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书记点赞!郑州等10城被点名肯定

河南日报 2020-02-14

12月16日,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刊发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署名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把脉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从战略上提出了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思路、主要举措和推动东北全方位振兴的“药方”,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文章指出,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文章指出,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总书记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科学概括: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等等。其中提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一起来看详细内容。

聂冬晗/图


来看文章全文,信息量很大(向下滑动看详细)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习近平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研究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中,现有区域政策哪些要坚持、哪些应调整。要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作些战略性考虑。


一、正确认识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产力布局经历过几次重大调整。“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有70%以上布局在北方,其中东北占了54项。后来,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展“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实施了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一系列重大举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们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相继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下一步,我们还要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是好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2018年,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38.5%,比2012年下降4.3个百分点。各板块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化,有的省份内部也有分化现象。二是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发展优势不断增强,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三是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2012年至2018年,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8.7%下降到6.2%,常住人口减少137万,多数是年轻人和科技人才。一些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工矿区城市发展活力不足。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二、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


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的思路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经济总体效率提升,这是经济规律。要破除资源流动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当然,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合理管控人口规模。


第二,发挥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发挥价值创造作用。生态功能强的地区要得到有效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要考虑国家安全因素,增强边疆地区发展能力,使之有一定的人口和经济支撑,以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第三,完善空间治理。要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


第四,保障民生底线。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要完善土地、户籍、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提高城市群承载能力,促进迁移人口稳定落户。促进迁移人口落户要克服形式主义,真抓实干,保证迁得出、落得下。要确保承担安全、生态等战略功能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举措


要从多方面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抓紧实施有关政策措施。


第一,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要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消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垄断,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除中央已有明确政策规定之外,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完善配套政策,打破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不合理壁垒,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要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环保、产业等方面的合作。


第二,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对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具有重要意义。要在确保2020年省级基金统收统支的基础上,加快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度,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制度统一和区域间互助共济。


第三,改革土地管理制度。要加快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群倾斜。在国土空间规划、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城乡建设用地供应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统筹负责。要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


第四,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对节约能源资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有10多个省份提出难以完成“十三五”能耗总量指标。这个问题要认真研究,既要尽力而为,又要实事求是。对于能耗强度达标而发展较快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有适当弹性。


第五,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要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要健全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森林、草原、湿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要推广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经验,鼓励流域上下游之间开展资金、产业、人才等多种补偿。要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在长江流域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第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完善财政体制,合理确定中央支出占整个支出的比重。要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困难地区提供有效转移支付。基本公共服务要同常住人口建立挂钩机制,由常住地供给。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方便全国范围内人员流动。


四、关于推动东北全方位振兴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先后到东北调研5次,2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下一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要有新的战略性举措,推动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


东北地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备很好的基础条件,全面振兴不是把已经衰败的产业和企业硬扶持起来,而是要有效整合资源,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形成新的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要加强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善于扬长补短,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健康养老、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新增长点。要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加快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延长产业链条。要加大创新投入,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新动力。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较高,要以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多吸引跨国企业到东北投资。开放方面国家可以给一些政策,但更重要的还是靠东北地区自己转变观念、大胆去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给市场发育创造条件。要支持和爱护本地和外来企业成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东北振兴的关键是人才,要研究更具吸引力的措施,使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重要城市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正向激励,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受褒奖。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26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被点名表扬
郑州有底气


截至今年11月
郑州上半年GDP增长7.9%
全市GDP完成8050.7亿元
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
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不仅如此
新兴产业增长同样可喜

先进制造业大旗


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其中,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2%。制造业是支撑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新旧动能持续转换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前三季度,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43.5:54.8。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1.9%,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在规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17%,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43.4%,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21%,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引领增长


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快递业务量完成56497万件,同比增长22.9%;快递业务收入61.5亿元,同比增长16.6%。


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汽车产量43.6万辆,同比增长6.6%;其中,新能源汽车3.5万辆,同比增长65.8%。工业机器人1500套,同比增长104.4%。城市轨道车辆109辆,同比增长51.4%。锂离子电池4.2亿支,同比增长9.7%。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36.1万套,同比增长32.7%。


创新投入不断增加


前三季度,财政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33.7亿元,同比增长49.3%,比上年同期提高13.8个百分点。1-8月,全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8.7%;规上服务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1%。


比政策更吸引人的
是无处不在的创新发展氛围


在《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中,郑州排名第21位。


今年9月27日,郑州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招商引资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明确方向、强化措施,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供水、供气、供暖关乎民生,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郑州市城管局就全面优化用水、用气、用热报装服务推行新举措,郑州市直各部门在各职能领域主动对标国内先进城市,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增加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聂冬晗/图


在这里
有前行的动力
有奋斗的热血
为郑州加油!

大家都在看



☞又一家世界500强来河南!

☞“大殷墟”究竟有多大?这个最新考古发现可能颠覆你的认知!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交付海军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缴存情况、住房套数咋认定?郑州公积金新政细节出台!
☞郑州又刷新了一项新排名!跻身数字一线城市阵营


来源:郑州发布、郑州统计局官网、郑州发改委官网、郑州日报等


责编:惠晓晗 谢丛蔓 

觉得不错就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