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史 | 克夷门之战与苏白音沟

2018-02-08 鄂尔多斯发布

作者:鄂尔多斯博物馆 甄自明


据历史记载,蒙古军队于1205年~1227年六次进兵西夏。1226年~1227年,成吉思汗亲自统兵10万分东西两路进攻西夏,成吉思汗所统东路军由漠北攻入,逾过姆纳山(乌拉山),进入河套(鄂尔多斯)中部,又西折驻牧于西鄂尔多斯❶,进逼西夏都城中兴府。在这次战役中,蒙古军队之一部攻占夏州地区,取道盐州,向西推进,夏州失陷后,东、西两路军便形成了对西夏中兴府的两线夹击。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四年己巳春,畏吾儿国来归。帝入河西。……克兀剌海城,俘其太傅西壁氏。进至克夷门,复拜夏师,获其将嵬名令公。薄中兴府,引河水灌之,夏主纳女请和……”❷由以上史料可以厘清,成吉思汗于1226年~1227年,分两路进军西夏,成吉思汗亲帅东路军由乌拉山进入鄂尔多斯地区,然后西进在克夷门再败西夏,1227年,蒙古军队进占中兴府,灭亡西夏。


克夷门之战


克夷门之战是西夏被蒙古大军灭国之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并且富有戏剧性。克夷门首战以西夏告胜,名将嵬名令公指挥五万兵力提前占据山坡高地布阵,待敌军一出现,便从山坡冲下,击溃了劳师远来的蒙古兵。后来成吉思汗意识到,在有利于防御的地理条件下,蒙古军的优势无法发挥,取胜的希望在于将西夏人诱出克夷门的驻垒地。他派出小股兵力挑战敌人,以诱使其出击。如其所料,在胜利和长期对峙中变得怠惰轻敌的西夏军果然上当,嵬名令公亲自上阵,带领军队冲出营垒。真正的战斗在蒙古人预设的伏击地域发生,其结果西夏损失惨重,主帅嵬名令公被擒获。形势自此急转直下,铜墙铁壁的克夷门在坚守2个月之后被轻易突破,蒙古人随之高歌猛进地包围了中兴府。



克夷门在哪里


清朝学者吴广成在《西夏书事》中说:“克夷门为中兴府外卫,两山对峙,中通一径,悬绝不可登。”❸夷门有三个意思,首先是东门之意;其二是平地之门的意思;其三,夷为敌人、周边各民族之意。克夷门,有克敌制胜之意。刘利华认为:“在中兴府东北,今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五虎山和黄河最窄处,只有十五华里左右,形成一道‘山河关’。若是在山与河中间修筑一道长城,有关门进出,正符合克夷门为平地之门的含意。同时‘乌达区’的‘乌达’二字,尽管在蒙语中有其他解释,但它也有‘门’的意思”。❹


笔者认同刘利华老师的观点,即克夷门就在乌海市乌达区附近。事实上,苏白音沟就在乌达区附近与鄂托克旗相邻地带。并且,苏白音沟位于桌子山中,大山与沟谷均由巨石、河卵石、沙石构成,地质上称作“乌仁都西山倾斜山脉”,巨大的板块挤压作用,使处于断裂带上的这些呈水平分布的地层,开始不断地斜向隆起,并最终呈近乎直立状展现在人们眼前,使得这些原本埋藏在大地深处的古老岩石,得以重现天日。位于鄂尔多斯西部的桌子山,经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使用铷-锶同位素法测定,确认它的绝对年代为距今36.7亿年,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已知地质时代最早的古大陆地壳岩层之一,称为“鄂尔多斯古陆”。❺


苏白音沟


苏白音沟,处于中兴府外围,贺兰山东北,在桌子山脉中,两山对峙呈悬崖绝壁;苏白音沟底沙土堆积、较为平坦,可容纳大量人员、马匹、辎重通行,经由此沟,可以东西贯通黄河东岸与西鄂尔多斯草原,正合西夏东门、平地之门的意思。并且在鄂尔多斯草原上,西夏曾同北宋、辽国、蒙古对峙和大战,暗合了“克夷”之意。在苏白音沟底本身就分布着长城,苏白音沟东沟口又坐落着乌仁都西石城,以及桌子山脉巴音温都尔山的长城,正是刘利华老师所提出的“关门”所在。苏白音沟蜿蜒曲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全长10千米,两旁山上可藏雄兵数万,中间沟底一览无余,此地非常适宜打埋伏战和口袋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综上,笔者认为西夏克夷门可能即今苏白音沟一带。



鄂托克旗秦长城在西夏时期得到沿用


鄂托克旗秦长城包括巴音温都尔山长城、苏白音沟长城和乌仁都西石城。从乌仁都西石城中采集的标本来看,除秦汉时期典型的绳纹陶片、布纹瓦片、灰陶片外,也有很多西夏时期的酱釉瓷片、黑釉瓷片。巴音温都尔山长城、苏白音沟长城附近采集的标本也是如此,不仅有秦汉时期的陶片、瓦片,也有西夏时期的瓷片。



加之,这座石城扼守黄河天险通往鄂尔多斯草原的战略要冲,桌子山脉和苏白音沟的东端。据记载,秦汉时期这里有一条匈奴南下进入鄂尔多斯大草原的通道,起点在今巴彦淖尔市秦汉长城的高阙塞,匈奴骑兵从这里出发,沿秦汉长城外缘,向西南经过乌兰布和沙漠,到达鄂托克旗碱柜渡口或乌海市、鄂托克旗与宁夏石嘴山交界处的石咀子渡口,由这里东渡黄河,经过苏白音沟,进入鄂托克旗,从而进入了一马平川、水草丰美的鄂尔多斯西部大草原。❻



像黄河天险、桌子山脉、苏白音沟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秦汉王朝都极其重视,那么西夏王朝也会非常重视这块地方,这里离西夏都城中兴府如此之近,控制了这里不仅可控制黄河天险和桌子山脉,占据黄河两岸富饶的农田和水利,并且拥有了像苏白音沟这样进可突入鄂尔多斯草原,退可顺利撤回贺兰山和中兴府的军事战略要地和必经之路。故而,笔者认为,乌仁都西石城及其附近的长城在西夏时期仍然是沿用的,并且在关键的长城段落、重要的烽燧和枢要的城池,这些长城防御设施都得到了补筑、增筑,其防御和坚守功能得到加强。


注释:


1.鄂尔多斯博物馆:《八百年不熄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第1版,第3页。


2.宋濂等:《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


3.吴广成著、龚世俊等校:《西夏书事校证》,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


4.刘利华:《克夷门考》,《西夏研究》2014年第1期,第17-18页。


5.高毅、王志浩、杨泽蒙:《鄂尔多斯史海钩沉》,文物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第15-16页。


6.田广金、郭素新:《西沟畔匈奴墓反映的诸问题》,《文物》1980年第7期,第16-17页。



观史 | 苏里格敖包

观史 | 成吉思汗在鄂尔多斯的足迹

观史 | 鄂尔多斯地下神秘的宝藏——西夏窖藏

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

鄂尔多斯发布

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