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秋衣磨烂还舍不得扔,亿万身家却挥手捐了,河南这位79岁大先生才是你该追的星!

河南日报 2021-07-22


在河南农业大学家属院39号楼的

一个没有电梯的老房子里

看不到一点现代化的陈设

当房子主人出现时

你也丝毫看不出这位衣着朴素的

古稀老人竟有近亿万身家


但你更想不到的是

这位一粒米都舍不得浪费

秋衣袖口磨烂了还舍不得扔

出差在外住宿吃饭几十块都较真

一生简朴、对自己苛刻的老人

却在公益上“挥金如土”

把毕生科研转化结余的8208万元

全部捐给了学校

用于P3实验室建设……


他就是刚被授予2020年度河南省

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

79岁河南农大老教授

大先生王泽霖



鸡宝宝的“保护伞”


王泽霖出生于江南水乡苏州

1967年从北京农业大学

兽医专业毕业

35岁考取南京农业大学

传染病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4年来到河南农业大学

从此扎根中原大地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集约化养殖业兴起、国际贸易增加

随之而来的

是鸡瘟等禽类老病频繁暴发

禽流感、法氏囊病等新病

相继传入并蔓延

造成家禽大批死亡

严重危及我国养禽业发展


“农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

‘鸡瘟’能在一夜之间

让一个村子的鸡全死光,

甚至波及一个乡镇,

很可怕的。”



而由于技术瓶颈

我国种鸡场、蛋鸡场使用的

疫苗主要依赖进口

每年大量的外汇流入

国际禽病防疫巨头的口袋

谁能打破这一状况

谁就能为我国家禽养殖业

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国家的需要、老百姓的需求

就是我的努力方向,

不管条件咋样,

我都要拼命去干。”

正是上世纪80年代的

这种难忘经历

让他从此认准了人生方向

要把重大禽病防控研究

作为毕生的事业



和很多人不同的是

王泽霖很早就创新性开展了

产学研协同创新

采取和企业合作的形式

实现了滚动发展

走出了一条以服务生产促教学、科研

以教学和科研提升服务能力的

良性循环道路


“1985年到1995年这10年间,

我过上了‘24小时连轴转’的日子。

我带着同事们自筹资金,

创立禽病研究所,

以服务生产促教学科研,

以教学科研提升服务能力,

路越走越顺了。”


他口中这“越走越顺的路”

起步其实非常艰难

那时候

他每天马不停蹄

上一刻还在热情洋溢地

给学生上课

下了课就急匆匆赶到门诊

那里早已挤满了抱着病鸡病鸭

等他诊治的乡亲们

到了周末

他经常要蹬一个多小时自行车

赶到养殖户家中给鸡看病

还得抽空儿对养殖技术员进行培训

研究生的培养也不能落下


一天天,一年年

当“万元户”都了不起的时候

王泽霖带着禽病所

积累资金400多万元

1995年禽病所正式挂牌成立

他和学校签订了租赁协议

禽病所经济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每年给学校交20万元

从现在国家鼓励科研人员

创新创业的政策看

王泽霖早在30多年前

就开始了完美的探索



多年来

在没有向国家申请经费的情况下

王泽霖科研创新凯歌高奏

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

和12个新兽药证书

(其中2002年到2003年一次性获得

新兽药证书5个

2004年

王泽霖研发的5个兽药证书

一次性获企业转让经费500万元

在校内外引起了轰动

2005年到2015年再获发明专利3项

新兽药注册证书7个)

成果转化率100%



他主持创建了

重大禽病病毒种质资源库

创立了浓缩灭活联苗研发平台

打破了国外垄断

彻底攻克了新型高效鸡新城疫

传染性法氏囊病等

多种重大禽病防疫难题

被誉为“给中国鸡宝宝

撑起了国产保护伞”

个人和团队也因此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能出这么多科研成果已属不易

成果转化率100%更让业界惊叹

做科研的人都知道

把科研成果推广运用到生产上

往往要比搞出科研成果难度更大

100%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社会急需什么

他就做什么

而且还做成做大做强了

作为鸡宝宝的“保护伞”

王泽霖和其创办的禽病研究所

累计获成果转化费近亿元


王泽霖说

人生很短暂

在有限的人生中要想

做成几件事

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准

要看准一个抓一个

抓一个就要成功一个

但屡屡做大事、成大事的背后

却是他不顾老本儿地拼

老伴王五梅心疼地“数落”他

干工作跟个陀螺一样

根本停不下来



刚开始创业那些年

王泽霖夫妇俩没日没夜

扑在工作上

一双儿女放学回到家

经常看不到爸妈

连口饭也吃不上

王五梅说

有时候一天没回去

晚上到家煤炉都灭了

得现生火、现做饭

真是忙得脚不沾地儿


多年加速奔跑的惯性

也让王泽霖忘记年龄状态

继续扛着重活

60多岁得了糖尿病

有一次在出差回来半路发病

下了高速就被等候在那儿的

救护车拉去医院急救……



“活着干,死了算!”

他的玩笑话也是他的真心话

“不后悔,就是感觉对不起俩孩儿。”

她的不得已也是她的识大体

要问那么大的工作动力

来自哪里?

那么低的物质欲望

如何做到?

王泽霖的答案很简单

“就想让我们国家发展得再快一点,

就想让老百姓生活过得再好一点。”


两极分化的“金钱观”


王泽霖的科研成果

成为“摇钱树”

但他却将钱花在了

他所坚持的刀刃上——科研和公益

在赚到第一个400万元的时候

王泽霖用这些钱逐步为学校

盖起了两座实验楼

购买了当时省内高校最先进的

高速离心机、低速大容量离心机

浓缩机、冻干机等先进仪器设备


2005年

他转让新药证书所得的500万元

个人和禽病所可分得345万元

他将其中的230万元交给禽病所

用于实验室建设

剩余钱款后来全部捐给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分会

设立创新基金



2008年汶川地震后

他出差回来没回家就先到学院

捐出身上仅有的2000元现金

回到家又立即让妻子

筹措现金20万元捐了

这是当年河南高校教师中

最大的一笔捐款


2015年

他的两个新药证书转让给两家企业

企业需将每年销售额的8%

作为专利使用费支付给他

期限为12年

预计保守收入将达千万元

王泽霖给学校打报告

将分给自己的部分

全部以科研创新基金形式

捐赠给兽医学院和禽病所

自己分文不取


2019年年底

他又眼都不眨把毕生

科研成果转化结余的

8208万元全部捐给了学校

用于P3实验室建设

这也是王泽霖这几年最大的心愿

他说

“P3实验室对于学校有关学科的发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钱只有花到刀刃上才有价值。”



他还资助过不少经济困难的

学生和急需科研经费的老师……


对于科研和公益

他大手一挥,捐!

自己却穿着袖边磨破的秋衣

出席大会作报告

学院领导都看不下去了

“王教授,您是大专家,

得弄套好的西装穿穿。”

这却让老先生犯难了

“我一辈子当马医生、猪大夫,

这几十年是给小鸡看病的,

随时都要去鸡场,

你让我穿那么好给谁看?

关键是耽误干活啊”。


似乎在王泽霖的字典里

没有“享受”这个词

一位后辈深有感触:

“老先生对待金钱让我感觉两极分化,

数千万元眼都不眨就捐出去,

但是出差在外住宿吃饭,

差几十块钱他也要较真!”


年近八旬的他

至今还和年轻时候一样

能步行不骑车

能骑车不坐公交

能坐公交不打出租


河南农大家属院39号楼的

老房子没有电梯

他住4楼,患有糖尿病

每天爬楼不累吗?

可他和妻子都觉得

“这里挺好,我们住着挺舒服的”。

家里用的都是有年头的老家具

东西只要还能用

俩人谁都不舍得扔……



追问之下才知道王泽霖

为什么这么“抠”

他年幼时家境困苦

是姐夫赵福仁

竭力接济和照顾全家人

帮助大家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

姐夫14岁参加红军

是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和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的老革命

也是王泽霖心中的英雄和榜样

他说

“当年,姐夫顾着一大家子,

生活很不容易,

但他严格要求自己、

艰苦奋斗的作风

让我深受教育。”



因为有着艰难时期的深刻体会

王泽霖自小就养成了

一粒米都不能浪费的观念

同时也立下了“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


1949年4月苏州解放

当时7岁的王泽霖早上打开家门

发现“很多解放军

就睡在马路边、屋檐下”

这一幕深深烙进他的脑海

共产党、解放军的为民形象高大至今

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

一个对国家、对百姓有用的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

王泽霖见证着国家的翻天覆地

感受着民族的焕然新生

看到老百姓日子红红火火

他就特别高兴



只有奉献和付出

没有索取和享受

他的一生就是这样

有些人觉得他“傻”

也有很多人问他值不值得



当然值得!

看到寒门学子不因贫困而折翅,能飞得更高更远,他想想心里都甜。


看到自己所学能为社会发展作贡献,能为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出力,他就浑身舒坦。


看到自己捐款设立的科研创新基金,正在助力更多年轻老师成长、收获,他仿佛看见了一个个自己。


看到一双儿女个性独立、事业有成,让他一次次捐赠不仅没有后顾之忧,还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他就觉得特别幸福。


看到出身“大户人家”的妻子跟着自己受苦受累,却从来没有一句埋怨,一心帮助、支持、体贴他,他就觉得特别幸运……


这就是大先生王泽霖

一辈子为了我国家禽事业

不懈奋斗至今不休

一辈子科研建功

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却总是说做得还不够

一辈子科研转化的

巨额财富全部捐出

一辈子“苦行”却说

工作是他最大的快乐

公益是他最大的满足


“心存甘霖,善利万物。

执著科研,他志坚行笃,燃如火炬;

化身为雨,他滋养桃李,芬芳一路。”


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大家都在看



☞河南各地拉网排查!

☞连续三天,免费!

☞河南最新发文!

☞发这种朋友圈,封号!

河南沙尘天气何时消散?最新预测来了

河南迅速处置央视“3·15”曝光事件


来源:河南日报微信(ID:hnrbxmtb)整理自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史晓琪/文 胡楚云/视频制作 通讯员 叶卫东 李洪振/摄像)、光明日报、央视新闻、河南农业大学官网等


责编:惠晓晗 张远

觉得不错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