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探营 “镇馆之宝”只有这八件

潘少颖 IT时报 2020-11-19

30秒快读

1

随处可见的机器人在向游客招手、高速行驶的列车从头顶驶过、无人驾驶汽车在路面上有序行驶、无人机在天空盘旋……满满AI气息,犹如想象中的未来家园。

2

7月8日零时刚过,一个“AI家园”拔地而起,掀开了神秘面纱。这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中的“3D虚拟AI家园云展览”,以上海为蓝本,3D动态展示一个未来的AI世界。

3

在AI家园中,藏着8件镇馆之宝,一起去搜索一下吧。


微软硅石项目:存储千年数据的玻璃

一块小小的玻璃片藏着什么奥秘?


在人工智能大会上出现的这块玻璃片,相当于一个存储器,这块玻璃片7.5cm见方,厚度仅为2mm,可以存储75.8G的数据,理论上,一块DVD大小的玻璃盘上可存储多达360TB的数据。

这块玻璃片是微软生产的,利用超快激光光学技术和人工智能将数据存储在石英玻璃中。


一块2mm厚的玻璃可以包含100多个数据层,每一层都由玻璃的物理变形组成,机器学习算法在它们之间跳转以对其进行解码来读取数据。


数据,越来越多,但是谁能保证数据长时间安全,尤其当面对自然灾害时。


微软使用的是几乎坚不可摧的石英玻璃,可以经受热水煮沸、烤箱烘烤,甚至用钢丝擦洗。由于数据存储在玻璃内部而不是表面,因此对读取数据的难易程度没有影响。


据称,这样的存储方法可以使用数千年,企业还会担心数据安全吗?

智能方舱医院:抗疫中的“特殊战士”

有的机器人和病人一起共舞、有的机器人在清洁消毒病区、有的机器人在进行安保工作……

在武昌智能方舱医院,机器人们各司其职,这是北京达闼科技开发的安保机器人、运输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


简单来说,智能方舱就是以智能设备为基础,4G/5G网络为支撑,为数字化运营、医生护士的人机协作、跟病人的互动等提供全套信息化方案。


在云端大脑的智能调度指挥下,整个方舱医院的运行效率提高了。普通方舱中存在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存在人员不足、服务不到位的情况,机器人解决了这些问题,成了智能方舱医院中的“网红”。

除了和大爷大妈们跳舞,不需要穿防护服的机器人也可以为外来人员测温,为病人送药送餐,还可以抚慰病人和家属,妥妥一个“特殊战士”。

ABB Yumi双臂机器人:制药、跑腿,它都行

生产线上的机器臂给人的印象是庞大的,他们善于做一成不变的重活,但是现在,机器人不再是“傻大个”,灵巧的精细活他们也能做。


ABB生产的Yumi双臂机器人就是这样一款做“精细活”的机器人,甚至还进入了门槛较高的医疗领域。


比如医院中存在很多简单而耗时的任务,例如药物制备、实验仪器的装卸、处理液体以及拾取和分拣试管等,这些工作会浪费医疗人员的大量时间。

在Yumi的帮助下,医疗人员可以将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的工作上,例如在实验的核心关键部分,机器人可以确保药物能够快速、准确的配制出来。


Yumi双臂机器人还可以“跑腿”,运送药品、将医疗用品带给医护工作人员、为患者运送床单等,让医院节省大量人力。


或许未来,在医院,机器人会成为医生、病患的得力助手。

华为Atlas900训练集群:速度最快的“短跑选手”

数千颗升腾910AI处理器、算力相当于50万台计算机,华为Atlas900代表了当今全球算力的巅峰。


在衡量AI计算能力的金标准ResNet-50模型训练中,Atlas 900只用了59.8秒就完成训练,比原来的世界记录快了10秒。

就好比在一场短跑里,第1名跑完了全程,然后上了个厕所再回来时第二名才气喘吁吁到达,其可以在预测天气、勘探石油、自动驾驶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果你对这些数据没有感觉,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在一张南半球的星空图上有20万颗星星,肉眼是看不见这么多星星的,这些画面来自于SKA射电望远镜的数据。


天文学家要从这20万颗星星中,找出某种特征的星体,相当困难,一个天文学家需要耗费169天才能完成这项工作。但是,Atlas 900只用10秒,就能从20万颗星星中检索出了相应特征的星体。

优必选Walker机器人:越来越像人的朋友

Walk,对于人类来说,再寻常不过了,但对于机器人来说,要实现像人类一样灵活的关节,却是他们的一大步。


因此,优必选公司的双足机器人Walker也在行业中一枝独秀,它不仅可以进行前后左右的自由行走、上下台阶等各项“复杂”动作,还可以握手、挥手、递送物品等,具备在家庭场景和办公场景中自由活动和服务的能力,这一切都归功于它搭载的36个高性能伺服关节。

优必选Walker机器人出现在“AI+教育”展区,因为它还可以承担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工作,它有视觉、听觉,给老人端茶倒水、给孩子从冰箱里拿饮料等,对它来说不再是难事。


同时,它还可以接入智能家居,和主人进行互动,不仅外形上像人,心智上也更接近于人类。

IBM人工智能辩论系统:舌辩群雄

去年2月11日,在美国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辩论赛,辩论双方一方是2016年世界辩论赛和2012年欧洲辩论赛冠军Harish Natarajan,另一方则是,IBM的实验性会话人工智能系统Project Debater,也就是“人机辩论”。


虽然这场比赛中,Project Debater落败,但其出色的信息提取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出现别扭的叙述和过激的言论。


辩论是人类的语言,IBM人工智能辩论系统被公认为AI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

Project Debater的设计目的是分析单个辩论问题,然后扫描众多文档(从维基百科到杂志和新闻文章)中的数十亿个句子,以形成自己的论点、准备反驳对方观点的陈词以及总结陈词。


虽然很难判断机器辩手和人类辩手谁更强,但在未来,更多的人生活在社交媒体空间与碎片化时间中,该系统将帮助人类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智能放牧机器人:牧羊犬即将失业?

让人没想到的是,“镇馆之宝”中有一宝来自青藏高原,非常有当地特色,名为“智能放牧机器人”。


畜牧业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产业之一,但是这个行业却有许多不可抗力因素,其中牧民最担心的就是家里的牲畜生病,没有及时发现而死亡。


智能放牧机器人是戴在牲畜身上的一套设备,可以感知到牲畜是否健康,如果感到异常,就会提醒主人带牲畜及时就医,提升牲畜的存活率。

当然,其也可以代替主人和放牧犬,管好牲畜,牧羊犬表示“服不服”?

四足机器人Petoi OpeCat:这只”宠物“杠杠的

这是一个外形看着像小猫的机器人,看上去并不高大上,但是功能却不少。


它的感知很敏弱,也有很强的活动能力,最主要的是它可以灵活避障,灵活避障也是机器人研发过程中的一道坎,需要机器人识别障碍,并按照一定的算法实时更新路径。

现在,人类对机器人的移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不少人类无法到达的救援现场,能避障的机器人大有用武之地。


想逛逛原汁原味的AI家园,请点击“阅读原文”。

作者/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编辑/挨踢妹

排版/黄建

图片/采访对象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相关推荐

八大镇馆之宝你喜欢哪件?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