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零后”袁隆平的“一二三”

河南日报 2021-07-21


“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

5月22日13点07分

在湖南长沙逝世

享年91岁



这位新晋“九零后”

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

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

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从不断刷新纪录的亩产

到耐盐碱海水稻的创新试种

让大家吃饱又吃好

是他一生的追求


数十年如一日

他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

与农业科学发展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座“豪宅” 一颗种子

很多人都觉得

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

才是中国真正的骄傲

才是我们最该追的星

还有人觉得

已是鲐背之年

袁老还在一线做科研、带学生

实在太辛苦

应该给“袁隆平们”更好的待遇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

国家还真给了“不凡”的待遇



在青岛就有一座

属于袁老的“豪宅”

这座“豪宅”坐落在

青岛市李沧区的青岛国际院士港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

这样一所大房子

袁老却全部用来搞科研

把“豪宅别墅”当成“田间地头”

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

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

而是下田

身边工作人员都说

“九零后”的他

从没觉得自己应该休息

杂交水稻真的浸入他的血液里

是他的命根子,他的魂


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豪宅”里

袁隆平的“海水稻”梦想

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戳视频了解“海水稻”👇


这颗神奇的种子

不仅能在沿海滩涂

和盐碱地生长

且不施肥、不打农药

不惧海水短期浸泡

自2016年起,袁老就带领团队

陆续在新疆、山东、浙江

黑龙江、陕西等

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区域

开展测试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


为啥要研发种植海水稻呢?

在袁隆平的“豪宅”里

悬挂着这样一张“特殊”的中国地图



这张悬挂着的地图

时刻提醒着我们

中国内陆有近15亿亩盐碱地

其中约两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

这些地如果没有被充分地利用

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


海水稻试种、推广成功后

按照每亩盐碱地产值

200-300公斤计算

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

多养活约2亿中国人!

这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巨大

甚至将深刻改变人类的命运


据统计

目前全世界约有8亿饥饿人口

如果全球143亿亩盐碱地

都能种上海水稻

意义不言而喻



去年10月

又有丰收的消息传来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

布局在山东东营的海水稻

亩产达到860公斤🎉

袁隆平得知后欣慰地说:

“刷新纪录,我很高兴!

希望早日实现海水稻推广一亿亩,

平均亩产300公斤以上。

为全国增产粮食三百亿公斤,

可以多养活八千万到一亿人口。”


00:4

两个梦想

这是他的小目标
你不知道的是

在他91年的人生岁月里

有四分之三的时间

都在为两个梦想努力——

“禾下乘凉梦”
“覆盖全球梦”



“我亲眼看到过5个‘饿殍’……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民以食为天’。”


祖籍江西德安的袁隆平出生在北京

父亲袁兴列做过县高等小学校长、督学

后就读于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

母亲是教师

1948年,袁隆平随全家迁往南京

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附中

高中毕业

父亲要他报考南京的名牌大学

袁隆平坚定地摇了摇头



他的童年在20世纪抗日战争的

炮火中度过

跟随父母迁徙逃难的路上

中国大地尸横街巷的惨景

狠狠地撞击着他幼小的心灵

和那个年代许多热血青年一样

他选择以学农来“曲线报国”

1949年,他考入重庆湘辉农学院

(今西南农学院)

主修遗传育种学专业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1953年

袁隆平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

被分配到偏远的湘西安江农校教书

一呆就是19年

湖南人称“三年困难时期”为“过苦日子”


“那真叫过苦日子,

我带学生到农村去实习,

每人每天吃二两米。

身上的皮肤一按就是一个窝,

下去了半天不起来,

水肿病,饿的。

我亲眼见过5个‘饿殍’,

就倒在路边上,

倒在田坎上。”


靠田吃饭的农民饿死在田间

同样挨着饿的袁隆平深切地

体会到什么叫“民以食为天”

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袁隆平立誓要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不让老百姓挨饿



1956年,他带着学生开始了农学实验

袁隆平发现

水稻中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

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

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


1966年

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此后,他与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

“三人科研小组”

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

1970年

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

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

袁隆平给它取名为“野败”



他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

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

还把“野败”材料贡献出来

组织全国性的攻关

两年后

43岁的袁隆平和他的助手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

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

提高到每亩500公斤以上



1987年

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

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

袁隆平亲自挂帅进行了

9年艰苦攻关取得成功

1997年

他又开始了对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

……


一组数据显示,杂交水稻近50年亩产连续跨上400千克、500千克、600千克、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1000千克、1100千克八大台阶,完成了从低产到高产、从普通稻到优质稻的飞跃,填补了从淡水水稻到耐盐碱水稻的空白,开创了从水田稻到沙漠稻的先河。截至2019年,杂交水稻在国内累计推广15亿亩,增产1.4亿吨,每年可多养活8000万人,创造了粮食增产的奇迹,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除了解决“吃饱饭”

袁隆平还将更多精力

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

由他领衔、已实施10多年的

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

丰产工程从过去强调产量

向兼顾绿色优质目标转变

2017年参与“种三产四”

丰产工程的30多个品种中

优质稻占比超过30%

其中不少品种的米质

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因为在水稻杂交领域的巨大贡献,袁隆平接连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多项重大奖励和荣誉。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袁隆平被聘为首席顾问。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三段故事

作为被习近平总书记

寄语厚望的产粮大省

河南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进程中

与袁隆平结下了不解缘分


袁隆平与河南的缘分广为人知

是从2014年开始

当时,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的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首批入选国家“2011计划”

吸引了袁隆平的关注


2014年3月26日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和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

在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向袁老发放了聘书

袁隆平欣然受聘

担任“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

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


2014年11月17日

已经84岁高龄的袁隆平来到河南郑州

为河南农业大学的师生作了一场题为

“超级杂交稻育种进展”的报告

在学校里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遭遇了

学生们的疯狂“追星”

能容纳1300人的礼堂座无虚席

过道上、礼堂门口也围满了学生

在当时演讲中

袁隆平对河南粮食生产赞不绝口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

粮食不仅满足自己需求,

每年还输出那么多商品粮,了不起!”



袁隆平来河南讲学时

还有另外一条消息格外令人关注

那就是依托河南农业大学

在河南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

根据河南农业大学宣传部

后来对媒体公布的消息

袁隆平院士2015年在该校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招收了3名研究生

他们分别是

博士研究生刘娟

硕士研究生李梦琪、陈会杰


他曾表示

自己挑研究生有一个条件

不下田就不带

只有亲身下过田

体会过“锄禾日当午”艰辛的人

才会对“粒粒皆辛苦”有深刻体会



他说,我希望培养一些年轻人

向更高的公斤数来奋斗

"这就是我的梦

为我们国家的粮食

安全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动图截自2021湖南卫视春晚微博视频



“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

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这句中国谚语

在袁老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他给予了千顷良田新生命

让亿万人吃得饱一日三餐

他唤醒了万间广厦真用途

留取三尺卧榻,梦成万千稻香



一位老者

一颗赤子的心

一个童真的梦

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


致敬!送别袁老

一路走好!



☞揪心!青海7.4级,云南6.4级,有何关联?

☞祝贺!全国百佳,河南3个!

☞河南6市将发600万优惠券!啥时发?咋领取?→

☞今年高考,河南考生和涉考人员需注意这些↓↓↓

☞国家网信办:抖音等105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来源:整理自新华社、湖南日报、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大河报、东方今报、央视新闻、顶端新闻等

责编:惠晓晗 谢丛蔓 张远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河南日报视频号,欢迎关注~

致敬!送别袁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