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夜生活的不是年轻人

钱奕昀 IT时报 2020-11-19

30秒快读

1

梧桐树下,思南公馆。这片始建于1920年的上海老洋房,今年整整100岁了。

2

沧桑的老建筑迎来了新时光——上海夜生活节。灰色砖墙洒着光影的透亮,年轻乐队在舞台上欢唱,百余展摊集结人间烟火气。

在华灯初上的豫园华宝楼,正在举办“国潮老字号游园会”,老字号们排列成了铁皮花车队,民间艺人剪纸、制香囊。不久前,绿波廊掌门人陆亚明首度化身主播,用上海腔调普通话,教大家做“夫人套点”;张小泉在门店开了直播间,40多岁的阿姨店员成了直播小能手,卖出“国潮”檀套刀。

深夜,被称为“魔都之眼”的酒吧聚集地Found 158广场,狂欢才刚刚开始。作为上海夜生活节的分会场,6月6日这里开启了“上海酒吧节”开幕式的狂欢嘉年华,明星卡司助阵,抖音全程直播,人浪一潮涌过一潮。

疫情过后,重启狂欢,这就是夜上海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01    

夜市现场引流量

潮流集市节是上海夜生活节的主题板块之一,安义夜巷、BFC外滩枫泾、思南夜派对集市等大批集市来袭,数百个魔都最顶尖、最具特色的商家聚在一起,他们卖的不再是量产商品,而是高端品牌、定制文创、独家手工艺服务。

在兴业太古汇的“敢集”集市,记者见到了高端自行车品牌Electra的身影。这里展示的自行车以复古为主,黑色铮亮的车身,配上棕色轮毂和同色把手坐垫,骑上它,颇具在老上海弄堂穿梭之感。有趣的是,该品牌还带来了时下最流行的安全头盔。平日停泊在衡山路、新天地、1862船厂的高端自行车,此刻驶进了民间小巷。

手工艺术是集市不变的主题,不过,在思南夜派对集市上,记者仍发现了不少新的惊喜。有印度“海娜手绘”创作者现场为游客手绘,有用特制颜料和水现场DIY水拓丝巾,有在田子坊开店十多年的油画肖像画艺术家现场挥毫泼墨……艺术家们的创作也被思南公馆的直播记录下来。

美术馆也来“摆摊”了,思南夜派对集市的“美术馆派对区”,被主办方起了个淘气的名字“盐甜集市”,十余家美术馆带来了展览门票与定制文创,并参与了思南公馆的直播。疫情以来,美术馆们纷纷开通了云展览和云商店,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通过关注微信、微博、抖音号的方式,现场吸引流量,下半年,他们还将参与到线上双年展中。

    02    

O2O精准探店

疫情以来,线上经济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夜生活,不过,直播看多了,是否也会眼花?此次上海夜生活节,记者发现一个新特点:精准。

直播分类、大数据支撑、达人引领是夜生活O2O“精准”的“三大法宝”。

抖音在站内上线了“我爱夜上海”专题,策划了“夜上海Live”“夜上海打卡地”“声动夜上海”等多个板块,并引导用户通过短视频+“我爱夜上海”进行话题发布,达到了很好的宣传引爆效果。

“之前上海‘云蹦迪’直播在抖音就有很高的关注度,这次‘音浪不眠夜’进行了亮点升级。今后,我们将对更多集市商圈开设‘慢直播’,成为发现夜上海美的眼睛,之前在东方明珠已有尝试。”抖音上海城市经理张继川说。

大数据是夜生活O2O最重要的支撑,美团点评推出了“安心消费•上海夜生活节”专区;小红书结合社区大数据,发布了“上海潮流博物馆榜单”和“上海深夜书店榜单”两大榜单;阿里本地生活联合支付宝、淘宝、饿了么、口碑、高德、飞猪等平台,打造了“夜间美食地图”和“越夜越美味”品牌IP,活动后,还将输出“上海夜生活白皮书”和“上海E食夜榜单”。

此外,小红书还由官方“生活薯”征集了6位上海夜生活“线路发起人”,代言6条主题线路,以发起人与平台“内容共创”的方式,通过“打卡+笔记+直播”呈现多元玩法,带领全国网友“种草”夜上海。

达人“Kyle脚步不停”是“深夜书店”线路的发起人,之前,他已在小红书上发布了20多家上海书店的笔记,从新潮设计的书店到藏在老建筑里的书店,从国有书店到连锁书店,这是一位热爱读书与旅行的文艺男青年,“Kyle脚步不停”想带领更多小红书的朋友们去翻开书香四溢的夜上海。

    03    

老字号成为新“国潮”

老字号是上海的文化传承,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快了老字号向“国潮”转型的速度。

5月10日,豫园南翔馒头店诞辰120年之际,携手大孚飞跃发布“东鞋西渡2.0”跨界潮鞋,正式上线大孚飞跃天猫旗舰店。鞋帮上,画着一笼南翔小笼,用筷子夹起一只,背景是南翔馒头店的建筑、牌匾和“120”字样。“这款鞋的理念为‘走出去Go Outside’,鼓励大家在疫情过后和家人朋友走出去,走进老字号。”豫园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五五购物节”期间,双方还推出了线上优惠券、线下联名套餐等优惠活动。南翔馒头店、大孚飞跃也和其他老字号一样,希望通过“东鞋西渡”这个由天猫国潮来了与早安上海BonjourBrand发起的实验性时尚项目,探索把老字号做进年轻人圈子的新方式。

五五购物节期间,上海170余个消费类老字号品牌参与了市、区级购物节活动,老字号直播带货更是成为新潮流。

5月5日,虹口区副区长郑宏现身凯德虹口商业中心5G直播间,为拥有61年历史的上海老品牌“飞跃”站台。“大家看我脚上的品牌,是不是很帅?”郑区长幽默地说。“区长同款鞋”在直播期间爆款秒杀,甚至有粉丝盯上了他的T恤:“您的T恤也卖吗?”

图源/上观新闻

南京东路上的老字号第一食品商店请来了在店内工作27年的上海市劳模进行直播,正对步行街搭建的“第一食品直播间”占据橱窗C位,“因为光明,所以温暖”的上海老字号光明的标语是直播间的背景,展现了第一食品与食客心与心的“零距离”。

    04    

民间艺术“凑个热闹”

与传统老字号相比,民间艺术的线上转型要难得多。创作的困难性、技艺的不可复制性、作品的独一无二性,使得这群民间艺人大都坚守在自己的小小一方。即使遭受疫情重创,即使没有政府补贴,即使难以线上转型,他们依然将艺术气息融入上海夜生活。

在豫园国潮老字号游园会摆摊的“剪刀手”邓剑辉来自安徽黄山,来上海已有22年,平时在豫园、田子坊开店。一张小小的纸,2分钟在他手里就能成为一个惟妙惟肖的侧影。他曾受政府和民间邀请,前往十余个国家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在海外举办过作品展,为奥地利前总理许塞尔、郭晶晶、霍启刚等明星剪过肖像。

说起在上海的生活,邓剑辉用“如鱼得水”来形容,“感觉很契合,上海是民间手工艺发展很好的土壤。”但他觉得,现在夜生活以吃喝玩乐为主,民间手工艺是“凑个热闹,锦上添花”。

邓剑辉没有线上转型,但他也在寻求突破。去年,他注册了公司“邓氏剪纸”,“从长远考虑,有自己的品牌,以后进驻商场更方便,多块敲门砖多条路。”

豫园还有一位上海“微雕 •发刻”艺术的创始人周誉坤,他曾在一根长0.982cm的人发上刻了243个英文字母(十首古筝英文曲),创造了吉尼斯纪录。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周誉坤,学习微雕、发刻已有三十年,是家族第三代传人。在10倍显微镜下,周誉坤拿着刻刀在一块1.5cm×1cm见方的石头上微微地移动,再用炭笔涂抹,将墨渗透进缝隙,最后用橡皮轻轻擦去,一只活灵活现的山羊便跃然石上。“在头发上刻,需要非常安静的环境,用40倍的显微镜,刻上好几天。”记者看到一件发刻成品,在一根白发上,用20倍的放大镜贴近看,才能看到用俊秀的字刻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微雕、发刻是慢工出细活的艺术,没办法批量生产。学习的过程很漫长,光磨刀和练字就要练习好久。”周誉坤告诉记者,他的愿望,就是能够多雕刻一些作品,多培养一些学生,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作者/IT时报见习记者 钱奕昀

编辑/挨踢妹

排版/冯诚杰

图片/冯诚杰 上观新闻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相关推荐


没有「夜生活」的不是年轻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