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言:技能河南 人人出彩

河南日报 2022-06-07


□何言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五一”前夕,玑镂雕刻师程育财接到500件新订单,工作日程排到明年年底。玑镂,顶级名表与珠宝专属工艺,全球掌握该技艺的工匠不超10人,他是其中之一。



吃尽没技能苦头的乡村姑娘于婷婷,在技能学习中找到人生方向,首届全国技能大赛斩获金牌。如今的她用亲身经历引导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在“五一”这个赞美劳动、讴歌劳动者的日子,程育财、于婷婷们深刻感受到,一场润物无声的变革正在他们身边演绎,改变的,不仅是河南劳动者的时代群像,还有脚下的这片热土——


到今年年底,全省新增技能人才240万;到2025年,完成1500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基本建成全国技能人才高地;到2035年,从业人员基本实现“人人持证”,全民能力素质明显提升。


省委书记楼阳生多次强调加快建设“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在周口,勉励职业大学学生练就“一技之长”;在革命老区信阳,鼓励农民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致富;在平顶山,激励全国技能大师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用“第一资源”激发“第一动力”,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再造为发展优势——中原大地,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急迫与恳切,奏响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在现代化赛道上,技能人才密度一直左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度。


广东1350万高水平技工,不仅支撑当地高质量发展,还赢得了“世界技能大赛看广东”美誉;江苏工匠推动南通从布匹一条街到“国际纺织之都”蝶变,挺起了苏州从机械加工到精密制造的产业脊梁;安徽不断盘活能工巧匠资源,“合肥制造”正向“合肥智造”跃升。


如果把学术人才比作“最强大脑”,技能人才就是“最强筋骨”。盘盘家底,我们的“骨密度”“含钙量”又如何?


全省5700万劳动适龄人口,技能人才只有900多万,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200多万,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日益短缺、劳动供给结构深刻变动的时代背景下,资本、技术越来越跟着人才走。



制造业大省河南,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须臾不敢放松。“筋骨”不壮、技能不高,如何担重任、攀高峰、行致远?


没有技能河南,就没有现代化河南。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十大战略”中,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居首,实施好这一战略,不仅需要顶尖创新人才,也离不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没有技能河南,就没有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河南。主动适应科技进步、产业演进和变革需要,建设技能型社会,才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抢占中高端、成为关键环。


没有技能河南,就没有共同富裕的河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河南城乡居民收入要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


有了技能的加持,就是给一亿人的梦想插上翅膀,“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出彩”。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稳就业、保民生,才能引领全省人民砥砺前行,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在外部环境挑战和内部发展需求双重推动下,技能人才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时代。


一个普通人,依靠技能改变命运。


来自焦作的农家女顾艳,起初当保姆只会干粗活,收入低、不稳定,经过几轮专业培训成了“金牌家政”,月收入过万元,还作为高质量就业农民工代表接受政府表彰。


一名能工巧匠,推动产业脱胎换骨。从给外国专家“拎包打杂”到助推国产盾构机性能领先世界,中铁盾构特级技师李刚的逐梦故事,见证了大国工匠与大国重器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一群技能人才,改变地方面貌。



确山籍农民制琴师响应家乡呼唤,陆续返乡创业,全县迄今开办制琴及相关企业150多家,年产提琴40余万把,奏出脱贫致富最美音符。


一把瓦刀,垒出一个建工产业;一把勺子,炒香一个烹饪产业;一把刷子,绘出一个防水产业……


林州建工、长垣厨师、平舆防水……一个个劳务品牌越擦越亮,一个个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了技能重塑的蓬勃力量。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推动技工成技师,技师成大国工匠,实现技能人才结构和层次不断优化提升,现代化河南这辆重型大卡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赛道上,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人口大省却非人力资源强省,职教大省却非职教强省。技能人才总量的短缺,制约我省产业升级,影响劳动者收入水平稳定提高,更难以形成对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


有企业“抱着水缸喊口渴”,感慨设备易得,一“匠”难求;有企业想揽“瓷器活”,却没有“金刚钻”。缺少高素质技能人员,仪器设备再先进,也是一堆摆设。



高技能岗位“有活缺人干”,没有技能的群体“有人没活干”,劳动力市场上,“就业难”与“技工荒”长期并存。


产业结构偏粗偏重,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高水平职业培训整体欠缺等因素,成为羁绊发展的“戈迪乌斯绳结”。究其根本,是“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偏见。


破解偏见非朝夕之功,改革更需全盘谋划、细处落子——应得的薪资待遇,是消除对技能者偏见的基本条件。河南省冶金行业焊工技能大赛冠军李鹏超,在公司是名副其实的“宝贝疙瘩”,工资待遇越涨越高,徒弟越带越多。


“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分配要向高技能人才倾斜,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资增幅不低于本单位管理人员人均工资增幅”“建立针对技术工人的补助性津贴制度”“完善技术工人长效激励机制”……系列政策组合拳导向鲜明。


必要的社会认可,是技能劳动者应有的成长环境。


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鲁宏勋,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数控加工界精英,个人荣誉不计其数: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专一行、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成一器”,埋首技能,立足平凡,追求极致,就会赢得社会掌声。


可期的上升渠道,更是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其中的根本保障。


去年年底,中专学历的平高集团首席工匠胡中辉被评为特级技师,相当于正高级工程师。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进一步激发了技能研发的壮志。



技能人才、学术人才一视同仁。技工院校高级工以上毕业生可以比照大专学历报考公务员,90后新乡小伙秦可骞成为进入河南公务员队伍的第一个技工。


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打破身份壁垒,打通发展通道,经济上有甜头,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真正做到“拿工具的”不输“握笔杆的”,就能拥抱技能河南的春色满园。


建设“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是我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


如椽大笔已经着墨。2021年7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座谈会召开;10月,全省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今年,完成农业农村从业人员和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持证任务50万人次,为乡村振兴夯实人才根基;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产业培育“数字工匠”;万人助万企,建立企业培训能力建设清单,推动师资校企双向流动;重点打造10个省级人力资源品牌,标准化培训、规模化输出、全程化服务……


在建设的热潮中,更要明晰一个问题:今天,我们要打造什么样的技能河南?


这是一个特点鲜明,又深度契合河南发展的技能体系。


持证成为新风尚。既注重市场需求,又强调科学系统,涵盖一二三产,覆盖全工种、各门类,应评尽评,提高持证率,自上而下成体系,自下而上有活力,让持证成标配、技能成潮流。


“三率”结合看成效。技能培训成效怎么样,关键在考证持证,最终看持证率、就业率、增收率。培训不是目的,持证不是终点。将技能放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等多个维度去考量,健全职业技能培训评价体系,综合效益见真章。


打造发展新引擎。着眼未来、着眼全局,让想学技术的人学到真本事,让有真本事的人有用武之地,通过高素质劳动者,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知道干什么,更要知道怎么干。


各级党委政府从改革创新入手,完善政策“补漏洞”,出台新规“树篱笆”,实现政策法规“友好供给”——


不“东张西望”,不“好高骛远”。各地对标省级人力资源品牌精准培育、壮大地域鲜明的领军劳务品牌,不仅培养“制琴师”,更要打响“乐队”名气。


不“一哄而上”,不“大水漫灌”。重塑我省技能培养体系、评价体系,既要瞄准国家的相关政策,更要立足各地实际,围绕发展需求,紧扣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打造人才链。



培训主体跟着市场走,水流依地势,资源靠市场。最好的法子是让技能培训体系与市场共舞,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衔接才有生命力——


破除“门户之见”,拉近“邻里关系”。根据市场需求和劳动方式变化,优化院校专业布局,推进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全面贯通。



拆掉“小算盘”,杜绝“小九九”。发挥好技能培训的社会力量,不断壮大训用一致、供需匹配的技能人才队伍。


时代在变,劳动者自身观念也要变——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正确认识自身,端正自我心态,脚踏实地,以成长性动态标准来衡量个人的职业发展状态。


不固步自封,不自我否定。职教生通过努力也能成为本科生、研究生,也能前程光明、享有尊严、实现梦想。社会需求如“源头活水”,以专业性满足社会需求,在不断进取中成就自我。


技能河南的一天这样徐徐展开——清晨,获得河南省冶金行业焊工技能大赛第一名的李鹏超,已经早早来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做好了工作准备。上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胡中辉,又一次向零部件研发项目发起“冲刺”。下午,农艺师朱学杰,点开手机上的种植管理云平台,给十多个大棚的果蔬浇水施肥。夜晚,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冯培源仍在苦练技能,力争“三连冠”。


2035年,技能河南的一天又将如何展开?


晨光暮影,地头车间,变换的是时空,恒定的是技能。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河南技能人才如何出彩?



策划:董林 刘雅鸣

统筹:魏剑

执笔:芦瑞 夏远望 丁新科 逯彦萃 王向前


大家都在看



☞重磅!河南2022年高考时间和科目公布
☞河南老教授校园“演唱会”,好听哭了!
☞名单公布!河南40人、11家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河南发现人感染H3N8禽流感病例,疾控专家回应
☞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对许敏等三人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等侵权责任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

声明:本公号原创文章谢绝转载,如经授权,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河南日报微信公众号(ID:hnrbxmtb)”,违者必究

监审:屈芳
审核:屈晓妍责编:惠晓晗 张远 谢丛蔓

近期热门视频

了解更多,欢迎关注河南日报视频号~

觉得不错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