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上国家级刊物!《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了鄂尔多斯这几件事

2018-04-26 鄂尔多斯发布


乡村振兴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采访发现,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正逐步提高,增产增收干劲十足,返乡能人带来了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技术。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人才吸引力较差等问题,乡村振兴要迈产业、人才和规划三道“坎”。


现代农牧业夯实产业基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乡村发展要靠提高生产力解决,必须迈过做强主导产业这道坎。

  

“对内蒙古等西部地区而言,乡村产业兴旺主要是充分发展农牧业。”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盖志毅说,各地要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以产业兴带动百业兴。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发现,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通过做大做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调动农牧民组织化生产的积极性,种养殖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乡村产业有了起色。


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青达门村的鑫渊旺种养殖合作社生产车间内,按客户要求改刀的羊肉正在风干,近期就能包装发货。

  

合作社理事长邱刚说,过去销路少,村民不敢多养羊。自2013年成立合作社销售活羊和风干肉后,合作社成员由3户增加到45户,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

  

鑫渊旺种养殖合作社还带动12户贫困户搞养殖,并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4元的标准收购。去年底脱贫的苏二女卖了31只羊,纯收入达到1.2万元。她说,是合作社给了她养羊致富的盼头。

  

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据了解,鄂托克前旗目前农牧业机械化率超过80%,农机对农牧民收入的平均贡献率达30%。

  

走进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彦柴达木嘎查,牧民家现代化草棚里成捆的牧草堆得老高。正值草原上青黄不接的季节,可家家户户都给牛羊储备了足够的饲草料。大伙儿说,这些饲草料都是嘎查的农机合作社帮忙收割的。

  

去年,嘎查主任呼格吉勒图跟5户牧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旗财政支持100万元,他们自筹41万元,购置了拖拉机、收割机和打捆机等,耕种、收割了全嘎查1/5的饲料地,赚了十多万元。


在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村的一栋栋温室里,西红柿、草莓秧苗长得正旺。村支书祁有师说,村里已经全覆盖机械化种植,几家合作社建设、承包了800栋果蔬温室和大棚,一到节假日,前来采摘的游客非常多。“一栋草莓大棚一年纯收入4万多元,一栋西红柿、青椒等蔬菜大棚每年能赚一两万元。”祁有师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目前合作社正在申请有机认证,到时更能“卖上个好价钱”。

  

合作社成员乌仲喜去年种了1700多亩有机认证青贮玉米,专供伊利牧场,价格比普通饲料翻了一番。他感叹说:“通过合作社,播种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种的作物质好价高有销路,种地再也不是苦营生了。”


农业产业发展,要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在一些农村牧区,本刊记者看到数字化科技产品正走进寻常百姓家,农牧民生产生活有了新气象。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嘎查牧民毕西日勒图拿着手机在屏幕上缓缓滑动,羊圈各个角落便一览无余。通过这个“草原电子眼”,毕西日勒图在家用手机就能掌握牛羊在棚圈里的情况。

  

毕西日勒图走进羊圈,按下自动饲喂机启动按钮,机械漏斗沿着饲料槽一边滑行,一边撒料,大大小小的羊就争先恐后地凑过来吃食。毕西日勒图说,以前饲喂牛羊十分费时间,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智慧放牧”后,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这两年,他家还安装了智能网围栏门,避免羊群随意跑到邻居的草场;用上了手机遥控喷灌机,人在家里就能管理近百亩水浇饲料地。

  

目前,昂素嘎查近三分之一家庭都用上了“智慧放牧”产品。据鄂托克前旗政府统计,全旗科技对农牧业贡献率超过80%。旗生产力促进中心研发的全自动畜牧饮水槽、太阳能集中采暖供热系统、智能化门窗控制系统等,正在草原上推广。


人才引进为发展注“活水”


乡村振兴,人才引进是关键。缺乏人才支撑,没有“活水”引入,乡村可持续发展就少了内生动力。

  

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招贤纳士的吸引力相对较弱。近年来,西部地区返乡创业人才逐步增多,但缺口仍大。对此,多位受访专家建议,在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继续加大对有想法、有干劲的返乡创业者和懂农牧业、爱农村牧区、爱农牧民的致富带头人的支持力度,在金融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对其有所倾斜。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发现,在内蒙古西部一些地区,政府采用农牧业项目支持、创业贴息贷款等方式吸引致富能人返乡,带来了增收致富的新点子和新技能。同时,村里有思路、有干劲的干部也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人。

  

“振兴乡村要彻底改变‘懒汉农业’思想,把工业生产思路注入农业。”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漫水塘村一家农牧业开发公司负责人李宏曾在硫化碱厂、焦化厂当工人,下岗后外出贩煤。2013年,在当地发展设施农业政策的支持下,李宏返乡成立蔬菜产销公司,承包了700多亩土地,建成14座温室、32个大棚,种植的芹菜、辣椒等远销四川、重庆等地。

  

此外,企业还育苗并以优惠价格提供给周边800多个温室、大棚。“在李宏的带动下,乡亲们学会了种菜技术,以前我们只会在大田里种玉米,现在种上了水果、蔬菜,收入翻番。”村民陈有说。

 

“政策好,能吃苦、敢创新就能在农村干一番事业。”大学毕业生杨艳军这样解释回乡创业的原因。2014年,杨艳军回到家乡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海子湾村,政府对他家的棚圈等基础设施进行补贴,鼓励他探索种植和养殖循环产业:籽粒玉米销售,青贮玉米喂羊,羊粪当作小米肥料,小米秸秆和谷糠做饲料添加剂。一年下来,玉米、小米、羊的销售收入超过了35万元。杨艳军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很多人慕名来学习经验,还有的想入股一起致富。

  

近两年,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已吸引10多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苏木长高永权说,政府在融资、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帮助大学毕业生创品牌、搞绿色循环产业。

  

这几天,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道劳哈勒正村党支部书记刘世荣一天要打上百个电话,忙着联系外地客商和加工企业,了解今年热销的蔬菜品种。

  

过去,村里种菜基础条件好,但销售不稳定。10年前,1000多亩青椒、尖椒、茄子等果蔬滞销,刘世荣无奈之下跑去山东招商,对接蔬菜加工企业,结果不仅卖出了滞销菜,还结交了不少客商朋友。回来后,刘世荣便牵头成立合作社统种统销,合作社成员由80户增加到近千户,每年销售、出口各类蔬菜3000多吨,为农户创收400多万元。

  

“合作社还给村里50多户贫困户免费提供秧苗和种植技术。”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村民许毛林种了4亩蔬菜,纯收入超过3万元,2017年底如愿摘掉了“贫困帽”。



科学规划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还要因地制宜,制定科学规划。我国西部幅员辽阔,农区、牧区、林区、垦区情况差异较大,更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

  

“科学规划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法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牧区的发展不单停留在经济范畴,还包括生态、文化、社会治理等全方位变革。”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说,结合地区实际,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颇为重要。

  

2018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科学把握不同村庄变迁的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搞好规划、政策和制度设计,注重乡村振兴规划与新型城镇化等规划的有效衔接,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

  

在内蒙古最西端的阿拉善盟,今年计划编制完成全盟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管护,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年内将建设五六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到2019年,形成盟、旗、苏木镇、嘎查村四级规划科学衔接,农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全盟40%的嘎查村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到2020年,全盟60%的嘎查村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到2035年,全盟农村牧区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产业兴旺生活美、乡风文明风尚美、村容整洁环境美”。

  

位于河套平原的五原县,为做好相关规划,近日邀请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三位专家到田间地头“问诊把脉”。五原县初步明确,规划要坚持全力推进土地流转,夯实田园综合体创建基础;突出河套文化特点,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突出生态环保,大力营造绿色景观等原则。

  

在敕勒川一带,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正围绕“产业美”、“乡村美”、“和谐美”、“幸福美”、“生活美”编制乡村振兴规划,着重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宜居水平,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民生保障能力建设。

  

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任务,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注重规划先行。在具体制定过程中,要结合各自区域、资源、环境的发展实际,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可急于求成。



咱风水梁又上了《人民日报》!快来点赞!

百里煤田不见煤,鄂尔多斯再次被《人民日报》赞誉!

人民日报社论:国家的掌舵者 人民的领路人


来源:瞭望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