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态鄂尔多斯的绿色之路

鄂尔多斯,总是让全国和世界刮目相看

走绿色路、打绿色牌、算绿色账,壮丽70年且行且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实绩——

从全球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到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再到即将召开的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

从“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到“鄂尔多斯模式”,再到“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的样本”;

从“一煤独大”,到“中国绿色发展之城”,再到现代能源经济发展,向世界一流“多种能源综合利用基地”跃进;

……

走在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独特的“鄂尔多斯视角”已然化为这座城市的胸襟:置身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格局中去考虑发展问题,令人瞩目的生态鄂尔多斯,将再度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走好绿色路

开出防治荒漠化“良方”

新中国成立之时,鄂尔多斯占国土面积96%的沙地沙漠和干旱硬梁、丘陵沟壑区一片荒芜,十年九旱是基本规律。

改变,是必然,也是必须。

“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是鄂尔多斯生态建设的创新之举,政策引导之下,出现了农牧民争沙抢沙承包治理的喜人局面,企业纷纷包地治沙、投资林沙产业,涌现出以亿利、伊泰、东达等为代表的一批治沙龙头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鄂尔多斯继续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本建设,在生态产业链上做文章,上演了一场沙里淘金、绿富同兴的生态大戏。

鄂尔多斯是全国最大的沙棘种植区,仅东胜区就有沙棘林60多万亩。

沙棘

山杏

近年来,在丘陵沟壑、干旱硬梁地区,鄂尔多斯引导农牧民和企业种植沙棘、山杏、红枣、桑葚等食品饮品原料林。全市已涌现出高原圣果、高原杏仁露、蒙枣等一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年生产饮品几万吨,成为带动生态建设、农牧民增收的一支生力军。

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举行。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

2018年,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

今年春季,又一则消息刷屏。通过观测卫星的“天眼”,人们发现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

研究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中国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

前不久,由中国侨联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侨联、鄂尔多斯市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生态优先”2019海外华文媒体鄂尔多斯采风行,吸引了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21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加。

7月16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内蒙古成吉思汗国家森林公园,细雨迷蒙,云雾氤氲。“天骄生态文化林”的观景台上,“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这里是采风团抵达的第一站。

登上观景台,纵目四望,目光所及是数不胜数的绿色乔木——樟子松,成行成列铺陈开去,汇成一片绿色林海,浓郁的绿意一直延伸到云雾掩映的地平线深处。不止樟子松,在这个森林总面积3.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3%的公园里,肉眼看不到的远处,还分布着乔、灌、草本植物300余种。

甘草、土豆、花生、沙地西瓜、葡萄……走进库布其阿木古龙健康产业园,采风团一行便被地上、棚里和架子上的瓜果包围了。海外华文媒体捕捉到的特写镜头里都是“累累硕果”。

除了农业,亿利集团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沙里淘金”,太阳能资源就是其中之一。在广袤的库布其沙漠腹地占地上万亩,178万块深蓝色光伏板整齐排列,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闪动着耀眼光芒。

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腹地由光伏板组成的骏马图

“很难想象,除了建设牢固的‘三级治沙防护体系’,光伏板下面还密植了几千亩有机红枣和蒙古扁桃。”环球广域传媒集团《非洲华侨周报》特约记者刘娅婷赞叹道,基地采用的“光伏+治沙+农林+旅游”的模式,延伸了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共赢。

在30年间,亿利集团形成了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生态产业综合体系,带动库布其及周边农牧民在生态产业链上发家致富。

而今,亿利的生态产业服务模式更是走出库布其,走进全国,走向世界,库布其的“朋友圈”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持续关注库布其沙漠治理问题,华文媒体责无旁贷。”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社长孙雨梅表示,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荒漠化防治与合作、消除贫困、沙漠生态科技创新、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平台。

“沙漠治理问题,世界应携手面对。”迪拜新闻网副总编辑杨志宏表示,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开出了“中国良方”,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值得向世界推介。

打好绿色牌

谱写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新篇章

生态是底色,发展是根本,和谐是境界。

“不要蒙尘的GDP!”带着这样的决心,鄂尔多斯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环境保护生态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低碳化,产出回报最大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煤矿“三大难”水、火、瓦斯中,水列居首位,煤矿人形象地称其为“水老虎”。透水事故一旦发生,将是毁灭性的灾难。

然而,在神东矿区,人们在矿井下建水库,将“老虎”关进笼子里,变水害为水利。在满足煤炭生产需求的同时,助力地上生态修复、形成生态循环,荒漠矿区变绿洲。

煤炭在为人类提供光和热的同时,煤炭生产也带来了煤矸石,作为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煤矸石的排放对环境污染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如何破解煤矸石之困?全国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神东矿区秉承“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的发展理念,以实现煤炭清洁利用为己任,建设清洁煤炭生产基地,逐渐探索出一条“产煤不见煤、采煤不见矸,矸石不外排”的煤矸石治理之路。

煤矸石和沉陷区,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但在神东矿区通过对两者的奇妙结合,却让黑漆漆的排矸场摇身一变,成为神东人绿草如茵的“后花园”。

2018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内蒙古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

作为全国“地级市产煤冠军”,鄂尔多斯以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为契机,紧紧牵住以绿色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牛鼻子”,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让黑金“绿”起来。

我国富煤、缺油、少气,把煤变成油,清洁高效利用,曾是国人多年的梦想。如今,位于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的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让这一夙愿成真。

只见,比面粉还细的煤粉进入生产线,20多个小时后,就能产出清澈的柴油、石脑油等油品,这般奇幻的变化令人惊叹。

“公司运营世界首套、全球唯一的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商业化工厂,对解决我国石油资源短缺,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总经理王建立说。

航拍的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工厂

煤直接液化项目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神华煤直接液化工艺,以煤炭为原料,采用神华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联合开发的列入国家“863”计划的纳米级催化剂,在供氢溶剂作用下,通过高温、高压液化反应以及提质加工过程生产清洁油品。

坐落在伊金霍洛旗境内的汇能煤制气项目,是中国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

2018年5月,这个项目的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全部投产后,每年能转化煤炭600多万吨,生产天然气20亿立方米。”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强说。

汇能煤制气项目的进展,只是鄂尔多斯市现代煤化工产业日益壮大的缩影。

杭锦旗境内的伊泰120万吨/年精细化学品项目开始建设以来,陆续吸引了1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在项目周围落户。

4月26日,杭锦旗2019年春季重大项目开工动员大会又在此地隆重举行。今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项,总投资850.454亿元,涵盖中高端精细化学品、清洁能源和城乡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

昔日“一煤独大”的鄂尔多斯,今朝正在华丽转身为“现代能源之城”。目前,已经建成各类煤化工产能1500多万吨,年煤炭转化量达到6500万吨,成为中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产业链也在向精细化学品、合成纤维、合成树脂等中下游延伸。

打破煤炭只能发电、只能发展煤化工的传统产业思维,大力发展石墨烯、高分子材料、碳素材料等产业,推进重大项目产业化和示范应用。

如今,“工业味精”石墨烯——新奥1000吨石墨烯粉体项目建设进展迅速。该项目是企业促进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决策成果,最终拟建成集石墨烯生产、应用、研发于一体,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一定综合影响力的自治区级高新材料产业基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18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5.9%和11.5%。

乘着春风,鄂尔多斯自加压力,以昂扬姿态在2019年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让经济发展的曲线继续上扬。

上半年,全市经济稳步提升的态势依然不变,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增速高于一季度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3.5%。


算好绿色账

收获富足幸福景

雨晴烟晚、满目芳菲,漫步康巴什市区,青翠妙景仿佛一轴水墨画卷在眼前铺展——

青春山,绿色葱茏;乌兰木伦湖畔,水鸟翩跹。轻风拂过,画帘尽卷,山朦胧、水朦胧、树朦胧,游人也仿佛醉在这烟雨春色里。

一城绿彩,一湖画意。康巴什,这个年轻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新姿态,展现着别样的美。

康巴什区乌兰木伦景观湖


康巴什城区广场


康巴什城区一角

康巴什区成为全国首个以城市景观命名的4A级旅游景区,东胜区被誉为中国“避暑休闲之都”,伊金霍洛镇等10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康巴什城区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众多荣誉称号接踵而至,鄂尔多斯,昔日“煤都”华丽转身为一座崇尚绿色、宜居幸福、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百姓就是最好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

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端,1985年,殷玉珍嫁到这里。从栽下第一株树苗起,她和丈夫冒着严寒酷暑,30多年来把近6万亩沙地变成了绿洲。

绿色并没有为殷玉珍治沙画上句号,而是成了她致富的新起点。

玉珍生态园

殷玉珍打出了“玉珍生态园”的招牌,吸引人们前去游玩。她和丈夫还在林间改造出一片水浇地,种植瓜果蔬菜和小米、绿豆等杂粮。“沙地里无污染,都是绿色食品。”殷玉珍说,现在她每年仅杂粮就能收入二三十万元。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

“夏天还是草原上好,蓝天白云,气候宜人,空气也新鲜。”坐在凉爽的屋里,白音道尔计喝着奶茶,看着窗外阳光下,绿油油的沙柳铺染着大地,甘草绽放着紫色的花朵,羊群在棚舍里吃着草料,满满的幸福感升腾而起。

62岁的白音道尔计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沙日召嘎查的牧民。6年前,他在旗里买了一处小二楼,过上了别人眼中“向往的生活”。每年只需在春夏之交时回来打理一下草场,羊群则交给羊倌管理。

白音道尔计有9000亩牧场,种植甘草6000亩,养着400多只羊。“一年能出栏200多只羊,加上卖羊绒、甘草的钱和生态补贴,一年纯收入有二三十万吧。”他说。

鄂尔多斯通过政府引导和企业带动,建立多方位、多渠道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治沙致富积极性和主动性。

库布其、毛乌素,这两个昔日的“死亡之海”,今朝变成了“希望之海”,公路南北纵贯,草灌乔筑成一道道绿色长龙。2018年,全市空气优良率为86%,年降雨量不断增加,生物种类由十几种增至530多种。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鄂尔多斯参与生态建设的企业数量达到了80多家,全市林业总产值达44.5亿元,政府和治沙企业累计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沙区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400元增长到1.8万多元,实现了祖辈梦想,充分共享沙漠生态改善和绿色经济发展成果。

7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集中集聚集约上找出路,加强草原保护,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踏上新的长征路,鄂尔多斯再次发出“向绿色发展进军”的铿锵强音,一项项强力举措激荡起涌动的春潮:“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抓手,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以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为重点,全面推动多种能源协同发展”“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东方风来春潮起,弄潮儿向涛头立。

绿色发展正如春之潮,生生不息,势不可挡。走在新时代“赶考”路上,鄂尔多斯人正在为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大步前行,在最美好的风景里,书写最精彩的华章。

未来已来,在绿色发展之路上,鄂尔多斯,依然在追逐高度。

库布其沙漠腹地治理成效显著



这才是 鄂尔多斯十二时辰

用一场青春快闪,唱一曲爱国赞歌!

摊上大事儿了!就等你,和鄂尔多斯一起搞事情!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编辑:刘璟璐

校审:白洁、张茜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