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河南,何难?河南,不难!
本报记者 栾姗 刘晓波 曾鸣 吕志雄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河南,何难?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这一年,遭遇超出预期的挑战。历史罕见特大洪涝灾害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点状暴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波及电力煤炭供应紧张,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这一年,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面对长期问题和短期困难并存局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河南,不难!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一年,把握百年交汇的机遇。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在变局中掌握主动。 这一年,交出求真务实的答卷。经济运行总体保持恢复态势,主要指标形有波动、势仍向好,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后劲。 志当存高远,行当积跬步。河南以前瞻30年的眼光想问题、作决策、育先机,用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致敬开局之年。 形势和走势——河南以问题导向切入,把握“稳”与“进”的辩证法,发展韧性、动力、活力依然较强 收官之际,实体经济捷报频传。
百万辆。全国最大的上汽乘用车生产基地——上汽郑州分公司紧抓“新四化”未来汽车行业趋势,累计制造销售整车100万辆,创造产值近700亿元。 千亿级。全球领先的云计算与IT基础设施提供商——超聚变服务器生产线投产暨首台量产下线,补上“芯屏网端器”关键一环,将在郑州形成千亿级服务器研发生产基地。 从上汽到超聚变,是河南胸怀“两个大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这两个项目从引进、落地、建设到投产,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久久为功,耀眼夺目的“显功”里浸润着默默无闻的“潜功”。 唯有理解河南的政绩观,才能正确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客观分析未来经济走势。 ——收窄。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9%、5.1%、11.1%,与全国差距较上半年分别缩小1.5个、2.6个、0.6个百分点,整体差距在收窄。 ——接近。自2005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台阶后,用5年迈上2万亿元台阶,再用3个3年接连“进阶”,相继迈上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台阶,预计2021年接近6万亿元。 ——超过。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一枝独秀,创同期历史新高,增速高出全国2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的位次均比上半年前移2位。全年粮食总产量站稳1300亿斤,经济加速恢复追赶、超过的势头不断巩固。 近两年,河南经济基数先“前低后高”,又“前高后低”,对经济平稳复苏造成影响。然而,今年6月以来,河南牵住产业“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整体跃升,经济呈现出“V”形反转的走势,这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是正确的,省委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具体部署是精准的,省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执行工作是有成效的。 当下非常态,重在基本面。 倘若没有洪灾和疫情,放在正常年景,风调雨顺、机器轰鸣、人流密集,经济发展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正因为如此,河南以问题导向切入,把握“稳”与“进”辩证法,以稳求进、以进固稳,长期积累的比较优势没有变化、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发展韧性、动力、活力依然较强。 信心和底气——河南以目标导向牵引,制定“实”与“效”的作战图,经济存量、增量、变量拔节生长 尽管经济遇到各种冲击和制约,但历史从来都在势能聚集处出现转折。 当前,河南经济发展三个最主要的“量”是万人助万企、重大项目和创新。它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凝聚成破土开疆的力量,催生和塑造现代化河南,重振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扬优势,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释放经济存量。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河南“国民共进”激发企业活力,深化国企改革,河南能源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利润目标,河南铁建投集团揭牌成立,省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两个翻番”,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支持民企发展,制定中小企业纾困帮扶“1+N”政策措施,“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不断涌现。
补短板,建设“三个一批”重大项目,创造经济增量。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增长。河南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发出项目建设最强动员令,飞宇空乘模拟器及飞机零部件生产制造、健培科技中原总部及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涵盖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产业,全省上下形成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新项目的新热潮、新气象。 强弱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撬动经济变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今天的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创新,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河南齐头并进建设嵩山、神农种业、黄河三大实验室;郑大、河大高等学校“双一流”创建工程紧锣密鼓,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揭牌向全世界科学家发出诚挚邀请,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抱团发力;京漂、沪漂人才不辞长作郑漂,农民工持证转型工程师。 一种事物之所以能够实现飞跃,正是因为它经历了量的不断积累。 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投入、城镇化率、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河南以目标导向为牵引,参照国际组织和国内外研究机构公认的衡量现代化核心指标,对标国家2035年和2050年主要指标预测数值,制定“实”与“效”作战图,埋头苦干实干,确保提速提效,经济存量、增量、变量拔节生长。 上下同欲者胜。未来,历史学家会把2021年视为河南一个新的起点。 预期和前景——河南以结果导向检验,遵循“先”与“新”的清单表,版图高峰、高地、高原渐次崛起 很难用一个词来准确表述河南经济,就如同它在中国版图上所处的位置:不南不北、不偏不倚,相当“中庸”。
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的河南,经济总量连续15年稳居全国第5位,这既是成绩也是问题。面对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严峻现状,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要摒弃小富即安的思想,拿出奋勇争先的干劲,以河南一域之稳为全国大局之稳尽责任、作贡献。 省委工作会议发出号召:战略着眼全局,锚定“两个确保”;战术抓实落地,全面实施“十大战略”,自觉肩负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河南使命。 组建省委财经委员会、省科技创新委员会是省委加强对经济、创新工作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河南是第一次。 6月29日,省委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立足经济“进行时”,河南稳住底盘、深挖潜力,赶上全国经济平均增速。全省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国资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考核、机关事务管理改革等工作提上日程。 9月22日,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着眼经济“将来时”。河南强化储备、激发活力,躬身入局才能不被出局。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省实验室体系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工作加快推进。 金秋十月,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开幕,郑州首次作为主会场。创新创业的热潮背后,是河南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通过实施一大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加速向经济强省迈进。 中心城市“起高峰”。郑州都市圈扩容,新纳入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四城市;郑开同城化进程加速,兰考入圈擘画新蓝图;南阳走出盆地,跃升全省副中心城市。
创新开放“建高地”。政府、大学、研发机构、金融和中介服务机构共生演进,持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以“空中丝绸之路”为引领深化“四路协同”,升级河南自贸试验区2.0版,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县域经济“成高原”。中牟的汽车零部件、民权的制冷、淮滨的临港……延链补链强链,线上线下守实业。“县财省管”率先破题,探索审批权等经济管理权,实打实“墩苗育苗”经济底盘。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河南以结果导向检验,遵循“先”与“新”的清单表,推动传统、新兴和未来产业建圈强链,全面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分工,版图高峰、高地、高原渐次崛起。 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回首2021,河南聚能,稳步前行;展望未来,河南努力,前景可期。
大家都在看
☞河南多地紧急通告☞河南三地任免一批干部,名单公布☞检出阳性!紧急封存☞河南人,敢不敢?☞关于郅晓峰等5名同志拟任职的公示
声明:本公号原创文章谢绝转载,如经授权,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河南日报微信公众号(ID:hnrbxmtb)”,违者必究
监审:屈芳
审核:梁振廷
责编:谢丛蔓 张远 惠晓晗近期热门视频
了解更多,欢迎关注河南日报视频号~觉得好就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