月开工建设光学膜第二期1亿平米高分子材料工厂,就包括了光学基膜项目,预计未来会保持高速增长。


光学基膜是需要PET薄膜(聚酯薄膜)切片作为基材,而Display Research估计2016年全球需求为36万吨,目前正在高速增长的康得新有大约5万吨产能,配套自己的光学膜生产。


另外南洋科技公司发布的2016年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5亿元,同比增长3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20.3%。 南洋科技公司表示,营业收入增长33.73%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年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薄膜项目”的投产。


7、靶材

靶材此前也一直是日本韩国垄断,但目前国产化率也已经较高,而且在进一步提升。


隆华集团旗下是四丰电子是中国钼靶材的主要供应商,可以为全世代的面板产线提供产品。四丰电子在2017年3月突破了LCD和AMOLED用高纯度宽幅钼靶材,宽度高达1800mm,是目前全球AMOLED产线要求规格最大的钼靶产品,也代表钼靶生产的最高水平。


另外在ITO靶材方面,国内广西的晶联光电公司在2015年突破了日本韩国掌握的ITO靶材生产核心生产工艺-----常压烧结ITO靶材技术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尺寸ITO靶材生产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该公司2016年8月被国内龙头钼靶材企业隆华集团收购。


2017年2月,隆华集团旗下晶联光电已经在洛阳开始扩产,未来三年形成200-300吨ITO靶材生产能力,打破日韩垄断。2016年,受主营的化工,石油,煤化工行业去产能影响,隆华集团业绩大幅下滑,但是其靶材业务却持续发力,成为其一大亮点,上半年靶材营收同比增长78.02%、毛利率同比增长12.40%


8、生产设备

最后在生产设备方面,国产液晶面板厂家投资产线,动辄数百亿,在以往几乎都要从日韩进口,国内各大面板厂家也在努力实现生产设备的国产化。


例如合肥欣奕华智能制造公司,为京东方做液晶面板生产设备配套,主要做搬运机器人和自动检测设备,该公司2013年成立,2014年营收就达到人民币9,991万元,2015年更猛增5倍达到5亿元人民币,2016年预计也会超高速增长。


再比如国内做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产线检测设备的龙头企业,深圳精测电子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25.5%;净利润9868.42万元,同比增长28.58%


2016年4月,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北京亦庄京东方生产线,有以下描述:


“8.5代液晶生产线基本实现国产化


在京东方8.5代液晶生产线的场区一隅,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北京的8.5代液晶生产线,投建于2009年8月,是当时中国大陆首条8.5代线,也是目前为止行业内投入量产运营的最高水平生产线。“2009年投建之初,生产线的相关设备几乎全部来自于进口。而从2009年到2016年,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除曝光机以外几乎全部的设备以及加工材料,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对产业链条形成了强大的带动性。”


这个记者的描述先不论是否严谨,说明至少在8.5代线上,国产化设备进展很大。除此之外,东旭光电和京东方签署了2014—2019年为期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液晶面板生产设备的国产化。


从中国显示面板产业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是什么,我国电子品牌普遍已经发展起来了,华为、OPPO、 VIVO、海尔、格力、小米、美的等等,基本净利润都在10亿美元以上,像海尔、美的、格力净利润均超过20亿美元,海信集团净利润也超过10亿美元,华为更是超过50亿美元。


国产电子品牌崛起,必然会集体带动显示面板的国产化,而显示面板的国产化,又会带动上游的原材料国产化,以偏光片为例,有了京东方做靠山,上游做偏光片的深圳三利谱集团才有胆量疯狂投资产能,2016-2020年五年时间把产能扩大10倍以上。


也因为偏光片国产化率可以预见的提高,才会有新纶科技,东氟塑料,皖维高新等国内企业相继在2015年和2016年投资更上游的偏光片材料TAC膜和PVA膜材料。


同样为什么东旭光电敢在2015年投资30亿人民币建彩色滤光片的线,同样是因为下游的国产面板有国产化需求,提前锁定了订单。


转自微信公众号ittbank



 

支持我们

响应粉丝号召特设置打赏二维码如下

愿意打赏的打赏!愿意点赞的点赞👍!


1⃣️长按下方二维码

2⃣️选择“ 识别图中二维码 ”打赏!



【整理不易,记得转发】

半导体人临走记得点下方拇指留下脚印。如觉文章不错,转发更多朋友,私信留言评论,传递咱半导体人的观点。



推荐关注:芯榜(微信搜索“芯榜”添加关注) 

推荐关注半导体圈(微信:icquan)中国半导体最大的社交圈子

这里才是半导体人的人脉圈子。100+微信群等着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