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村庄增颜值 产业惠村民——准旗暖水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见闻


暖水,一个有着百年记忆的古镇,因一年四季长流的暖泉而闻名。




春风拂面,人潮涌动。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声声号角,准旗暖水乡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以“环境整治”为引擎,以“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为两翼,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乡村面貌发生根本改变,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家居绿水青山畔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走进暖水,河流、山川、树木和洁净的空气,举目望去,处处彰显着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美,给人以世外桃源之感。


水泥村道干净整洁,家庭院落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掩映,健身广场设施齐全……在暖水乡榆树壕村,一幅户户优美、家家整洁、处处和谐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这是该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


“我们村子不大,但建设的越来越漂亮了,大家生活舒适安逸。”村支书高燕介绍说,“过去村里垃圾没有统一收集区,给人的印象就是脏、乱、差。现在村里每家每户安放了垃圾箱,粪草垃圾和白色垃圾都能及时运出村,现在我们村环境卫生越来越好了。”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榆树壕村以村为单位,以公路、河道、村道、房前屋后、公共场所为重点区域,对公路两侧杂草、堆积物、私搭乱建、沟渠道内的垃圾渣土、废弃塑料袋、池塘漂浮物等积存垃圾进行大清理,做到了庭院内外、田间地头、村道河道一体整治。为巩固环境卫生整治成果,榆树壕村通过宣传引导、舆论监督、建立奖惩机制等措施,与村民、沿街商铺和企业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划分责任区域、责任内容和管理责任,村委会在卫生、绿化、秩序等方面严格督查。此外,还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美丽庭院评比创建等活动,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


看着村庄一天天变美,榆树壕村村民陈美良内心由衷地感到高兴:“住在这样的村庄里真是一种享受啊,我感觉一点不比城里差,而且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每天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成了陈美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前几年,陈美良在精准扶贫帮扶政策的支持下,搬进了70平米的新房,购买了新拖拉机、刨土豆机和玉米播种机,还找准了“市场”,拖拉机和其他农机具有了用武之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不错的收入。


说起新一年的打算,陈美良说:“其实想致富就得动脑筋,想办法,现在国家政策好,咱自己也得努力。还要保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环境。”

 


2009年,暖水乡被确定为全市整乡推进生态自然恢复区试点乡,有80%的人口移民进城、进镇区生活,而且经过十多年的保护与建设,目前,全乡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如此好的生态环境,环境卫生岂能落后。

 

一排排划一的洋楼如同城市社区,搬迁入住的村民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走进暖水镇区暖水新村李振家,独家独院200平米的小二楼窗明几净,连小院的地面都擦的铮明瓦亮。


“以前,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垃圾乱丢乱倒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今,这种现象几乎看不到了。”李振是2014年搬迁住进暖水新村的,他是暖水村的监委主任,对于居住环境卫生的变化最有发言权,“转变村民的观念很重要,这项工作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有信心能做好。”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暖水乡将疫情防控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机结合,明晰时间表、确立路线图、规划重点任务,强化监督考核,建立长效机制,高位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该乡制定《暖水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行》,积极开展“三大专项整治”---全面清理环境卫生、重拳拆除违章建筑、强力整顿环境乱象,抓好“三项基础建设”---生态绿化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机动车服务区建设,确定了目标和主要任务。同时,采取乡干部包村、村“两委”及监委成员包社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严格落实职责责任。


各村社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了村规民约、社规民约,重点对村民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生产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处理、棚圈围栏整治、村庄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等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乡里成立督查组,对发现的卫生死角脏乱差的地方在“暖水发布客户端”进行曝光,直至整改后再发布照片对比,确保整治工作无死角、整改工作无疏漏。


围绕“三大专项整治”,暖水乡以农村“治脏、治乱、增绿、畅行”为重点,狠抓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工作,全方位助力提升乡村“颜值”。到目前,组织人手共清理垃圾3万余吨,清除“五堆”1300余处。累计拆除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牌匾150余处。同时对镇区、沿路沿线两侧26家无证、无照经营商户进行规范整顿。清理整治各类乱搭乱挂、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丢乱倒、乱排乱放行为60余处。与村民、街面、企业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全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目前,该乡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压缩转运站已开工建设,3个公共卫生间正在选址。


“暖水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就是生态环境,环境整治就是要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党委书记高润华说。


人在春风和气中


春日的暖水大地,虽说干旱少雨,但顽强的绿草仍然抬起了头,放眼远望,淡淡的绿意让人感觉到万物复苏的一派生机。  


沿着起伏的山路,走进准旗乡村产业振兴示范村---暖水乡德胜有梁村,就像来到了一方世外桃源。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一阵阵芬芳的花香,蝴蝶、蜜蜂在空中上下飞舞,道路两旁,随处可见是开着花的杏树、桃树,让人恍惚进入一幅幅画中。



暖水乡被誉为准格尔旗的“苹果之乡”,苹果种植面积2000余亩,苹果种植大部分在德胜有梁村。截至目前,该村共发展果农68户,种植苹果2030亩,约20万株。2019年苹果产量达68万斤、实现收入460万元。



在德胜有梁村村集体果园,在农耕机械的轰鸣声中,村支书赵勇军正指挥着三台拖拉机在紧张施工,山野之间果木葱茏、生机盎然。


德胜有梁村村集体果园占地150亩,按照“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设,今年将种植宁丰、富士等品种约8000苗,目前土地平整、水、电、苗木订购都已完成,正在做栽种前的准备。该项目由政府扶贫资金启动,全乡12户巩固扶持户全部纳入其中。


赵勇军介绍,今年栽种上的果苗,明年就能挂果,水、电、路、苗甚也不用管,贫困户进来打理就行了。计划每户巩固扶持户给2亩经营,余下的村集体经营,这样,以后每年村集体收入能上100万元。


赵勇军初略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种50棵苹果树,每棵树结60斤果,每斤按6元计算,一亩地的毛收入就达到1.8万元,除去打理的成本,每亩最少纯收入也能达到1.7万元,每户按2口人计算,仅此一项平均每人就能增收1.7万元。如果按去年的行情,每斤都能卖到8元以上,收入就更多了。




记者认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得做细,得拿出绣花的真功夫。精准施策必须产业先行,种苹果、建大棚、搞养殖,这些都是管长远的脱贫之计。

 

穿行于德胜有梁村,随处就可看到苹果基地、苹果产业示范园,清一色银灰色苹果树整齐有序地站立在园子里,枝条伸向天空并挂满了含苞待放的花蕾。


“是了哇,眼下正是种果树的好季节,这两年载苹果树的人越来越多,果树苗行情好、不够卖,你们要多少‘宁丰’苗……”  王四绵今年育的3000多棵果苗,每棵100元,马上就要卖完了。 


在德胜有梁村的果树种植户王四绵家里,手机铃声不断响起,他一边接着客户要苗子打来的电话,一边和前来购买树苗客户装车,园子里人来车往,热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


“这些苹果亩产能达到六、七千斤,”在王四棉的果园,他指着一排排用绳子拉成一定角度,但整齐有序的苹果树说,“这样做是为了让果树充分、均匀的接受光照,每行树之间的行距也是测量好的,距离可以容纳除草机进去,但不会刮伤树苗,还可以大大节省人工劳力。


据了解,王四棉的苹果非常受欢迎,以至于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除了天然地理条件的优势,更离不开王四棉的前期诸多考察和大量花在苹果树上的心血。陕西洛川、辽宁抚顺、山东烟台,这些耳熟能详的苹果产地王四棉都没少去学习考察,他的宗旨是,不管是做什么,你有我有那不行,人有我优那才行,那才能有竞争力,当然,对于苹果他更是一样的要求。

口感好、无污染,七、八年的时间,王四棉家的苹果已经口耳相传,变得远近闻名,苹果还没有完全成熟,就被周边的熟人、顾客抢购一空,每斤苹果可以卖到12元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德胜有梁村乃至暖水乡围绕着果树做文章,漫山遍野披上绿装,换来的是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村民日益鼓起的腰包。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只有以产业为基,才有持久生命力。牢树这一理念,暖水乡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把产业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不断激发着乡村发展潜力。


沿着肯木肯川的小溪走进肯木肯村中科羊草产业基地,300亩的中科羊草已经长出了绿苗。该村通过与北京艺丰佳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撂荒闲置的土地上种植中科羊草,今年在原有300亩基础上新增1200亩。


村支书王世杰介绍,肯木肯村村民大部分都已异地搬迁,现有常住人口50多户108人,村里撂荒闲置且可以灌溉的土地有4500亩,按照“党支部+科研院所+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他们在撂荒闲置的土地上种植羊草,第二、三年即可收获干草和种子,一次性投资,20年受益,从而实现村民增收和提高村集体收入。


据了解,羊草根系发达、返青早、持绿期长,播种一次,可以多年利用。每亩地产草600公斤左右,草籽30~50公斤,每亩地年收益在2000元。

“村民不仅每年能收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挣钱,还将得到村集体分红,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王世杰说“今年种植的1200亩羊草,全村350户村民受益,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即将开始种草。”


暖水乡结合各村优势产业发展需要,采取政府引导、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一村一策”发展潜力,更好更快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昌汉素村由帮扶企业伊泰安家坡煤矿投资1350万元,建设总占地230.4亩上水工程项目。已完成3000立方蓄水池、5.2公里供水管道和2处水源井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为复垦复绿土地综合利用和煤矿洒水除尘提供水源,增加村集体收入;


暖水村结合本村实际,近期与准格尔旗王道酒业达成意向,拟种植纯绿色制酒原料高粱200亩,目前开始播种。


圪秋沟村通过争取扶贫资金,2019年建成75KW光伏发电项目,当年并网发电。



在浩荡的春风里,暖水乡上下春潮涌动,酝酿着独有的春天味道,播种着新一年的新生活与新希望,为乡村振兴和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呈上春的盛宴。

鄂尔多斯市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

鄂尔多斯的女儿回来了!

鄂尔多斯至榆林高铁提上日程!


鄂尔多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
编辑:赵聆佑
校审:尚铁兵 郝晓琴 张茜
终审:任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