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变绿海,这就是鄂尔多斯“奇迹”!
6月的霍洛林场绿意盎然。历经三代造林人的接续奋斗,这个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的林场如今已被郁郁葱葱的绿色覆盖。
6月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场绿意盎然。连日来,林场工人们又在忙碌着栽种李子树、苹果树等等。历经三代造林人60年的接续奋斗,这个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的林场如今已被郁郁葱葱的绿色覆盖。
20世纪50年代,霍洛林场刚刚成立,当地森林覆盖率还不到3%,而且沙漠还在不断侵蚀人们的家园。60年前,第一代造林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艰难的防沙治沙工作。
今年89岁的林场第一代职工李广和告诉记者,由于沙化严重,他们只能先用柴草、秸秆、树枝在流动沙丘上做成沙障,削弱风力的侵蚀后,再种植沙蒿、柠条等固定流沙,然后种杨树、柳树。由于当时交通落后,他们只好将一棵棵树苗背到沙地。
经过近20年的努力,到了20世纪70年代,霍洛林场“沙进人退”的趋势得到遏制。第二代造林人开始种植适合在沙地生长的樟子松。
第二代造林人周万万说,那时候当地人没有听说过什么叫樟子松,大家都觉得这种树比黄金还珍贵。1978年,他坐火车倒汽车走了三天四夜,才从中国东北地区带回60斤樟子松种子。如今,这些小种子已经长成50多厘米粗、10多米高的大树,林场的土质大大改善。
霍洛林场绿意盎然。
周万万说:“这片林地是大家奋斗一辈子的成果,只要看到这片绿色,我们就觉得当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进入21世纪,霍洛林场第三代造林人进一步利用优良树种、先进科技植树造林。霍洛林场负责人李晓光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林实现机械化,他们的造林速度更快、规模也不断扩大,造林面积累计超过15万亩。2015年,这里的部分林区成为中国唯一以沙地人工植树造林为主体的内蒙古成吉思汗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沙中找绿”到“绿中找沙”,在一代代造林人的接续努力下,一株株“新绿”植根大地,一片片绿洲锁定版图。伊金霍洛旗林草局副局长宋利平说,截至目前,全旗森林面积达到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8%,植被覆盖率达88%,沙化土地基本消失,已由过去的“沙进人退”转变为“绿进沙退”。
毛乌素沙地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历史上沙大风多、十年九旱,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的毛乌素沙地总面积达4700多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6.6%。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采取工程固沙、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等多种生态治理措施,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已达75%。
来源:新华社
编辑:刘璟璐
校审:白洁、李欢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