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兆义走笔丨英语绿色教与学——传统教育观念对教与学的影响

2015-11-02 刘兆义 翼课网

传统教育观念对教与学的影响


“教”——在古代书方式如图所示。其左上形如“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质书籍;左下象形为一孩童;右边纂体像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教”字表示奴隶靠鞭杖来施行对他们的教育。而后,“教”可意指教师手持教鞭或戒尺,解读前人所留下的四书五经等经典并让学生诵读的行为。

“学”——在古代书方式如图所示,像双手构木为屋形,学生在其间诵读圣贤经书而谓之“学”。


历史上很长的时期,掌控着西方教育的基督教会也确立了类似的教育信条,他们认为:“那个世界是由观念的大厦所构成,没有内部的正确统一,这些大厦就会坍塌。”基督教会的当权者所创建的一流教育结构,也因此确立了教育的传统观念,即“教育一向采取上帝式的态度:只要我们能增长知识,我们就能排除怀疑、犹豫不决与种种问题。”


东西方传统教与学的观点之共同点都是把教者视为处于教育主宰地位的“圣贤”和“上帝”;分别以圣贤的六经和上帝内部正确统一的信条为至上的教正之本和教育之准绳。教学所重视的是守成和传承,而把学习者视为教育的客体或被强迫教化的对象。学习者的“学”成为被动接受和消防某些观念和知识,他们的个性、思维及其创造性都被抹杀。教与学的行为就单纯成为“教之者,使识旧事也”,“学,识也”;“上所施下所效也”,几千年来,这也就形成了传统教育观念的坚固高墙,也是许多传统教学方式产生和流传的基础。


如“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旧事偏执于单纯地传授或传递教学的一种教学观念,被称作“水桶理论”。该观点把“教”看做教师把知识给学生灌输的过程,而把学生看做被动接受知识的“碗”或“口袋”,学习旧事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水”的过程。该理论其实质上是把教与学的双方都置于被动的地位,因为教师也是装前人所传递的知识的“桶”而已,只不过因为学历高一些,容量大一些而已。“桶”里的水也是具有更高学识的大学老师所给予的(按此推理,大学老师就应该有一“缸”水了)。这种观念影响了我们多少代的人,且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如现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坚持“满堂灌”;教师单纯进行语言知识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依然是许多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随之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要求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这样或那样的变革,在促进科学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几千年来,由传统观念构建的那座有着许多缺损的大厦,依然是干扰、延缓和阻碍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大潮的堡垒,影响着许多人的思维和行为。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传统的观点和教学方式对教与学的影响也是十分突出的:

1.“Learning is a matter of having skills and knowledge transmitted from the teacher to the learner”,依然是一些英语教师顽固的思维定式和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出发点。据调查,“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90%的学生反映没有或很少经历自主学习方式;45%的小学生和57%的初中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更不容乐观,高中约到高年级课堂中的英语就越少,汉语就越多——教师用汉语讲英语知识和考试题。

2.“考试怎么考,我就怎么教”,“一切为了高考(或中考)”,依然是许多学校和教师教学取向的共性问题。

笔者在安徽某所重点中学听到一位教师介绍在上海某研讨会上学到的经验是,教师“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就直接引入全国各地高考的试题讲解,学生在学习课本的时候就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

被许多教师视为不离手的所谓“优化设计教案”,就是把“解析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提炼教材中的考点,采用重点、难点、考点和一套测试题,即三点加一测的教学模式”来实施教与学活动。

笔者在许多学校看到的所谓“学案”就是针对性的语法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等测试题,一位教师45分钟的一节课,教材教学实践是22分57秒,然后用将近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学案”和讲题。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没有看过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许多看过的教师也只对课程标准后面附件中的词汇、语法等内容比较关注,因为这些是“考点”。

许多教师最最关心的是各地高考或中考的考试题型。如果有了某个新题型,那么每个年级,每个单元都必须有按照新题型编制的测试题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检测。


“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的传授和练习”为教与学内容的主体,以“讲、练、考”为教学的主要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教材中词汇量和信息量大、语言点多(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较而言),难以完成教学(实际上难以由教师把这些单词教完、这些知识点讲完),于是就把教材有意识设计的许多学生活动,如Pairwork,Group work,Discussion,Listening等都不做了,腾出时间来讲解词汇的用法和语言点等。

对一些教师来说,活动是可以不做的,但是周考、月考是不能不进行的。笔者曾经给某学校的一位教师算过一笔“帐”:“教材每个单元计划为10课时,其中2课时用来完成一套高考题型的单元测试,我听他1节课讲了测试题中的15道单项选择题,那么推断他还需要2课时讲完全部测试题,也就是说单元计划10课时中有50%的时间用在了考试上了!难怪你说教学时间不够,一个单元的内容教不完哩!”

…………

当然,英语教学中现存的许多问题是由很多其他深层次原因和外界社会原因所造成的。但是笔者以为,作为一个英语教师,应该从更加理性、更加生命化、更加人性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探索一条更为明智、更为科学的途径来改进英语的教与学,不断努力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有效性。这个途径,笔者把它称之为“英语绿色教与学”。


(本文节选自《新课程知与行:英语绿色教与学——我对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知与行:英语绿色教与学

——我对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刘兆义/著


本丛书由《学生双语报》

《双语学习报》《新课程报》

联合策划



兆义走笔,每周一与你相约

刘兆义

“翼课网”智能化教学平台英语学科首席专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基础外语研究培训中心副理事长,《学生双语报》《双语学习报》《新课程报》总主编,《英语教师》杂志(国家学术期刊)执行主编。

从事基础英语教学30年,教研员工作13年的刘兆义老师,退休后,仍然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地活跃在基础教育的前沿,他对教育和人生有许多视角独特,见解深刻 的思考。翼课网公众账号特设“兆义走笔”专栏,将定期刊发刘兆义老师随笔性文章,有对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验与实践的体会,有对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诸多问 题的反省和思考,有对热点问题的评论和探讨,有对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感悟和体会,也有一些诙谐幽默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 The End -


--------------往期文章精选--------------

回复关键字【兆义走笔】丨查看往期兆义走笔栏目精彩合集,阅读刘兆义老师随笔文章


更多精彩

请持续关注翼课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