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原创 | 清明节,摊米黄儿

2018-04-06 鄂尔多斯发布


晋陕蒙这块界地上的准格尔,“吃”很是讲究。“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二十里的豆面饿断腰”这句俗话说的是油糕、莜面、豆面三种山西特色食物的耐饥度,就足矣体现出糜子米,莜面,豆面,在这一带人的日常饮食里担当着什么样重要的角色。


就连只有在清明时分才会吃到,拿糜子米制作的特有吃食“米黄儿”也变的耐人寻味。吃过摊米黄儿,但未见过如何做,就只忆得早年间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在耳边依然清晰。“ 嗞喽一声米香蹿,半圆米黄金灿灿。”这种甘甜可口,劲道耐嚼的薄饼只有在清明节才会出现在老镇街边。


赶在清明节的半个月前就托家人在沙圪堵寻问摊米黄儿的老手艺人,到杨兰弟大姐家的时候,摊米黄儿的所有东西都准备停当。铁炉子烧起旺火,摊米黄的特有器具“黄儿鏊子”已经架在炉子上预热了。



准备摊黄儿时,先要将糜子米加水用小磨成成米浆,然后将米浆放入锅内炒熟,这一步叫“炒米浆”,米浆炒熟后放入瓮中需放一夜发酵,发酵后的米浆里麦芽糖的甜味已发挥至最大,像加了天然的甜味素一样,这样才使得米黄儿变的香甜松软。




在准备摊黄儿的时候要先将发酵后米浆里兑上碱,这样的米黄在口感上会更好。烙制摊黄儿的器具俗称“黄儿鏊子”,分底盖两部分,均用生铁铸成。鏊子呈中间凸起之弧状,光滑油亮;周边隆起,便于舀入米糊烙制。盖子的大小恰好扣住底部。摊黄时,把黄鏊子放在炉子上,还要把火压住,火不能大,火大了就焦了,刷上胡油,不多不少一勺米糊,将面糊倒在鏊子中间,面糊自己就流满了鏊子,盖上盖,加盖烙蒸。烙蒸约两至三分钟后,只听鏊内水汽“滋滋”作响,表示摊黄儿已熟。 取下盖,用铁铲铲出置箅上,稍晾凉后便可食用。



摊制摊黄儿要严格控制火量。火力不够,费时;火力太猛,摊黄儿易焦糊。有经验的老手艺人摊制的黄儿,每一张都焦而不糊,饼上松软饼下酥脆,整个摊黄儿的过程,一气呵成,此亦无他,惟手熟耳。


杨大姐打小就跟着家里的老人学,摊米黄儿已有十来年,所以摊起米黄儿来驾轻就熟,每年的清明节当天都会在沙圪堵的大市场支摊儿卖黄儿,因为是现摊现卖,买的人自然多,2元一张的黄儿一天能卖出几百张。所以人们总能在每年的清明节在固定的摊位和地点买到米黄儿。而现在摊米黄儿的人越来越少,有的“黄儿鏊子”从很久远前的铁铸鏊子换成了电鏊子,但和原始的炉火上摊出的黄儿卖相一样,那种松软的口感却难以复制。


如今,吃黄儿的习俗还没有湮没,每年的清明节家家户户还是会到街上买些黄儿回去,也有老人和孩子专程到小铺里吃上一张现摊的黄儿。




小时候的米黄儿吃的是松软的味道,现在的米黄儿吃的是回忆,“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出半城。”清明节是踏春出游的好季节,今年的清明你可以寻着米黄儿香,到老镇沙圪堵找到摊米黄儿的小摊,摊一张黄儿吃。



我的原创·文说 | 我记忆中的姥爷

我的原创·文说 | 思念母亲——写在清明前

我的原创·听说 | ▶春雨



图/文:刘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